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米尔的帽子(17世纪和全球化世界的黎明)(精)

维米尔的帽子(17世纪和全球化世界的黎明)(精)
作者: 卜正民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0.80
折扣购买: 维米尔的帽子(17世纪和全球化世界的黎明)(精)
ISBN: 9787556117208

作者简介

卜正民(Timothy Brook),哈佛大学哲学博士,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2015—2016年度亚洲研究学会(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会长。曾任多伦多、斯坦福、牛津等大学历史学教授,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圣约翰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明代社会和文化史、中国近代史、**史,并担任哈佛大学出版社《帝制中国历史》主编。2005年获加拿大历史协会颁发的历史学奖项弗朗索瓦?泽维尔?加诺奖章,2006年获颁古根海姆学术奖。代表著作有《纵乐的困惑》《维米尔的帽子》《为权力祈祷》《秩序的沦陷》《塞尔登的中国地图》等。

内容简介

第三章(节选) 欧洲人对中国传说中的富裕深信不疑,因此费尔南多二世才会同意资助哥伦布第二次西航。随着欧洲人*了解**地理,欲抵达中国的热情*为强烈,这心愿*可能成真。在莎士比亚的《无事生非》中,培尼狄克宣称,宁可去“从蒙古大可汗的脸上拔下一根胡须”,也不愿跟她讲话,借此拒斥与**丽丝为伍。伦敦观众懂得莎士比亚要表达的意思。若说那句话大概是男人所能许下*难办到的誓言,他们大概会同意,但那并非办不到。16、17世纪之交,这一传说中的国度在欧洲人的脑海中**鲜活,让希望到中国发财致富的憧憬变得*为强烈。当时一则有关中国的谚语称,中国人有两只眼,欧洲人有一只眼,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是盲人——明褒暗贬那些执著于单一看法的人。 因此,尚普兰才会溯圣劳伦斯河而上:他要找出横越大陆抵达中国的水路。这是当时人已然深信的想法,因为安特卫普的制图大师亚拉伯罕?奥特里斯(Abraham Ortelius),在印制于1570年的一张地图中,以红色标出这样一条水道。甚至在尚普兰之后,这看法仍存在于1634年《环宇水道测量图》(Universal Hydrographical Chart)中的北美地图上。这张地图是法国的地图绘制员让?盖拉尔(Jean Guérard)所绘,他在五大湖西边的空白处加注指出,“据信从这里可通到*本”。 尚普兰问了土著人可以走哪条路前往中国,但是得不到答案,于是转而问他们哪里有咸水。1603年夏,在圣劳伦斯河上游,有位土著人告诉他,从注入下一座湖(**的安大略湖)的那座湖(伊利湖)再往上的那座湖(休伦湖),湖水是咸的。这正是尚普兰所企盼的消息,但那个地区的其他阿尔贡昆人的说法与此相反。他仍继续问人。有个阿尔贡昆族青年说,他**个会碰到的那座湖(**的安大略湖)*西端的湖水微咸。尚普兰就需要这个叫人振奋的消息。他保证会回来亲自尝尝那湖水,但*后,他深入内陆,已是几年后的事。1613年,埃蒂安?布赫雷(étienne Br?lé)——也就尚普兰用来当人质交换奥查斯特奎思的义子——告诉他,休伦湖不是咸的。又过了两个夏季,尚普兰才亲自造访这座湖。他尝了湖水,发觉douce,意即“甘甜”,证实一个令人气馁的事实:休伦湖并未与太平洋相连。 “马克·林顿奖”获奖作品,学术与流畅文笔的结合——卜正民带领我们如解谜一般,从7幅油画和1件青花瓷中寻找17世纪世界乃至中国的蛛丝马迹,通过一个个令人惊叹的小故事,生动描绘出四百年前业已相连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