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解急(厕所的历史)/明德书系

何处解急(厕所的历史)/明德书系
作者: (法)罗歇-亨利·盖朗|译者:黄艳红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5.50
折扣购买: 何处解急(厕所的历史)/明德书系
ISBN: 978730020571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当心尿!” 尿的妙用 19世纪末的建筑师弗朗索瓦·里杰(Francois Liger )曾对清理人类排泄物的问题很感兴趣,根据他的数字, 一个人24小时的排尿量为1250克,每年合计约450公斤。里 杰没有提供有关大便的数字,不过我们现在知道,每人每 天为125~160克。显然,这一自然产量很大,无法减少, 且随人口的增长而逐步增加,因而急需采取清理措施,即 便不是因为有臭味的话。摩西曾教导信徒应模仿某些动物 。在《旧约·申命记》中,这位先知写道:“你在营外也 该定出一个地方作为便所。在你器械之中当预备一把锹, 你出营外便溺以后,用以铲土,转身掩盖。” 至于埃及人,则把粪便当作偶像:他们通过淘粪的金 龟子虫来崇拜粪便。无疑他们已经发现粪便具有肥田的功 能。埃及的医生们还认识到,尿具有特别的医疗作用。根 据希罗多德的记载,有位法老曾以一个妇女的尿液治好了 眼疾,后来他还与这个女人结了婚。很久之后,普林尼 (Pline)也在他的《自然史》中称赞了尿的妙用:早晨起 来一泡尿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在口腔护理中,没有什么 东西比用这种奇妙的液体来清洗更好了,它能够去除牙垢 ,使牙齿焕发光彩。更有甚者,太监的尿被视为灵验之物 ,因为它能增强妇女的生育力。 古代世界最早的室内和城市卫生工作者是罗马人。虽 然不敢肯定是他们发明了便壶(matula或matella),但 我们知道,这东西——模样到底怎样不是很清楚——是饭 厅中的一件用具。主人和客人都可以打个响指,招呼奴隶 把它拿过来。在当时,便壶主要是用青铜做的,西塞罗 (Ciceron)曾嘲笑那些触摸便壶以鉴定它是否产自科林斯 的作坊的行家们。公元1世纪时,亚历山大的圣克莱芒 (Saint Clement)对那些只用银便壶的雅士们感到愤慨 。 与通常的看法相反,皇帝韦斯帕芗(Vespasien)与 罗马公共厕所的建立毫无关系——在3世纪末的戴克里先( Diocletien)时期,共有公厕144座——他仅仅是对缩绒 工和鞣革工放在街上收集尿液的容器征税。韦斯帕芗的儿 子提图斯(Titus)曾责怪过此事,苏韦托尼乌斯 (Suetone)记述说:“皇帝把一块刚收来的钱币放到他鼻 子底下,问他这钱是否有臭味。‘没有。’提图斯回答说 。‘是的,’他父亲说道,‘但这钱是我们从尿中得来的 。”’ 朱文纳尔(Juvenal)在第3篇和第14篇讽刺诗中曾对 那些为了发财而敢于操持任何职业的投机者感到愤怒。他 抨击了那些foricarii,即尿税商。在著名的抨击妇女的讽 刺文中,这位当时卑鄙世风的激烈的批判者讲述了罗马贵 妇人在廉耻祭台前的奇特仪式:“夜间,她们就在那里停 下轿子,尿湿了女神的雕像;她们相互交叠在一起,在月 神的注视下扭动着身体。” 粗犷而精致的中世纪 在中世纪,人们并没有忽视厕所,当时的医生继承了 认真研究尿液的传统。到7世纪时,一篇论述这个问题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