风声鹤唳(纪念典藏版)
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今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1922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23年获德国莱比锡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务。1928年编著《开明英文读本》,风行全国。1966年定居台湾。以《京华烟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林语堂是一位以英文写作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因翻译“幽默”(Humor)一词,以及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三本杂志,提倡幽默文学,赢得“幽默大师”的美名。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代表作品有《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红牡丹》《风声鹤唳》《苏东坡传》《武则天传》《孔子的智慧》等。
内容简介
壹 嘴里含着烟斗,双手插 在裤袋内,博雅优哉地走出 东北城郊的“王府花园”,准 备去陪好朋友老彭吃晚饭, 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沿 途是相当荒凉的地区,必须 穿越几片荒地。 北平的十月天,通常都 是干爽宜人的好气候,晚风 略显寒意,和战争爆发之前 并没两样。秋天的太阳把泥 土晒成干灰色。现在是黄昏 时分,石青色的墙壁与屋上 的瓦片在轻柔的光线下,和 光秃的地面融为一体,迅速 笼罩的夜色将远方的天际线 吞蚀得更模糊。四周一片死 寂,几盏街灯尚未启亮,几 只乌鸦在附近树枝呱呱叫着 打破沉静,如果仔细倾听, 可以听到一座将入梦的城市 发出微弱、幽远且和谐的声 音。 博雅在暮色里走了四分 之一里,只遇到两三位返家 的穷人,他们头垂得很低, 和他一样默默地走着,手里 提着油壶和荷叶包的晚餐。 一位穿着黑色制服、面带倦 容的警察站在街角,友善地 和他说话。死寂的气氛很恐 怖,就像和平一样;而和平 与死亡气息却又如此相似。 但是他却喜欢选这个时候出 来散步,享受凉爽刺人的夜 风及城市生活的奥秘逐渐在 他身边围绕、加深的乐趣。 一直走到南小街,他才 看到了生命的迹象。一长排 街灯都亮着,专为穷人而摆 设的小吃摊上的油灯,正在 黑夜中闪闪发光。这是一条 长且窄,没有铺设柏油的小 巷子,仅仅十到十二尺宽, 南北向,与哈德门街平行。 老彭的家就在这条小巷子附 近,距离东四牌楼不远,在 更南面的住宅街,目前大部 分已被日本人占用了。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