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汉武帝刘彻(前157年-前87年)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7岁时被册立为太 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汉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他的雄才大 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 伟大的皇帝。这样一位出色的皇帝也必然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品貌。 且说在长安城外有一个小村庄,村庄里有一户人家,住着老两口,他们 膝下无儿无女,靠几亩山地过着艰苦的日子。 有一天,太阳已经下山了,老两口吃完了饭准备熄灯休息,这时,忽听 门外有人马的喧哗声,老头就出门看个究竟。这一看不要紧,差点没把老头 的胆吓破。只见门外尘土飞扬,一群人骑在高头大马上,有的拿着棍棒,有 的背着弓箭。老头料到来者不善,以为他们是盗匪,于是不敢怠慢,赶紧打 拱施礼,叫老伴出来请那些人到屋里休息,小心翼翼地侍候着。 等到那些人歇下后,老头子跟老太婆商量,想去招呼集结其他后生小伙 子来攻打这群“强人”。老太婆急忙止住老头子,说:“我看那领头的人气 度不凡,容貌之间有种顶天立地、不为世事服的气概。这不应该是普通人的 容貌,根本不是一般盗贼比的。他们肯定不会加害我们,只要我们小心伺候 就会没事。 其实,这帮人不是别人,正是汉武帝和他的一些大臣及护卫。因为汉武 帝非常喜欢打猎,有时是群臣一块去,盛况浩大,有时则是轻服便装,只带 小队人马。这一次他只带了几个人出去打猎,因为天气已晚,所以在这个村 子借宿。 虽然汉武帝就寝了,但他的护卫都没睡,老太婆的话被一个护卫听到了 ,他赶紧报告给汉武帝,说这个老太婆不简单,看出了一些问题,请示汉武 帝是不是把这两个人抓起来或杀掉。汉武帝摆了摆手,照旧安息。 第二天早起,汉武帝一行人告辞了。一夜无事,老头子心中稍安。不过 数日,朝廷下旨,不光给了两个老人很多赏赐。还封了老太婆一个官做。 真是多亏了老太婆的眼力独到,看出了这些人不是一般的人。如果像老 头子那样把他们当成强盗,相信他们不光没有赏赐和封官,恐怕他们的性命 都会有危险。由此可见,善于观察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想与一个陌生人结交,细心的观察更是必不可少。很多人在陌生人面前 碰了钉子或者无所作为,很多时候是因为对人的观察不够,从而了解就很单 一,因此也就不懂得根据对方的一些信息来调整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不懂得 观察也就不能读懂对方的心理,也就不会做出顺应对方的行为并争取对方的 好感。 很多人还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观察别人、体察他人的心理是“琢 磨人”,是件不光彩的事。这其实是一种托词。古今中外的很多伟人大都是 观察别人、体察对方心理的行家。 至于如何观察,我们以到一个陌生人家去拜会为例:如果有条件,首先 应当对拜会的客人做些了解,探知对方一些情况,关于他的兴趣、性格之类 。 当你走进陌生人住所时,你可凭借你的观察力看看墙上挂的是什么:国 画、摄影作品、乐器……都可以推断主人的兴趣所在,甚至室内某些物品都 会牵引出一段故事。如果你把它当做一条线索,不就可以由浅入深地了解主 人心灵的某个侧面吗?当你抓住一些线索后,就不难找到开场白。 如果你不是要见一个陌生人,而是参加一个充满陌生人的聚会,观察也 是必不可少的。你不妨先坐一旁,耳听眼看,根据了解的情况,决定你可以 接近的对象,一旦选定,不妨走上前去向他做自我介绍,特别对那些同你一 样,在聚会中没有熟人的陌生者,你的主动是会受到欢迎的。 齐桓公与管仲商讨伐莒国,很奇怪的是,计划尚未发布却已举国皆知了 。桓公问管仲是怎么回事。管仲说:“国内必定有圣人。”桓公若有所思地 说:“白天工作的役夫中,有位拿着木杵而向上看的,你说的可能就是此人 。”于是命令役夫再回来工作,而且不可找人顶替。 不久,那个役夫被带到了桓公面前。桓公问道:“是你说我国要讨伐莒 国的吗?”役夫回答:“是的。”桓公说:“我们并没有说要讨伐莒国,你 为什么说我国要讨伐莒国呢?”役夫回答:“君子善于策谋,小人善于臆测 ,这是小民私自猜测的。” 桓公暗暗吃惊,又问道:“你凭什么猜测的?”役夫回答:“小民听说 君子有三种面色:悠然喜乐的时候,是享受音乐的脸色;忧愁清静的时候, 是有丧事的面色;生气充沛的时候,是将用兵的面色。前些日子臣下望见君 王站在台上,生气充沛,这就是将用兵的面色。君王叹息而下,欷献不已, 所说的都与莒国有关。君王所指的也是莒国的方位。因此小民猜测,尚未归 顺的小诸侯唯有莒国,所以我说出了将要讨伐莒国的话。” 桓公听了这个役夫的分析,十分佩服他的观色识人之术。 通过淡话桓公得知这个役夫叫东郭垂,于是齐桓公把他招到身边,委以 重任。而东郭垂也不负桓公所望,为齐国的称霸大业立下了不朽功绩。 东郭垂确实不简单,仅仅通过齐桓公的面色就判断出了他要做什么事。 其实,他只是根据自己的所知了解了桓公的心理,所以才能得知桓公要做什 么,可见,了解一个人的心理对我们认识陌生人是很有帮助的。这种了解别 人心理的能力我们也能够掌握。以下,我们就具体介绍一下如何对一个人进 行有效的了解。 一个人的言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一些实际情况。但如果不善于 分析别人的言论也就无法看清对方的内心。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常常是欲言 又止、吞吞吐吐,那么此时他内心的心理密码已经泄露了他的真实动机。以 下是一些人语态中带出的细节: 一些人在讲话之前先清喉咙多是由于紧张或不安,说话时也不断清喉咙 、改变声调,可能还有某种焦虑。还有一种情况是清嗓子表示他对一些问题 做不出准确的判断,迟疑不决,需要继续思考。这种行为男人比女人多,成 人比儿童多。P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