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柔软的](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190927/02/20190927022337379.jpg)
出版社: 浙江大学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3.10
折扣购买: 教育是柔软的
ISBN: 9787308166898
吴志翔,笔名塞林。浙江大学文学硕士,武汉大学美学博士。长期任职于浙江教育报刊总社,现为《教师周刊》主编、副编审,**美学学会(IAA)、中华美学学会会员。出版个人著作《为教师声辩》《我们热爱什么样的教育》《树不必对风生气》《肆虐的狂欢》等9部。
无论任何时代,拥抱理想都是一种美好的意欲。 无论任何行业,树立理想都是一个积极的向度。虽然 据说人容易高估自己所处时代的特殊性,也爱夸大自 己所从事行业的价值,但有一点是确信无疑的,即: **的教育惟有在远大教育理想的召唤和**下,方 能走得*远,走得*笃定,走得*坚实。 教育现代化之路从不平坦,我们正是在破解一个 个难题的过程中,使教育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强**、 兴经济、惠民生的事业。畸重分数、经费困窘、校舍 破旧、师资不稳、城乡差距等问题我们都一一面对, 巨大的努力烙刻在“柯桥实验”“开化精神”“安居 工程”“四项工程”“领雁工程”等一批看似简单的 名称之上。减负难题、择校困局、课改实践,仍在考 验着我们把教育事业推向新高度的勇气和智慧。在教 育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如果没有远大教育理想的支 撑,思想会有涣散之虞,精神会有懈怠之忧,我们有 可能被困在半途。昔梁启超曾谓:有时势造就的英雄 ,有造就时势的英雄。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倒 未必需要什么英雄情结,但渴望造就崭新时势的理想 情怀则*不可少。有许多事情也许是我们无法决定的 ,但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则**出于自主。置身于一 个不乏荆棘的改革路上,勇猛精进或能闯出一片生天 ,退缩萎靡则必将陷于困顿的僵局。 毫无疑问,远大的教育理想不是凭空确立的,真 正的理想总是建立在对现实的深刻理解基础之上。当 我们谈论理想时,现实并没有被搁置,相反它已经被 预埋为我们全部思考的基础。 但同时也必须认识到,理解现实并不意味着迁就 现实、俯就现实;不意味着我们只能匍匐于现实境况 的逻辑之下,纠缠于眼前利害的计较当中,龟缩于自 我保全的掩体里面,瞻前顾后,畏葸不前,自甘无为 。教育不是一个自组织系统,我们不应该无条件接* 各利益方折樽冲俎所形成的格局。教育是一种公益事 业,我们必须介入其中加以规范和引导i具体到校园 之内甚至课堂之内的情况也是如此。**的教育比过 去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其现状中还有很多扭曲的东西 、缺失的东西、偏畸的东西。那些扭曲、缺失、偏畸 ,无不需要我们加以校正、补偿和平衡,而这么做的 准绳和坐标就是那远大的教育理想——办面向所有学 生的教育,办使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的教育,办让每 一名学生都能享*快乐和走向成功的教育。正是在这 个意义上,远大教育理想的可贵之处才得到彰显;因 了这种理想,我们才会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魄力,才 会有逆水行舟的力量和勇气。 树立远大教育理想,我们应有责任的担当。古人 有云:“重担子,须是硬着脊梁骨,方担荷得去!”( 朱熹)这是一种中国知识分子素来推崇的弘毅精神。 教育的事情,丝丝缕缕都与人民群众的切身诉求相关 ,身为教育人,我们需要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担当,需 要有一种*木本心、何求人折的气度,需要有一种不 迁怒、不诿过的胸怀,哪怕吃遍辛苦、*尽委屈,也 要勉力做好自己的职份。每一位有所成就的教育工作 者,必具超拔众人的器识、志在百年的规模和*辱不 惊的气象。 我们还需要善于做出是非的决断和抉择。教育的 问题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剪不断,理还乱,一些痼疾 久治不去,有的弊病积重难返,这往往会令我们产生 畏难怕烦的情绪,或者索性任其惯性蔓延。面对它们 ,我们不能畏首畏尾、患得患失,而是需要克服“退 缩”“敷衍”“颟顸”等习性,摆脱“举一而遗二, 见寸而昧尺”的短见,识大体,明优劣,做出合乎多 数人利益的正确判断和选择。坦率地说,现在不少人 面对教育中一些明显有违公平公正、有悖教育规律、 有损学生健康成长的事情,虽然心里也会有点纠结, 但往往还是半推半就或者“顺其自然”了,“但求苟 安无过,不求振作有为”(曾国藩)。至于对一些恶劣 的倾向推波助澜的,那就*加要不得了。 远大的教育理想与个人价值实现也是紧密联系在 一起的。对于教师来说,教育理想不是托诸空言的陈 词滥调。有了远大理想才会有**理念,有了**理 念才会有*佳的实践效能,先事后得,先难后获。此 外,一些教师经常感到职业倦怠,能给他们持续提供 动力的只能是教书育人的理想。“心无力者,谓之庸 人。”(龚自珍)没有价值感的支撑,教育也就成了只 为稻梁谋的工具,年复一年,心力匮乏而*渐平庸。 有的教师则把注意力重心放在一己收入的多寡上,似 乎个人生活的“中产”就是一个**目标,不达则牢 骚太盛、怪话连篇。其实,正如一位校长所言:幸福 感是分层次的,要打破教师小富即安、守成知足这种 浅层次的幸福感,教师应经过自身努力使潜能得到* 高度的发挥,从用心培育成才的学生那儿见证自己***的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成功感和幸 福感才是无与伦比的。 “居高声自远”,只要我们能担当责任,明断是 非,实现价值,高远的教育理想就将在心里落地生根 ,不会轻易破碎。 P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