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传/清代戍边将军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以荫生入仕途 光绪二十六年八月初四(1900年8月28日),黑龙江省垣齐齐哈尔城上空 , 弥漫着沙俄侵略军的炮火硝烟,风沙凄杨,云日黤甚,城内外洵洵。是日 下午一点 钟光景,在黑龙江将军府里,寿山将军心潮翻滚,决心恪守“军覆则死” 之义,沉 着、冷静、从容地卧于棺枢之中,大声命令兵弁用枪击自己,以身壮烈殉 国。这位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立下显赫战功,抗击沙俄侵略者的著名爱国将领黑龙江 将军寿山, 饮}艮而终。黑龙江将军寿山之所以有这样的爱国壮举,是与其将门之家分 不开的。 一、将军家世 寿山,字眉峰,隶汉军正白旗,汉姓袁。咸丰十年(1860年)生于瑗珲 , 其父是吉林将军富明阿,其七世祖是明末辽东督师袁崇焕。袁崇焕,字元 素, 号自如,明万历十二年四月二十八日(1584年6月6日),生于广东东莞水南 袁屋坪(今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水南村)。石碣镇位于东莞市东北,东接石 龙镇, 西临东莞市区,南离深圳78公里,西北距广州62公里。水南村在石碣镇北 部, 今属东莞市石碣镇的一个行政村。这里水陆交通方便,村前的东江河,使 这里 的人们与外界经常往来。袁崇焕的祖父时代,常顺溯两江——东江与西江 ,往 来于广东东莞与广西梧州府(今梧州市)藤县之间,从事木材、药材生意。 袁 崇焕的父亲袁子鹏,子承父业,在广西藤县开设店铺,盖房定居,落籍藤 县。 青少年时期的袁崇焕,经常随家人乘船往返两地之间,以至后来关于袁崇 焕祖 籍问题产生分歧。袁崇焕是在广西藤县读的书。他的学籍自然是广西藤县 了。 因此有人把袁崇焕说成是东莞人,也有人说成是藤县人。《明史·袁崇焕 传》记载: “袁崇焕,东莞人。”《国榷》记载:“袁崇焕藤县人。”《石匮书后集 》一书 记载:“袁崇焕,广西藤县、东莞人。”袁崇焕出生于农民兼商人的家庭 。清 史专家阎崇年先生在《袁崇焕传》一书中说:“袁崇焕既不想种地务农, 也不愿奔 走行商,而有志于读书上进,求得功名,光宗耀祖,为仕做官,报效社稷 。”青少 年时期的袁崇焕刻苦学习,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14岁的袁崇焕成为 弟子员, 袁崇焕23岁时在广西桂林丙午科乡试中,考中举人。袁崇焕中举后,继续 读书, 经过13年的刻苦努力,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在北京通过会试和殿试( 廷试, 明朝的科考制度规定:每三年考一次进士,分为会试、殿试两次,会试在 每年 二月初九开始,十五日结束,三月初一殿试),考中万历已未进士。四十八 年 (1620年),37岁的袁崇焕被朝廷任命为福建邵武县知县。在此任职不久的 袁崇 焕,就于天启二年(1622年),到北京朝觐,时值明朝辽东吃紧,自萨尔浒 之 战后,明朝辽东的抚顺、清河、开原、铁岭、辽阳、沈阳,先后被后金军 攻陷。 朝廷正当用人之际,袁崇焕被御史侯恂提请破格擢用,天启皇帝采纳了侯 恂的 建议,授袁崇焕为兵部职方司主事(职方司为明朝兵部下设的武选、职方、 车 驾、武库四个司之一,有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袁崇焕任职 兵 部职方司之后不久,出任兵备佥事,总管兵部文牍。袁崇焕赴任后,即上 疏。 “力请练兵选将,固守山海,远图恢复。他疏言:不但巩固山海,即已失 之封疆, 行将复之”。袁崇焕的疏言,对当时明朝廷来说,鼓舞了士气。使满朝文 武看 到了希望,特别是得到了经略蓟辽、天津、登莱军务的兵部尚书兼右副都 御史 王在晋的信任和器重,遂于是年7月提请朝廷任命袁崇焕为宁远前线兵备佥 事。 袁崇焕上任后,建议在长城外侧建立关、宁、锦军事防线,修建宁远城, 得到 了接任王在晋的孙承宗的采纳。袁崇焕对修筑宁远城特别重视,制定规制 ,亲 自督建。宁远城的修建,使辽东的形势发生了变化,不久朝廷升袁崇焕为 兵部 副使,又被吏部列为预储(后备)巡抚。宁远之战后,天启六年三月初九 (1626 年4月5日)袁崇焕又升为辽东巡抚,驻守宁远,负责山海关以外军政事务。 七年十一月十九日(1627年12月26日),朝廷又升袁崇焕为督察院右都御史 , 管兵部添注右侍郎事。崇祯元年四月初三(1628年5月6日),崇祯帝任命袁 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登、莱、天津等处军务,移 驻山 海关。是年七月,崇祯帝在紫禁城平台召见朝廷大臣和蓟辽督师袁崇焕时 ,袁 崇焕说:“臣受陛下特眷,愿假以便宜,计五年,全辽可复。”四月十六 日(5月 19日),袁崇焕再上言说,“辽事恢复之计,不外臣昔年以辽人守边土,以 辽土养 辽人,以守为正著,战为奇著,和为旁著之说。法在渐不在骤,在实不在 虚。此 皆臣与诸边臣所能为。至用人之人,与为人用之人,皆至尊司其钥。何以 任而勿贰, 信而勿疑?盖驭边臣与廷臣异,军中可惊可疑者殊多,但当论成败之大局 ,不必 摘一言一行之微瑕,”并请求兵部、户部、吏部予以支持,崇祯帝答应了 袁崇焕 的要求,赏赐给他蟒玉、金币,并于是月二十四日(5月27日),赐给袁崇焕 尚 方宝剑。可见崇祯帝把复辽的希望,寄托在袁崇焕身上。 袁崇焕取得了辽东军政大权以后,为了巩固和壮大自己的权力,于崇 祯 二年五月二十八日(1629年7月18日),巡视江东毛文龙所驻防的皮岛,六 月初四(7月23日),袁崇焕出行文:“旅顺以东行毛帅印信,以西行督师印 信。毛文龙俱未遵依。”毛文龙没有按照袁崇焕的要求去做,这使袁崇焕 很 是忌恨。第二天,袁崇焕历数毛文龙十二大罪状,然后朝西叩头请旨,“ 命将 毛文龙拿下,取尚方宝剑,令旗牌官斩毛文龙于帐前。”袁崇焕临阵斩杀 抗 清将领,削弱了明朝在辽东的抗清力量,也为其后来自己的惨死埋下了祸 根。 是年十一月,由于袁崇焕防御失漏,在袁崇焕不得而知的情况下,清军越 过 长城。十一月二十日(1630年1月3日),皇太极率军抵达北京城下,使北京 城陷于战乱之中。袁崇焕对此也感到自己有责任,上疏引咎,得旨,“务 收全 胜,不必引咎”。十二月初一(1630年1月13日),崇祯帝在平台召见袁崇 焕等入见时,下袁崇焕于锦衣卫狱。有的书记载崇祯皇帝是中了皇太极离 间 计,才将袁崇焕下狱,有可能这是其中一个因素,但应不是主要原因。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