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福克纳作品精选系列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福克纳作品精选系列
作者: (美)威廉·福克纳|译者:李文俊//陶洁
出版社: 上海文艺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3.80
折扣购买: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福克纳作品精选系列
ISBN: 9787532166800

作者简介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1**7—1962),出生于密西西比州新奥尔巴尼一个没落的庄园主家庭,5岁时随家人迁至牛津,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在这个小镇度过。他从小爱好阅读,但没有*过多少正规教育,只在密西西比大学待了一年多。青年时参加过皇家空*,但未正式参战,之后短暂游历过欧洲。20世纪20年代末期开始以写作为业,30年代曾为好莱坞写电影剧本解决经济问题。 他一生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与12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15部长篇与*大多数短篇的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喧哗与骚动》(1929)、《我弥留之际》(1930)、《押沙龙,押沙龙!》(1936)、《八月之光》(1932)等。这些小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福克纳成为欧洲现代主义小说创新潮流转移到了美洲大陆的象征。1949年,威廉·福克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内容简介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一 爱米丽·格里尔森小姐过世时,咱们镇上的人全部去 参加葬礼了。男人是怀着敬意去的,因为一座纪念碑终于 倒下去了。妇女们多半是出于好奇心,她们都想着看看老 太太屋子里究竟是个啥模样,至少有十年,除了一个老男 仆——既是花匠又兼当厨子,别的人都没有进去过。 那是一幢面积不小方方正正的木框架房屋,原来是刷 成白色的,装饰有上世纪七十年代曾风行一时圆形屋顶、 尖塔和涡形花纹栏杆的阳台,屋子坐落在曾是小镇*有派 头的一条街上。可是现如今,汽车库与轧棉籽机把**显 赫的人家都挤了出去,唯独留下了爱米丽小姐的木屋在破 烂堆里昂然挺立——这是何等让人痛心的一幅景象呀。不 过如今,爱米丽小姐的躯体也将去跻身曾经*为煊赫人家 的坟茔之间,去和在杰弗生一役中倒下的南北方*队阵亡 者做伴为伍了。 爱米丽小姐在世时,始终是传统的一个化身,是义务 与人们关怀的一个对象。打从1**4年沙多里斯上校当上镇 长那时起,也就是他下令黑人妇女不系围裙不得**的那 **——他首先提出,必须豁免爱米丽小姐应缴的一切税 款,期限从她父亲去世之*起,直到永远。这倒并非有意 要对爱米丽小姐施加特殊恩惠,而必定是沙多里斯上校那 一代人才能幻想出来的,大致的意思是,爱米丽小姐的父 亲曾贷给本镇一大笔款子,而镇**将用免收继承人税收 的方式逐年归还。这样的故事只有沙多里斯上校这样的脑 袋才能想象出来,也只有像爱米丽小姐这样的妇人才会信 以为真的。 等到思想较为开明的下一代人当上市长或者参议员时 ,这样的安排便引起了小小的不满。新年伊始,他们给她 发去了一张缴税通知书。二月都到了却仍然没有反应。他 们又给她发去了一封正式的公函,请她方便时上司法官处 去一次。一周之后,镇长亲自写信给她,要她前来,或者 让镇长登门拜访或是派自己的车去接她来。这之后他收到 了一张便条,那张纸倒是古色古香,字迹小小的,书法娟 秀古雅,墨水已经有些陈旧,信里表示她已经**不再外 出了。纳税通知附还,未表示任何意见。 参议员专门为此事开了一次特别会议,派出一个代表 团去访问她,他们敲了敲门,自从**年前她停止她的瓷 器彩绘班后,再没有一个访客进过这扇门。那个老黑人打 开门让他们进来。老黑人带他们穿过幽黑的过厅,这里有 一道扶梯通向*加阴沉的黑影。这里尘土味*重,活人的 气味也*加淡了。老黑人引他们进入客厅。这里置放着一 些阴沉的皮面家具。老黑人打开一扇百叶窗,来客看见皮 革都已皲裂;他们坐下时,大腿两边冉冉升起一股稀薄的 尘土;尘土在**的一道阳光里缓缓盘旋。在置放于壁炉 前一个已褪去金色的画架上的是一幅爱米丽小姐父亲的蜡 笔肖像画。 她一走进房间,来人便都站立起来——这是个身穿黑 衣的矮胖女人,一条细金项链从脖颈直拖到腰际,没人腰 际,她用以支撑自己的是一根镀金圆头业已磨损的黑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