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为尚(历史交流工艺)(精)
作者简介
苏州博物馆编 苏州博物馆成立于1960年,馆址太平天国忠王府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保存完整的一组太平天国历史建筑物,另建筑师贝聿铭设计了苏州博物馆新馆。在苏州博物馆馆藏的众多出土文物中,金器实属其中一小部分,但其夺目的光彩、多变的工艺、丰富的内涵,一直牢牢地抓住我们的目光。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苏州人的富庶、苏州人的内敛、苏州人的信仰、苏州人的审美,这更是吴地历史的载体、文化的体现。
内容简介
《《黄金为尚》通过梳理黄金制品历史、追溯外来文化影响、探索古代黄金工艺,全面展示中国古代黄金的历史。全书中将中国古代黄金艺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夏商周时期。此期黄金在南北方角色分野鲜明。在北方,黄金处于社会等级的顶端,是最重要的随葬品;而在以青铜、玉石为礼制象征的中原,黄金因其稀缺性以及亮丽的色彩、极佳的稳定性和延展性,更多地借青铜展现其光芒,是青铜、玉石社会的一抹亮丽色彩。第二阶段:秦汉至唐时期。伴随着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形成,金器的南北分野趋于消弭。青铜礼制的没落,使得黄金与玉成为最高等级的象征,其使用历代皆有定规。受域外进口金银器皿影响,金器或金花银器(即鎏金银器)逐渐流行,至唐取代漆器、瓷器成为皇室贵族日用首选。被认为是皇室用品的何家村窖藏,出土了十数条玉带、数件玉石器皿以及 700 余件金器、金花银器,凸显了金银器使用的规格和规模。第三阶段:宋代至清代。自晚唐开始的金器、金花银器本土化倾向从宋代迄清得以延续并进一步强化,尽管其间有如大理、契丹、党项、女真、蒙古、满族等民族特色的金器不断注入新气息,但久沐华风,总体而言并未改变唐宋以来金器的整体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