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名医与您谈疾病丛书

腰椎间盘突出症/名医与您谈疾病丛书
作者: 李明//何大为|主编:李广智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腰椎间盘突出症/名医与您谈疾病丛书
ISBN: 9787506741040

作者简介

李广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医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科普学会委员、心理咨询师上海市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评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市白玉兰远程医学管理中心和上海卫生远程医学网络公司医学顾问、上海市杨浦区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常务副主任、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重大疾病数据库“医学顾问。1998年被上海市科协和上海市科普创作协会评为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家。 李明,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和博士后导师,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主任,第二军医大学一新加坡国立大学脊柱畸形联合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担任国际脊柱功能重建委员会中国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美脊柱侧凸研究会会员、国际脊柱侧凸研究会、华裔骨科学会理事,在国际矫形、创伤学会、国际微创脊柱外科学会、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上海市骨科专业委员会等多个国内外学术团体任职。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上海市中华医学科技奖1项。被授予上海市青年医学专家、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上海市第七届银蛇奖一等奖、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解放军总后科技新星等荣誉称号,荣获上海市政府记大功1次、解放军三等功2次。

内容简介

腰椎间盘盘突出症的发病年龄如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青壮年的高发疾病,在人群中的高发期为20~40岁 年龄段,约占80%,主要是由于青壮年人群是较大劳动强度的主要从事者。 另外中老年人由于年龄原因不可避免的存在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也就是 平时所说的老化、退化),也是容易受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困扰的人群 ,国外学者研究发现55~64岁年龄段的男性中,大约9.6%的人曾经发生过 坐骨神经痛。临床上也有遇到年龄在16岁以下的幼年患者和70岁以上高龄 老年患者,其中高龄老年患者多以陈旧性病变多见,且多伴有腰椎管狭窄 症。 腰椎间盘盘突出症发病部位的好发节段有那些? 腰椎间盘突(膨)出症在腰椎各个节段均可发生,但绝大多数涉及腰4~ 5、腰5~骶1两个椎间隙。其中腰4~5节段约占58%~62%,腰5~骶1节段约 占38%~44%。其余病例分布在腰3~4及以上节段,约占5%~10%,其中腰1 ~2、腰2~3节段的病例十分罕见,仅占全部患者1%左右。腰椎间盘突出发 病节段的上述分布集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腰4~5、 腰5~骶1这两个间隙位于腰椎的最下端,且处于腰部生理弯曲处,承受的 压力大且应力集中,劳损重,该部位椎间盘退行性变最为严重,退变的纤 维环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破裂,髓核易变性突出,另一方面腰5及骶1神经 在椎管内分另q跨越下位两个椎间盘,当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后,向后突出的 髓核容易刺激、压迫、牵拉相应节段的神经根产生典型的临床症状,易于 被临床发现。 椎间盘是怎样形成的? 在胚胎第10周,在生骨节离节间动脉血液供应最远的部分,仍保持未 分化状态。生骨节的致密区向头端发展,形成软骨盘和纤维环的原基。原 始椎间盘称为椎间盘膜的膜性结构,围绕椎体原基。在后期这些膜性结构 形成脊柱的前纵韧带、外纵韧带和后侧纵韧带。当椎间盘出现,脊索周鞘 腹、背侧的延伸部分将真正的椎体原基分为左右两半。 脊索在间充质期为一实质性条索。当受到持续压力,并且压力超过软 骨源性椎体的生长能力时,脊索则由软骨源性椎体内压到生骨节致密区间 的生骨节间隙。在胚胎第7~8周,椎体中心的软骨细胞被间充质所包绕。 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发育后,前纵韧带牢固地固定于软骨椎体上,而后纵 韧带不附着于椎体的后面,固定于椎间盘纤维环上。当软骨化进行时,脊 索细胞在椎体内不断地移位到椎间盘组织内。此时,脊索组织由未进行软 骨化细胞的致密部包绕,并由此而形成真正的纤维环。同时脊索细胞内发 生不同程度的黏液退变和增生。以后在此形成髓核。在脊索组织不断迁移 时,纤维环亦增大。脊索周鞘本身仍在软骨源性椎体的中心区,称为黏液 状条。 椎间盘的组成是什么? 脊柱的椎体有32块,其中腰椎共有5块椎体,每两椎体之间由柔软而富 有弹性的椎间盘连接,加上周围的骨性结构及软组织,共同构成椎间关节 ,这种结构使腰椎骨之间可前后左右弯屈活动及小范围的旋转运动。椎间 盘是这个运动连接结构中最为重要、也最为薄弱的环节。椎间盘从结构上 来说由纤维环、髓核及透明软骨终板三部分组成,实际上是一个密封的容 器,上下有椎体的软骨终板,上下的软骨终板与纤维环一起将髓核密封起 来;其从功能上来说对人体脊柱的负重起到连接和稳定相邻椎体,缓冲和 吸收通过脊柱椎体间传导的压力和震荡,起到名副其实的“弹性垫片”的 作用。腰椎间盘的厚度是所有椎间盘中最厚最结实的,其形状与人体脊柱 的生理弯曲相适应,因为它位于脊柱的最下端,承受的压力最大、最集中 ,加上腰椎的活动度较大,因此腰椎间盘的病变最为常见。 什么是纤维环? 纤维环由含胶原纤维束的纤维软骨构成,位于髓核的四周,纤维环的 外观结构为前侧及两侧较厚,而后侧较薄,此是与人体脊柱的生理弯曲形 状相适应,同时纤维环的前部有强大的前纵韧带,宽而坚韧,后侧的后纵 韧带较窄、较薄,这是腰椎间盘髓核多向后、外侧突出的解剖学原因。纤 维环可分为内、中、外三层,其内的细胞排列与纤维环方向是一致的。环 纤维在椎体间斜行,每一环层的纤维与其邻层纤维的斜行方向相反,交叉 成角,接近中央的纤维环内板层,由椎体软骨终板起始向外,绕过髓核后 向中心斜行,止于对侧的软骨终板,这样各层纤维的方向彼此交错构成菱 形,牢固地附着在上下软骨终板和椎体骨缘上,这种特殊的纤维排列方式 非常坚固且富有弹性,不仅使相邻椎体间可存在一定限度内的活动范围。 还可限制椎体之间的过度扭转和滑移活动,加强了椎体间连接的稳定性, 同时还可耐受各个方向的压力,并能缓冲外力,吸收震荡。 什么是髓核? 髓核是由粘多糖蛋白复合体、硫酸软骨素、大量水分和细胞所组成的 半胶体状物质,位于椎间盘的中心区域,成人后髓核位于椎间盘稍偏后方 ,为纤维环和软骨终板所包绕,被限制在二者之间,约占椎间盘横截面积 的一半左右。髓核具有可塑性,虽然不能被压缩,但可随外力作用而改变 形状和位置(变扁平),并将外力平均传导到纤维环和软骨终板上,使其对 纤维环及软骨终板的压迫降到最低。人体直立时其内部压力为60~70kg, 前屈和伸直时可增加30~50kg。当人体负重时,其瞬时内部压力可增至数 百千克,正常髓核能承重300kg而不破裂。在粘多糖蛋白复合体中含有大量 的水分,约占髓核重量的70%~90%。髓核中的水份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 少,逐步为纤维组织所代替,导致椎间盘变性的发生,在腰部扭伤、过度 疲劳等情况下,都可引起纤维环的破裂而造成突出。由于成年人髓核的实 际位置并不在椎间盘的正中央而偏于后方,加上纤维环前厚后薄以及后侧 的后纵韧带相比前纵韧带较窄、较薄,因此,髓核容易向后方突出,压迫 神经根或脊髓。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