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后--大清帝国最后的光芒(精)

西太后--大清帝国最后的光芒(精)
作者: (日)加藤徹|译者:董顺擘
出版社: 社科文献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1.40
折扣购买: 西太后--大清帝国最后的光芒(精)
ISBN: 9787509771754

作者简介

董顺擘,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人员,历史学博士。 加藤徹,1963年出生于东京。东京大学文学部中国语中国文学科卒业,东京大学博士。1990年北京大学访学。,曾在广岛大学任教,2006年10月任教于明治大学法学部,教授。著有《京剧》《梅兰芳》《西太后》等多部著作,其中《京剧》获三得利学艺奖。

内容简介

清王朝时代 作为现象的西太后 西太后姓叶赫那拉,乳名兰儿。叶赫由叶赫河( 现在的吉林省通河)的音译而来,汉字也有写为“也 合”、“野黑”的。那拉在蒙古语里是太阳的意思, 汉字也有写为“纳喇”、“纳兰”的。如姓氏所示, 西太后的祖先是蒙古人,在早期被满人的一支——海 西女真吸收后满洲化了。她的小名兰儿,是汉人女子 中常见的名字。 蒙古姓氏和汉人闺名结合在一起的这位满洲女孩 。1835年出生于北京。1861年她以年仅二十七岁(虚 岁,下同)的年纪发动政变,掌握了政权。作为清朝 的最高统治者,她在统治清朝长达半个世纪后,于 1908年去世,享年七十四岁。 西太后身上有很多的谜。她生于何地,度过了怎 样的少女时代?在男尊女卑的中国,她因何能统治四 亿百姓? 近年来,由于历史研究的进步,带有传奇色彩的 民间传说大多被否定,同时颠覆了之前西太后形象的 新事实也逐渐变得清晰。 中国的正史(官撰史籍)大多是在前一王朝灭亡后 一百年左右的时期被撰写的。前一王朝的当事者们在 在世期间,很难抛弃利害关系或者感情,来公平叙述 历史。并且,在很多情况下,事件的真相在当事者在 世时作为秘密被隐藏。在当事者去世后,留下丰富遗 物与秘密资料的头一百年,被认为是适合历史叙述的 时期。 即使从史料方面来看,详查前一王朝的史料就需 要百年的时间。例如,现存的清朝宫廷文字记录(所 谓的《清宫档案》)就有一千万件以上,因20世纪是 战争与革命的世纪。这些宝贵的原始史料长时间内并 未被认真地研究。由这些研究成果得出的新见解开始 被广泛地介绍,在中国也是最近的事情。 对西太后的研究,目前正处于这一最佳时期。 遗憾的是,日本出版的有关西太后的著作,大多 包含了很早以前存在错误的一些民间传说。另一方面 ,现在中国的书籍仍然被“西太后是人民的敌人”这 样的历史观所束缚。之前与西太后的相关书籍中,大 多采用了这样的写作态度:西太后是执着于异常权力 欲的、像怪物般的突然变异,是与汉代吕后、唐代则 天武后并列的中国三大恶女之一。 本书以新的视角来考察西太后,同时着眼于中国 社会的基础构造。西太后作为一名妇人被推上台,甘 于接受卡里斯马型统治①的不外乎是清朝的臣民。其 精神土壤也基本全部被当代中国人所继承。通过分析 作为现象的“西太后”,阐明中国人的真实想法以及 他们的社会特征与秘密,这才是本书的目的。分、谙 言、生活文化等,都是清朝的遗产。 例如,领土问题也是如此。中国人主张尖阁诸岛 ①、台湾、香港、新疆、西藏等为中国的固有领土。 其理由是,他们深信这些地区在清朝就已经被包含在 版图内。‘‘在明代,西藏也好,台湾也好,并不是 中国的领土。或者说,在元代,甚至贝加尔湖附近都 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不向俄罗斯这样主张呢?”向 现在的中国人说这些是没有用的。 19世纪初,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的估算值占 全世界的三分之一(肯尼迪《大国的兴衰》)。这基本 与现在的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份额相等。实际上 ,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到21世纪末,中国的经济规模 很有可能再一次回到占全世界的33%的比例。 进一步说,如果说其根源,今日意义上的“中国 ”这个概念最初也是诞生在西太后时代。之前,只有 “天下”或者“中原”这样模糊的概念。“中国”、 “中国人”这样明确的概念,是在西洋与日本的炮火 洗礼下才产生的。在这个意义上.作为国民的中国人 与拥有二百年历史的美国人相比要年轻得多,形成国 民国家的岩浆仍在沸腾。 在日本,人们只关注中国的爱国教育和历史教科 书问题。实际上,与之相比,中国的电视剧更为激烈 。反映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的海军悲剧的《北洋 水师》,以及在剧中出现清末义和团运动的《大宅门 》等近些年热播的电视剧,固执地描绘了清末日本人 的“暴行”。如果只看这样的节目,在反日示威游行 中出现固执地认为“不抹杀日本,中国就没有未来” 这样想法的人,也不是不可理解。姑且不提中国的爱 国教育适当与否,确定无疑的是,对于中国人来说, 西太后的时代造成了让鲜血倒流般精神上的外伤。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迄今已有30多年。遗憾 的是,中日关系难言成熟。中国人误解日本人,日本 人对中国民众的民族主义不知所措,这种情况循环反 复。日本人深信自己很了解中国。事实上,日本人的 兴趣点在3世纪的《三国志》、8世纪的李白、杜甫等 ,只关心个别时代。关于清末,一般的日本人几乎什 么都不了解。如果假设学习日本史的外国人,只知道 3世纪的邪马台国时代和8世纪的奈良时代,一点也不 了解江户和明治时期的话,那么能说他们了解当代的 日本人吗?对于中国的认识也是一样的道理。P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