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大传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随着中英《南京条约》的签署,中国开始进入半 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作为海外贸易始发地的潮州,更 早的察觉到了振荡的气息;但是,“学而优则仕”的 传统价值观,依然左右着大多数儒林士子的人生航向 ,即使商业氛围浓郁、中外贸易频仍、处于粤东门户 的潮州也不例外。 李鹏万的成功,不在于咸丰七年在乡试中脱颖而 出,成为粤东五县唯一的举人;也不在于咸丰八年 (1858年)再度夺魁,令潮州耆老刮目相看;而在于 他在接连两次乡试中以名列前茅的考卷成为佼佼者后 ,破天荒地在大清年考中成为可以进京城为官的进士 。当李鹏万高中京官的消息传至海阳,全城轰动,就 连人才辈出的潮州古城也为这位新科进士张灯结彩, 接连庆祝了三天三夜。 定居潮州两百年来,诗礼传家的祖训在李鹏万身 上得到了生动体现,尽管他已进京为官,到达许多儒 林士子为之奋斗的终点,但他并没有满足于此,几年 后,他竟然在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不久,即参加了同治 二年(1863年)在紫禁城文华殿举行的每十二年一次 的朝廷内官考试。 文华殿,明清两朝皇帝举行经筵的地方,每到春 秋仲月,都要在文华殿举行经筵之礼。清代以大学士 、尚书、左都御史、侍郎等人充当经筵讲官,皇帝本 人则撰写御论,阐发讲习“四书五经”与治国理政心 得,讲到神采飞扬之处,还会点名文臣应对;每十二 年一次的文华殿大考,则是有清一朝多年的惯例,并 以此检验文臣思想水准与为官能力。李鹏万在进京为 官后不久赶上这次大考,愈有让他一展才气的诱惑, 决意以出类拔萃的生花妙笔,在那些平时趾高气扬、 小觑自己的京官中名冠群芳;何况,慈禧已经亲颁懿 旨,凡考中者皆可连升三级。 果然,平日不显山露水的李鹏万笔著奇文,出人 意料地摘取了文华殿上的桂冠,成为京官羡慕的文官 八贡之一。 同治四年(1865年)夏天,河南再度发生百年一 遇的特大旱灾,李鹏万奉朝廷之命巡视河南。一路上 ,田地干枯,庄稼来不及长成就枯萎了,素有中州粮 仓美称的河南一片荒芜,许多灾民以枯枝树皮和残花 野草为食。有一个黑瘦的妇人怀抱头大身小的干瘦孩 子坐在树下,看到来此巡视的李鹏万衣着整洁,马上 扑倒到他脚边,哀求道:“请您救救我的孩子吧,他 已经好几天没有吃饭了……”李鹏万连忙把妇人扶起 来,接过她手中的孩子,却发现那孩子已经没有了呼 吸。 看到被祖辈们念念不忘的故乡哀鸿遍野,李鹏万 不禁痛哭失声。替悲痛万分的妇人安葬了孩子,李鹏 万回到驿馆,辗转反侧,久久难以入睡。 几天后,李鹏万巡视到祖籍地许昌。当地官吏对 他热情接待,百般逢迎,拿出美酒美食来招待他,琳 琅满目的山珍海味准备了满满一桌子。李鹏万佯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