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中小学生课外必读文学经典
作者简介
郁达夫(1**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1922年3月,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1923年至1926年间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26年后,主持创造社出版部工作,主编《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发表了《小说论》、《戏剧论》等大量文艺论著。1928年在鲁迅的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1936年任福建省府参议。1938年,赴武汉参加*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宣传工作,并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编《星洲*报》等报刊副刊。1945年8月29*,在苏门答腊失踪(后来默认1945年为其卒年),终年四十九岁。代表作有《**》、《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
内容简介
故都的秋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 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要从青岛赶 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 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木凋得慢,空气来 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 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 ,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 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 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 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式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 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的柳影,西 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 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 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 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 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 *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 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 次之,淡红者*下。*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 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 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 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 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 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 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 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 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 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 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 ,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 奇,下得有味,下得*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 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 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 或夹袄曲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 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 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 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 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是枣 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 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 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 ,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 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 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 国的清秋的佳*,是一年之中*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