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万卷·中国卷·聊斋志异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城外蒲家庄人。清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 他出身没落地主家庭,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而全部落榜。直到72岁赴青州补为岁贡生。
内容简介
考城隍 过去,有个姓宋的秀才 ,是我姐夫的祖父,名叫宋 焘。 一天,宋秀才感到身体 不舒服,躺在家中休息,不 一会儿便迷迷糊糊地睡去了 。蒙眬中,他看到一名衙役 打扮的人手里拿着公函,身 后牵着一匹白马向自已走来 。衙役张口便说:“宋秀才 ,请你去参加考试!”宋秀 才十分奇怪:“主考的学台 老爷还没到,怎么会突然就 要考试了呢?”衙役并不理 会,只是催促他赶紧动身。 宋秀才无奈,只得勉强 翻身上马,跟随衙役而去。 一路上,宋秀才看到的景象 都非常奇怪,不像平日所见 。直到到达了目的地,他才 发现,这里是一个繁华的大 城市。宋秀才正左顾右盼的 时候,已经被带到了一个十 分壮丽的衙门。衙门的殿堂 十分华美,上面坐着十多位 官员。宋秀才看了一眼,只 认得一位关羽关帝爷。殿堂 下面摆着两套桌椅,桌上摆 放着纸笔,另一位秀才在一 张桌边正襟危坐。 这时宋秀才才恍然大悟 ,原来果真是要考试。于是 ,他在另一张椅子上坐了下 来。试卷发下来,上面写着 “一人二人,有心无心”八个 大字。两位秀才审过题目, 思索了一番,便开始答题, 答完之后把试卷呈了上去。 宋秀才才学出众,这次 答题时卷中更有一句点睛之 笔:“有心为善,虽善不赏 ;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考官们十分赞赏,便把宋秀 才叫上前去,问道:“宋秀 才,河南那里现在缺少一名 城隍,以你的才学完全可以 胜任,你可愿意前往?” 宋秀才一听这话,吓得 汗如雨下,赶紧跪地磕头, 哭着说:“考官老爷,我能 受到这样的重用,自然不敢 推辞,但是我家中还有年迈 重病的老母,我若一走,老 母便无人照料。请容许我这 个做儿子的为母亲尽些孝道 ,等老母百年之后,再去领 命上任吧!” 考官们讨论了一番,又 派出一名衙役前去打探,得 知宋秀才家中老母还有九年 才会离世,宋秀才所言不假 。正当众考官不知所措之时 ,关帝爷发话了:“既然如 此,难得宋秀才一片孝心, 就让张秀才先代劳吧。等九 年之后,再让他去接任。” 宋秀才这才知道,与自己一 同考试的那位秀才姓张,是 长山人氏。于是宋秀才便和 张秀才互相勉励了一番,告 别而去。 宋秀才仍旧骑着马回到 家中,恍恍惚惚如同大梦初 醒,浑身酸软无力,仿佛被 魇住了一般。他用力睁开眼 睛,发现自己竟然躺在棺材 之中!待家人发现,将他从 棺材中拉出之后,他才知道 自己已经在里面躺了三天。 他脑中一片混沌,半天才回 过神来。 宋秀才在家中休养了几 天,想起梦中的经历,于是 到长山去打听,果然得知有 一位张秀才在考试的那天死 掉了。宋秀才十分惊讶,这 才顿悟原来自己的经历并非 梦境。 九年之后,宋秀才的母 亲寿终正寝,宋秀才知道自 己的大限已至。料理完母亲 的后事,他便沐浴更衣,安 心躺在房中等待自己的大限 到来。没过多久,宋秀才就 看到一队十分气派的仪仗队 伍前来接自己上任。宋秀才 换上官服,途经岳父家门口 的时候还进门话别。宋秀才 的岳父并不知道自己的女婿 已经做了城隍,只觉得眼前 的情景十分荒诞可笑。他急 忙来到宋秀才家中探望,这 才发现宋秀才已经过世了。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