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历史感悟廉耻/读历史悟美德系列丛书
作者简介
史世海,原江西人民广播电视台副台长,高级编辑,采写的新闻通讯《不废江河万古流》《今日井冈山》《田野在呼唤》等10篇作品获得政府奖,39篇作品获得江西省级政府奖;公开发表新闻学术论文21篇;曾获得“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曾在我社出版专著《历史那些人 人生那些事》《走近孔子 感悟人生》,其中后者荣获第3届中国大学出版畅销书一等奖。
内容简介
郭林宗在洛阳云游时,拜见了河南尹李膺,交谈 后李膺大感惊奇,很快就和他亲密无间,他因此而名 震京师。后来林宗回故乡,官员与儒生们一直送他到 黄河边上,车子有几千辆。林宗只跟李膺乘船渡河, 送行的众人远远望去,觉得他们如同神仙一般。 郭林宗离开洛阳,周游州郡列国,遇到可堪造就 的人,就劝他们上大学去,或者鼓励他们好好地研究 学问。陈留人茅容四十多岁时,在田里耕种,一次茅 容与伙伴在树下避雨,众人坐得东倒西歪。只有他坐 得端正有礼。正好郭林宗路过看到此景,于是就和茅 容交谈,并请求在他家借宿。第二天,茅容杀鸡做饭 ,郭林宗以为是给自己准备的,一会儿茅容把鸡端给 了母亲,自己做了粗糙的饭食和客人一块儿吃。郭林 宗起身向他行礼说:“您真是贤明啊!” 因此就劝 他读书,茅容按照他的建议去做,终于成就了良好的 德行。 巨鹿人孟敏客居于太原,一次上街,肩挑的瓦罐 掉在地上,他头也不回地往前走。郭林宗见了问他怎 么回事,他回答说:“瓦罐已经破了,再看有什么用 ?”郭林宗觉得他不一般,于是就劝他到外面求学。 十年后孟敏苦读有了名声,三公征召他去当官,他一 概不愿屈就。 颍川鄢陵人庾乘,年轻时在县衙当差做看门的。 郭林宗劝他到学校去求学,于是他就成了学校的勤杂 工。后来他也能讲论学问,自己觉得地位低下,往往 坐在下座,学生和先生都来找他商讨辩论,从此学校 里以下座为贵。后来朝廷征召他当官,他一概不去。 被称为“征君”。 扶风人宋果为人轻捷勇悍,喜欢替别人报仇,让 郡县地方感到头疼。郭林宗用做人的道理教导他,用 招祸的后果警戒他。宋果觉悟悔过,叩头谢罪,并且 改变行为,自我约束。后来被朝廷征召,任侍御史、 并州刺史,所到之处都能改变面貌有政绩。 郭林宗曾在陈梁一带行路时遇雨,所戴头巾因淋 湿下垂,于是当时的士人便也故意把头巾折下一角。 称之为“林宗巾”,他就是如此被人仰慕。有人问汝 南范滂:“郭林宗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范滂回答说 :“隐居而不放弃侍奉父母,保持操守而不断绝与世 俗人来往,天子不能把他作为臣仆,诸侯不能把他作 为同党,我不知道别的了。”郭林宗善于品评人物, 却不发表刚直激烈的言论,所以宦官当政而未受迫害 。等到发生了党锢之祸,有名望的人士大多遭到迫害 ,唯有郭林宗和汝南袁闳得以幸免。后来他闭门教书 ,弟子有上千人。 [美德感悟]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求 荣避辱,历来是追求崇高道德理想的积极行为。知耻 、避辱、求荣,是志士仁人的追求,更是立人之大节 。“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古代先贤认为,不 知耻无以为人,不求荣无以为尊。因而主张荣耻对立 ,泾渭分明,荣荣耻耻,礼义立人。 P3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