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讲义·大林宣彦:电影即哲学(一堂写给每个人的电影必修课)

最后的讲义·大林宣彦:电影即哲学(一堂写给每个人的电影必修课)
作者: [日]大林宣彦
出版社: 海峡书局
原售价: 46.00
折扣价: 29.90
折扣购买: 最后的讲义·大林宣彦:电影即哲学(一堂写给每个人的电影必修课)
ISBN: 9787556709618

作者简介

大林宣彦(1938-2020),日本著名导演、独立电影先驱者、编剧、剪辑,曾凭借《转校生》《穿越时空的少女》《寂寞鬼》( “尾道三部曲”)扬名影坛。他既是前卫电影人,同时也是广告奇才,被评价是游离于现实与幻想的“影像魔术师”,可以称得上是站在日本影像史的开拓者。2019年大林宣彦获第32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终身成就奖。

内容简介

为了未来,我必须活下去 我现在拿着话筒跟大家讲话,又让我想起一个人。他就是被称为“世界的黑泽明”的黑泽明a 导演。黑泽导演一拿起话筒,话筒一定会出故障发不出声音。 黑泽先生的拍摄现场,有时候会集结两三万人,而他的导演部门只有7 名左右的工作人员。有时候拍摄外景,演员距离黑泽导演有一两公里远,但是黑泽还是叮嘱助理导演们: “听好了,如果你只用话筒跟演员讲,你只能把你要讲的信息传达给演员,而无法把心意传达给他们。如果你不把心意传达给演员们,他们就演不好戏,我们就拍不出充满心意的电影。想要传达我们的心意,我们就只能跑遍整个片场,找到每一个你要说话的人,用肉体发出的声音来传达信息。” 这就是黑泽电影的哲理。 我跟黑泽先生开始打交道的时候,他已经80岁高龄了。他自己肯定是没法跑两千米去给别人说戏了,所以现场总是为他备有一支话筒。但他嫌弃地拿起话筒开始讲话的时候,话筒就不出声了。制片都觉得是话筒坏了,但是制片一试,话筒又能出声了。 每次黑泽先生一要说话,话筒就不出声。 我想,看来话筒也有自己的心意。 我可是亲眼看到了,只要不喜欢话筒的人拿上话筒,它就不出声了。 看来无论什么东西,都有自己的心意啊。 我的最后一课就是这样,什么关于电影的话题都说一点。 虽然我已经说了好几遍了,今天可能真的就是我的“最后一课”了。大家看我今天走上这个讲台都得拄根拐杖,忽然发生什么也不奇怪。 但是,我是不能死的。 要是我不能亲眼见证大家对未来的电影做出的贡献,我死都死不干脆。 实际上我根本不觉得今天会是最后一课,那我为什么要上这节课呢?是因为我必须为了未来活下去,我必须告诉大家那些过去的事。 那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 最后同时连接着最初。 这将会是我最初,也是我最后一节课。 ★如果这是你人生中的最后一天,你会讲述什么? 日本NHK电视台大受好评的纪录片《最后的讲义》完全版(系列四本) 《最后的讲义》集结各行业前沿的专业人士以“如果今天是你人生中的最后一天,你会讲述什么?” 向年轻人做一次讲演。“最后一天,最后一课”,一次讲完一生累计的经验。 ★日本独立电影先驱大林宣彦写给每个电影人的行业总结,癌症晚期,他拄着拐杖上台给大家讲课,自述其毕生对电影的领悟。讲述一代电影人的故事,应该看/拍什么样的电影,不应该看/拍什么样的电影。 ★从人到哲理,从热爱到理想,小津安二郎、黑泽明……电影行业的过往、流变与哲思都在这里。 ★电影诞生之前,是存在着莫大的苦痛的,做电影和看电影都是一种理念的选择,也是你所秉持的生活。 电影不是看得很开心转头就能忘的娱乐。而是要思考我们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然后用隐晦的、深刻的方式告诉观众,让观众自己领悟其中的奥秘。看电影这件事,已经不单单是一种欣赏行为,而是成了一种人生体验。一次崭新的体验能够让人的世界观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