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1968(我们的故事珍藏本)](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191108/14/20191108142428231.jpg)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47.00
折扣价: 30.10
折扣购买: 青春1968(我们的故事珍藏本)
ISBN: 9787506377669
贾宏图,男,汉族,1946年6月生,黑龙江绥化人,中**员,大学文化,一级作家。历任哈尔滨*报社记者、科教部负责人,哈尔滨***副主任,哈尔滨*报社副总编辑,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组**,黑龙江省文化厅厅长兼作协**,2001年2月起任黑龙江*报社、黑龙江*报报业集团社长、*组**兼省记协**、*组**。
哈尔滨姑娘刘毓芳死的时候也是20岁,她高高的 个子,虎背熊腰,五大 三粗的像个“假小子”。她说话嗓门大,一接触就知 道是个爽快的人。她*大 的特点是心里放不下任何事,所有的喜怒哀乐都挂在 脸上。高兴时,会咯咯 地笑个没完,难过时,也会闷闷地谁也不理。毓芳是 我们班的壮劳力,班里 的重活累活,不用班长安排,她都抢着去干。她心眼 实,干活从不惜力,也 不偷奸耍滑。毓芳*惦记*心疼的是她的母亲。她总 跟我说母亲不容易,新 中国成立前闯关东来到东北,丈夫死后,她领着孩子 再婚。再婚的丈夫是个 工人,挣钱不多嗜酒成瘾。母亲没有正式工作,以糊 火柴盒挣钱养家。即使 这样穷困,母亲还会接济比他们*困难的人家。沉船 事件发生后,刘毓芳的 母亲和继父来处理后事。记得她的母亲**次来到我 们织网班的小屋,抱着 毓芳的被褥在炕上打着滚哭嚎,那个凄惨的情景至今 不能忘。刘毓芳的遗体 是苏方在一个江中岛发现,我去辨认的。那时她的脸 部已开始*烂了。我从 她身上取下一枚***纪念章,把她衣服剪下一角, 留给了她的家人。 北京小知青李金凤是个“小六九”(1969年初中 毕业生),死时17岁。 她长得漂亮,皮肤白皙得出奇,永远是白里透红,招 人多瞧几眼。金凤心灵 手巧,干活麻利,织网梭子在她手上仿佛像生风一样 ,你根本看不清她是怎 么穿梭眼的。沉船事件后,金凤的父母都来处理后事 ,她父亲沉默寡言,母 亲能言善辩,是家属们的主心骨。7月1*,金凤的遗 体也被苏方发现,已经 高度*烂,棺材里往外爬蛆后来我回天津探亲,还专 程去看望她的老父 亲,比去连队时老多了,我心里酸酸的。我走时三番 几次地回头看他,他佝 偻着腰,频频向我招手。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 章秀颖是我同校不同班的同学,是我*好的朋友 ,死时22岁。她中等个 儿,体态均匀。瓜子脸,杏仁眼,白白净净的脸庞, 常显得有些苍白。她略 带忧郁的眼神,常常放出沉静果敢的光。秀颖本来是 可以不下乡的,大串联 时徒步去延安时落下了毛病,身体不好。但她还是坚 决地和我们一起走了。 我们俩分到一个连队,又分到了织网班。因为她经常 有病,我背着她找连队 的王大夫给她开病假条,这样就可以领病号包饭。那 时连队生活清苦,成天 就是“两个馒头一碗汤”。病号饭是汤面里卧两个* 蛋,有时还撒上点葱花, 再滴上几滴香油,闻着都香啊。可我端来后,她以自 己不爱吃面条拒*了。 她就是这样的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宁愿吃苦,而不 麻烦别人。秀颖死后, 她的父亲和妹妹来处理后事,当时家长都提出要追认 自己的孩子为烈士,唯 有秀颖的父亲提出:找到遗体后,把孩子们埋在一起 ,给她们立个碑。我返 城后,曾和她父亲商量,要把秀颖的坟迁回天津郊区 。可她父亲不同意,他 说还是让她和那几个孩子在一起吧!她的遗体是4个 月后从黑龙江里漂浮上 来的,当时遗体居然很完整。 北京姑娘贾延云死时也是17岁,她是我们班*小 的,是个没心没肺的乐 天派。每天早上一起来,就像百灵鸟一样鸣唱。开始 说她做了什么梦,接着 又说小时候的什么事儿。因为年纪小,干活时常被照 顾,可她总是拒*,逞 强非要干*苦*累的活。事件发生后,延云的父母亲 都来了。他们特别慈祥 和善,忍着自己的痛苦还安慰我。后来我去北京时看 过他们,他们还专程到 天津看过我。我知道,他们每天都在想着延云!看见 了我就好像看见了自己 的女儿。遇难的5个姐妹的遗体先后都找到了,只有 延云没有找到。20世纪 80年代边境贸易活跃,有从俄罗斯那边回来的人说, 对岸的一个村子里有个 中国哑巴姑娘在喂马。延云的父亲听说后,还到对岸 寻找过,却失望而归。 2009年,我们当时下乡的那个农场,要给那次遇难已 经找到遗体的5个姐妹 修坟。他们找俞宏茹问掩埋的顺序,她打电话问我。 我马上给农场打电话, 请求他们别忘了贾延云。当时修葺的墓地已经竣工, 在我的恳求下,他们又 从西边扒开了个口子,给延云修了个衣冠冢。这样延 云也算回家了,姐妹们 得以团聚。已经在黑龙江边安家的俞宏茹真的成了她 们的守护神了。P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