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古与维新——中西语文学术史述论

守古与维新——中西语文学术史述论
作者: 郑伟
出版社: 中西书局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62.40
折扣购买: 守古与维新——中西语文学术史述论
ISBN: 9787547518748

作者简介

郑伟,1979年10月生,江苏常州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汉语教研室主任,兼任上海市辞书学会副会长、《辞书研究》联合主编、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等。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社科新人、上海市曙光学者,获教育部霍英东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研究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国际中国语言学会青年学者奖(YSA on MJH)等。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华盛顿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机构从事博士后或访问研究。发表中、英语文章百余篇,撰写或编(译)著专著各五部。

内容简介

十多年前,我在上海师范大学讲课的时候,开场白说的是:语言类型学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流派、一个学派。我今天仍然使用这两句话作为本课程的开场白。 但是我现在讲这句话跟我十年前讲的含义可能不完全一样了。我不知道大家对这个说法有没有什么想法,就是当我说“语言类型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或“语言类型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学派”的时候,这两个命题之间有没有什么不同?谁能够说一说?【学生回答:分支主要是研究语言的一部分,而流派则研究语言中所有的内容。】这是个基本成立的回答,你主要是从外延上来说,是针对研究的对象而言的。还能不能从内涵上来说说,作为一个分支和作为一个流派,有没有什么区别?或者说从它和语言研究的其他部分的关系上来说,分支和流派有什么区别?作为分支,它和其他分支是什么关系?作为流派,它和其他流派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流派更大,也更为独立。】对。这个比较接近我说的含义。分支是大的系统里面的一个部分;而流派呢,独立性就比较强。如果说得更加尖锐一点的话,作为分支,它和其他分支之间更多的是合作、配合的关系;而作为一个流派、学派,它和其他学派有一种竞争的关系,至少会有不同的学术、治学方面的方法和态度。 如果把类型学看作分支的话,可以说它就是语言学里面主要负责进行跨语言比较和进行跨语言提炼、理论提升等这样的工作的。所以它是一个labor division(劳动分工合作关系)。有的理论,它是注重从单一语言或个别语言的深入研究中去探求语言的本质;而语言类型学呢,它是负责进行跨语言的比较。所以跨语言是类型学最本质的属性。\" 本书收录了笔者近年来对中西语文学研究理念与方法的思考与体会,尤其关注接受现代西方学术训练的汉学家与浸淫于中国传统学术的本土学者之间的珍贵学缘与诚挚交往,此外也探索中国古代若干语文现象的萌发与流变,从而指出其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涵义。书中还包括了对中西语文学人及其著述的评论,对前辈师长的追怀与崇敬。总体来说,笔者试图讨论的问题是,中国古代与现代的语文学,如何固本守正,又如何汲取外来的养分,不断创新。 轻学术“小文”让读者领略中西学术在语文学、语言学层面的交汇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