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的本质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戈登·奥尔波特(Gordon W.Allport),世界著名心理学家,人格心理学之父。奥尔波特在哈佛大学执教近四十年,其间完成许多研究与著作,他的思想启发了多位重要的心理学家,其代表作有《谣言心理学》《个人与其宗教》《偏见的本质》《人格的模式与成长》等。《偏见与本质》是他备受推崇的著作之一,是该领域历久弥新的经典,至今对世界仍有深刻影响。 译者简介: 墨硝,自由译者,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系,译有《世界简史》《克苏鲁神话全集》(合译)《蜡烛的故事》《反抗者》《股票大作手回忆录》等。 刘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硕士,自由译者。"
内容简介
"定 义 “偏见”(prejudice)一词起源于拉丁语名词 praejudicium,自古典时代以来,它和许多词语一样,发生了意义的变更。它的词义转换经历了三个阶段。 (1)对古人来说,praejudicium 表示一个先例——基于过去的决定和经验而做出的一种判断。 (2)后来,“偏见”一词在英语中代表未经适当考察或不考虑事实而做出的判断——不成熟的判断或草率的判断。 (3)最终,“偏见”一词拥有了如今的感情色彩,即伴随一种未经证实的预先判断所产生的好恶。 或许,在偏见的所有定义当中,最简单的定义是 :在没有充分理由的前提下贬低他人。这句干脆的话里包含上述所有定义的两个基本组成——没有依据的判断和感情色彩。然而它由于过于简短而显得不够清楚。 首先,它只涉及负面的偏见。人们也许对他人抱有正面的偏见,在没有充分理由的前提下看好他《新编英语词典》(New English Dictionary)中的词条解释对正面和负面偏见都有涉及对人或事物的一种喜爱或厌恶的感觉,这种感觉发生在实际经验之前,或者不依据实际经验而产生。 偏见可以是赞成,也可以是反对,但基于族群的偏见大部分具有负面色彩。一群学生被要求描述他们对族群的态度。提问者没有给出任何诱使他们做出负面评价的暗示。尽管如此,但他们的回答中蕴含的敌对看法是友好态度的八倍之多。因此,本书主要关注这类负面偏见,而非正面偏见。“对他人做出负面判断”显然是一种隐晦的表述,其中必然包含轻蔑、反感、恐惧和厌恶的感情,以及各种引起反感的行为 :譬如说别人的坏话、歧视他们或使用暴力袭击他们。 同样,我们需要解释什么是“没有充分理由”。所有缺乏事实依据的判断都是没有根据的。一位智者将偏见定义为“对不熟悉的事物嗤之以鼻”。 很难说清楚要有多少事实才能做出合理的判断。一个怀有偏见的人总是信誓旦旦地声称他的观点拥有充足的证据支持。他会讲述难民、天主教徒或东方人带给他的痛苦经历。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他所描述的事实显然有些牵强附会。他从自己仅有的少量记忆当中筛选出一部分,加之以道听途说和以偏概全。没有人能认识所有难民、天主教徒或东方人。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任何针对这些族群整体的负面判断都是在没有充分理由的前提下对他人做出负面评价的例证。 有时,做出负面判断的人并没有可供参考的第一手经验。几年前,大部分美国人对 土耳其人的印象十分恶劣——可是极少有人亲眼见过土耳其人的样子,他们也不认识真正见过土耳其人的人。他们持有偏见的理由完全来自道听途说的亚美尼亚大屠杀 a 和广为流传的“十字军东征”。他们基于这些证据而否定了一个国家的全体成员。 通常来说,人们在与受排斥群体当中的个体交往时,自身的偏见往往会暴露无遗。然而,当我们回避一位黑人邻居,或者拒绝“格林伯格先生”的房间预约时,我们的行为取决于对整个群体的普遍归类。我们不关心个体之间的差异,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 :我们的邻居黑人甲并不是足以令我们讨厌的黑人乙 ;彬彬有礼的格林伯格先生并不是引人侧目的布鲁姆先生。 这种心理太常见了,我们甚至可以这样定义偏见针对群体中的某位个体的反感或敌视态度,仅仅因为这位个体属于该群体,所以被推测拥有属于该群体的令人厌恶的特性。 这个定义强调的是,尽管日常生活中的族群偏见通常与个体之间的相处有关,偏见同样包含着对一个族群整体的无根据的观点。 让我们回到“充足根据”的问题上,我们必须承认在人类的判断当中,几乎没有一条判断拥有确定无疑的基础。我们有理由相信太阳明天会照常升起,相信总有一天沉重的赋税会压倒我们,相信死亡终会降临,但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对于任何判断来说,充足的根据都是一种概率体现。相比于我们对他人的判断而言,我们对自然现象的判断通常更依赖于确切的、较高的概率。而我们对国家或民族的归类判断却很少获得较高概率的支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多数美国人对纳粹抱有敌对态度。这是偏见吗?当然不是,因为有丰富的证据显示“纳粹党”在实行邪恶的官方政策。“纳粹党”内确实可能有一些善良的人,他们从心底反对那些邪恶的计划 ;然而纳粹是危险因素的概率太高,纳粹集团对世界和平与人性价值已经构成了实际的威胁,一场合理的现实冲突由此产生。较高概率的危机使得一种敌意脱离了偏见的范畴,进入现实社会冲突的领域。 我们对黑帮的敌意也不是偏见,因为黑帮的反社会行为是证据确凿的。可是这条界线很容易变得模糊。如何看待有犯罪前科的人呢?众所周知,有犯罪前科的人很难找到稳定的工作,而没有稳定的工作便无法自食其力,也失去了尊严。假如雇主得知此人有前科,自然会有所怀疑。可是雇主们的怀疑通常超出了事实的范围。 假如他们进一步调查,也许会发现站在他们面前的这个人已经改过自新,甚至他本来就是被诬陷的。如果仅仅由于一个人有前科而拒绝雇用他,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概率的支持,因为许多犯人从未改过自新 ;但其中仍包含了一种没有根据的预判。这确实是一个处于临界线上的例子。 我们永远无法在“充分”和“不充分”之间画出一条明确的界线。因此,我们并不总是能确定我们所面对的事例属于偏见还是非偏见。但没有人会否认我们经常根据较低的乃至不存在的概率来做判断。 过度归类(overcategorization)也许是一种最常见的思维谬误。我们时常根据少量的事实而进行大范围的概括。一个小男孩以为所有挪威人都是巨人,因为他对传说中的巨人始祖伊米尔(Ymir)的雕像记忆深刻,许多年来他一直害怕遇见真实的挪威人。一个人碰巧认识三个英国人,于是声称所有英国人都具有他在这三人身上观察到的共性。 这种倾向拥有自然的基础。生命如此短暂,我们需要不断适应现实的变化,不能让无知阻碍我们参与日常事务。我们必须通过分类来决定事物的善与恶。我们不可能单独权衡世上的每一个对象,只能参考简单快捷的评估准则,无论这些准则是多么地粗糙和宽泛。 " "★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人格心理学之父戈登·奥尔波代表作,《社会性动物》阿伦森推荐的“偏见百科全书”。 ★畅销六十年、社会心理学领域历久弥新的经典著作,社会心理学领域研究者必读之作! ★为什么我们强烈反对偏见,又不自觉对他人产生偏见?偏见来自何处,又将带我们走向何方? ★了解偏见,才能打破偏见。“人的不完美也许始自人有偏见,而无形的枷锁也许就是偏见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