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东人民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58.80
折扣购买: 汉字心学
ISBN: 9787218132075
顾易,汉字文化迷。 阮清钰,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硕士。现为南方日报出版社第二编辑室主任。曾参与编撰“我们的价值观十二讲”丛书、“岭南好风尚”丛书等。
“合”“心”为“恰”,首先是要合己之心,不忘自己之初心,从初心出发,始终保持不偏不倚的心态,客观公正地做人处世。但这还是不够,还必须合他人之心,学会“换位思考”,时时为他人着想,设身处地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认真权衡,尽量避免出现偏颇的现象。唐太宗可以说是一个善于做到“恰意”的人。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么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又有一天,唐太宗读完隋炀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说:“我看隋炀帝这个人,学问渊博,也懂得尧、舜好,桀、纣不好,为什么干出的事这么荒唐?”魏征接口说:“一个皇帝光靠聪明渊博不行,还应该虚心倾听臣子的意见。隋炀帝自以为才高,骄傲自信,说的是尧舜的话,干的是桀纣的事,到后来糊里糊涂,就自取灭亡了。”魏征恰到好处的谏言,成就一段历史佳话。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恰意”,必须顾及他人的感受,言谈举止做到有“分寸”,要明白直爽并非口无遮拦,不分场合,会使他人难堪;说话应留有余地,不应讲得太满;说话不能不看时机、环境。 “恰好、恰当、恰意”是人生极其重要又极难把握的问题,是人生的一门艺术,谁能精通这门艺术,也就把握了人生的命运。 《汉字心学》,以心理感觉、心理状态、思想情感、思维意识、意志意愿、社会伦理为构架,从字的起源和演变、字的本义、字的哲理,结合心理学、伦理学的知识来阐述古人用心造出来的美妙汉字,希望读者能从汉字的形、音、意中,学到人生的知识,修炼心灵,世事洞明、大彻大悟。 让我们从“心”出发,领略“心”字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