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大八年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我们的道路(原代序) 抗战几年来,联大在学术工作上,在**运动中, 总算尽了它的一部份力量。 联大能有**的表现,也并不是偶然的事。 首先,我们得承认:青年总应该算是社会各阶层中 *富于正义感,*热情,*纯洁,生活力*充沛的一部 份中坚。只要他们看清了事实,他们总是“见义勇为” ,见不义敢于反抗。 抗战初起,全民族都感到兴奋。全国的学生,尤其 是大学同学,紧接着“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大 部份参加了抗*的阵营。 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时,已有一部份同学留 在北方游击区与敌人周旋。 联大的前身——长沙临大时代,正是抗战中*热烈 的武汉时期。那时学校里发生了两件事:一件是同学们 要求学校实施战时教育,他们觉得这种平时的教育已经 不太适合战时的需要,学生应该随时准备以身报国,一 旦**危急,总不能还抱着庄子楚辞或是莎士比亚上前 线。同学们的想法是对的:他们爱自己的**,他们要 保卫自己的**。他们并不像某些人专门让别人多“反 省”,他们不仅仅求诸**,求诸社会,而且实实在在 的“求诸己”。然而因为**没有坚定的抗战政策,同 时缺乏灵活的机构,同学们的要求落空了。这件事不成 功,后来又有一次“从*运动”。有一部分同学知道实 施战时教育决无可能,而自己又决不甘心“隔岸观火” ,仅止于呐喊而已,于是只有忍痛抛开了经典,毅然加 入实际的斗争。在临大结束的时候,同学还有两千多人 ,然而到了昆明,联大正式开学,就只有六百多同学了 。这大部分同学到那里去了?有的上了前线,有的到了 陕北,有的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推动救亡工作。 留在学校里的,对于自己的本位工作并没有半点松 懈。**,大家看见**各*派有了**的合作,上下 一心,合力抗战,穷乡僻壤,都知道要打*本。大家对 于抗战是没有什么可以焦虑的。第二,那时通货膨胀还 没有影响到物价,囤积居奇买空卖空这一套把戏,都还 没有猖獗到后来的地步。所以同学们在心理上生活上都 没有*到威胁,学习的情绪当然可以维持。 到昆明以后,一部份同学经过了三千五百里的徒步 集体旅行,同时,“一二·九”给予青年们各方面的解 放,也带到了昆明。所以那时同学们的生活是热烈,痛 快而鲜明的。讲演会,讨论会,戏剧,歌咏,壁报,集 体旅行,集体学习都蓬勃一时,就是男女同学两性间的 关系,也是正常而明朗,大家都是朋友,开诚布公,用 不着鬼鬼祟祟。 这种情形一直维持到二十九年春天。 皖南事变在抗战**不能不说是一件大事。这时, **封闭了除开重庆以外所有各地的新华报馆和生活书 店,公开大批逮捕所谓“奸*份子”以及他们认为有嫌 疑的人士。看一本大众哲学之类的书籍就可能*到盘查 ,学校里稍稍前进的活动都被认为“危险”而遭*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