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心理学
作者简介
冈田尊司 日本著名心理学家、精神科医师、医学博士、作家。1960年生于日本香川县。就读于东京大学哲学系和京都大学医学部。于京都大学医学研究所高等脑科学讲座神经生物学教室、脑病态生理学讲座精神医学教室从事研究工作。曾任职于京都医疗少年院、京都府立洛南医院,担任山形大学客座教授。目前为冈田医院院长(大阪府枚方市)、大阪心理教育中心顾问。站在人格障碍、发展障碍治疗前线,以临床医师的身份面对现代人的心灵问题。著有《不正常人类研究所》《怪癖心理学》等书。
内容简介
爱不是支配 女强人的陷阱 万智是某行业的超级女业务员。她从年轻时就以爬上高点为目标,她了解超越自我的乐趣,在业绩上不断刷新自己的纪录。这绝对不是幸运或偶然,而是万智明确的目标,她很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比别人更努力,因而可以得到她要的成果。 万智的工作是以数字来评判业绩,只要做出成绩,就能得到主管的肯定,地位和报酬都会上升。万智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超级业务员,获得无数的表扬,经常被掌声与赞美声包围。 然而,万智没想到她也有无法心想事成的时候,那就是她的婚姻生活。让万智感到沉重压力的,就是她与丈夫的性生活。她自认很爱丈夫,却无法喜欢丈夫爱抚她的身体时,希望她能产生强烈感觉。丈夫只要快达到高潮,就会忘我投入,但万智却怎样都无法达到这个境界,就如同浮在半空中般感到不安,不由得产生抗拒。 但是她知道丈夫希望自己也能达到欲仙欲死的境界,所以更使她觉得困扰。每当丈夫问她:“舒服吗?”万智不得不撒谎。万智在床上假装达到高潮,因为这么做丈夫就会快点结束,要是万智没有假装的话,他大概会不断抚弄她的身体,所以万智学会运用演技来敷衍丈夫。 然而,不想和丈夫上床才是她的真心话,这个倾向随着她生下孩子,在工作上的地位及责任加重后而愈加强烈。除了工作上的疲惫感,她也经常找理由来减少和丈夫上床的次数。不过,肉食系的丈夫,只要一星期没和她做爱就会不高兴,不帮忙做家事或照顾孩子,关门时故意发出极大声响,早上连一句“我出门了”都没说就径自走了。 说起来其实也很单纯,就像女性生理期时会烦躁一样,只不过丈夫的周期比较短,虽然她会在丈夫爆发前妥协,和他上床,但对她而言,就像处理客诉一样烦人。 喝了酒以后,万智的心理抗拒会稍微缓和些,所以做爱前先喝两三杯红酒成了必要的仪式。她的丈夫也了解这一点,所以和妻子云雨前,总是力劝万智喝两杯。万智若是拒绝,丈夫就会不悦地闷不作声独自饮酒。 丈夫原本也是她的客户,他还介绍了好几个客户给她,当时他位居大企业的管理职位,对于万智来说占有很重要的分量。但是婚后短短五年时间,万智不论在收入或地位上,都超越了丈夫。在家庭方面,虽然一开始她尊重丈夫的意见,尽可能地配合,但曾几何时,一切都转变成由万智决定,丈夫对她言听计从。因为他知道只要违背妻子,万智就会报复,令他满足的三餐和性生活受影响。 万智君临天下般不假辞色地对待丈夫。丈夫就像被远距离操纵的机器人般。但万智反而对叫丈夫往东,他就不敢往西的行径火冒三丈,常因此大动肝火。 和丈夫的关系破裂,是因为借款问题。丈夫在金钱方面有些散漫。而万智认为丈夫把妻子的收入当作自己的花费,就是浪费。 虽然丈夫煞有介事地辩解,但什么理由并不重要,当万智发现丈夫擅自动用她的钱时,她便认为两个人无法在一起生活了。失控对万智来说是不可忍受的。 万智表示要分居,带了孩子离家出走。丈夫虽然反对,但结果还是无法违反万智的想法。 和丈夫分居后,万智才发现原来过去竟然忍耐了那么多的不自由与痛苦,令她难以置信。现在她可以把工作处理得尽善尽美,也能充分尽到身为母亲该有的责任,一切都按照万智的想法妥善管理,她认为只要努力就能得到相对的成果。 没想到后来竟然发生出乎她意料的状况。在和丈夫分居后的第二年暑假,就读初中的女儿晚上开始在外游荡,有时甚至玩到早上才回家。万智严厉斥责女儿时,女儿对她说:“什么事都要照妈妈的想法去做?既然这样,你一个人住吧!”说完就夺门而出。 打了女儿手机她也不接,万智几乎快抓狂。她以为一切都在掌控中,在知道原来那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时,仿佛一切都崩坏了。虽然心情沉重,她还是联络了丈夫说明事情原委,流着泪说自己没有能力再照顾这个孩子。万智也无法控制女儿了。 丈夫出面联络女儿后,女儿回电话了,她说要待在父亲那里一个晚上。隔天女儿虽然回家了,但万智顾不上生气,她不得不重新自省,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出了差错。因为想探究其中原因而接受了咨询。 咨询师告诉万智,她凡事都想按照自己的意思做,对于无法顺从她的对象,就会愤怒地攻击或排斥,这就和女儿告诉她的一模一样。 咨询师告诉她,爱不是控制,而是接受它原本的模样。和万智的沟通,就像她经营事业一样,任何事都要巨细靡遗地指示。咨询师要她聆听对方说什么,和对方产生共鸣,同时,不要给予任何命令或指示。 但这一点万智怎么都做不到,长年累月养成的习惯,让她忍不住想打断对方,做出结论,向来以自我为中心的办事风格,让她很挣扎。 为了处理女儿的问题,丈夫也加入咨询,所以他们经常有见面的机会,虽然不是万智的本意,不过,经过几次会面咨询后,她意识到自己的一意孤行。她之所以不想和丈夫一起接受咨询,就是因为想依自己的想法进行。她认为要是丈夫在场,就会妨碍她。然而,处理家庭问题,真正需要的并不是谁取得主导权或谁来掌控,而是夫妻间要心意相通、协力合作。 她和丈夫比过去更能坦白沟通,也发现过去自己所做的沟通,只是想要对方认同自己的主张。但那其实是错的,还是需要接纳对方心里的想法。这么做后,万智发现她的内心非常轻松愉快。 女儿似乎很高兴他们夫妻在一起,一开始万智虽然很生气,但现在也能坦率地接纳这件事。有一天,她问丈夫:“我可以搬回去吗?”丈夫笑眯眯地说:“当然好啊!”之后他们恢复了三人的生活,而为他们牵起红线的媒人,或许便是他们的女儿。 不要试图支配一切 越是能干、领导型的人,越是有任何事都想一把抓、试图控制一切的倾向。万智也一样,如果事情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就觉得不放心。不仅是对丈夫,即使对孩子也无法停止这样的行为,一觉得无法控制,就掉头而去,把对方排除在自己的生活圈外。 即使不至于像万智这么严重,但有这样倾向的人也在逐渐增加。越是努力不懈、干练负责任的人,越是会朝着目标全力以赴,希望做到完美的状态。他们试图管理一切,想将一切控制在理想的状态。 在工作上以这样的态度发挥能力,或许可以成功,但是夫妻或亲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若是以同样的态度去要求,对方无法完全做自己,就会喘不过气来而痛苦不已。也有很多人会要求家人扮演“乖孩子”或“好丈夫”的角色,但是要求过度时,反而会失去控制,使对方成为“逆子”或“恶夫”。 这种情况也经常会导致孩子走偏而变成不良少年,或迫使丈夫走向“歪路”。这是强迫对方无法做自己的结果,导致他们只能以扭曲的方式来消除压力。 爱并不是要控制对方、要对方完全照自己的意思行动,而是应该接受原原本本的对方,尊重他们的人格。支配或控制对方时,支配的人是主体;而真心爱对方时,被爱的对象才是主体。爱并不是为自己打算,而是为对方设想。 然而,只为了自己而爱对方的人,不会明白其中的差异,对这种类型的人而言,爱只是为了自己的方便而控制对方而已。 “非……不可”的思考模式和完美主义性格强烈的人,总是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标准套在他人身上,使对方感到局促,觉得心灵的自由被剥夺。这并不是爱,而是不成熟的自恋。当试图捆绑对方时,爱就已经溜走了。 想要控制一切的人,自己也无法轻松地解脱,而是重重地自我束缚。喜悦或快乐,都在不知不觉中被自己囚禁到深处,这是很可悲的生活方式。 停止控制对方,接纳原原本本的对方,也接纳真实的自己。这也是在解放自己,让原本的自己自由绽放的方式。 案例中的万智,在工作上虽然很能干,在爱情生活上却始终封闭无法敞开心扉。由于孩子的问题,才重新去面对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随着学会如何接纳自己也接纳他人,才真正感受到爱情生活的快乐,领会生活中的欢愉。 万智在工作领域中,是通过优异成绩获得快乐,而非通过情感交流获得满足,这也是逃避型依附的人身上常可见到的特质。这样的特质虽然能在工作上获得成功,但是在需要亲密关系的婚姻生活中,却经常因此陷入绝境。 逃避型依附的女性在性生活中感觉不顺利、放不开,通常都是因为自己踩了刹车而无法有高潮。 停止控制一切,接纳真实的自我。如果能够放心地把自己交给对方,就能消除抗拒感,感受到自然的欢愉。 新婚姻关系启示录! ★ 一本让你找回真正自我的婚姻关系解药书! ★ 畅销书《不正常人类研究所》 《怪癖心理学》作者冈田尊司新作! ★ 夫妻关系很脆弱,婚姻关系很内伤!本书解决令现代人困扰的夫妻关系问题 ★ 婚姻是一场修行的开始,努力经营,共同进步,才能幸福美满! ★ 21个真实案例,这些夫妻关系问题是否困扰过你: ◎为什么他/她越来越冷淡,不再像往昔那样爱我? ◎他只要一靠近,我就觉得恶心! ◎我们已经没有亲密关系了! ◎为什么他这样要求我和孩子,自己却可以为所欲为? ◎我离婚后,孩子怎么办?我没有谋生能力怎么办? ◎我的妻子情绪无常是更年期问题吗? ◎为什么我逃离不了家暴?…… ★ 你是否潜在这些夫妻心理问题: ● 逃避型依附障碍 ● 焦虑型依附障碍 ● 自恋型人格障碍 ● 边缘型人格障碍 ● 依赖型人格障碍 ● 回避型人格障碍 ● 阿斯伯格综合征 ● 卡珊德拉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