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全集(精)
作者简介
蒲隆,原名李登科,甘肃定西人,1941年生。毕业于西北师大外语系,后在中学教书15年。1981年在山东大学美国文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此后任教于兰州大学英语系。1994—1995年作为美国富布赖特学者在哈佛大学从事狄金森的研究与翻译工作。后译成《狄金森全集》。翻译出版英美文学名著近30种,其中包括索尔·贝娄的《洪堡的礼物》、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弗吉尼亚·吴尔夫的《岁月》、约瑟夫·康拉德的《吉姆老爷》、劳伦斯·斯特恩的《项狄传》等。 弗朗西斯·培根,出生于1561年1月22*,是英国**的哲学家、散文作家、政治家。这位不朽的巨人是一位全才、多面手,他不仅在文学、哲学上有颇深的造诣,在自然科学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是一位并不多见的文理双全的学者,是马克思口中的“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出生于伦敦一个**官员家庭。他的父亲尼古拉·培根爵士贵为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这样显赫的出身,让培根很早就有了出入宫廷的机会。他曾担任掌玺大臣和大法官的职位。临近晚年,培根脱离了政治活动,开始专门从事不同的学术研究。 弗朗西斯·培根是新贵族的思想代表,他反对君权神授和君权无限,主张限制王权;拥护清教,主张改革,但反对革命。培根反对经院哲学,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他是**个意识到科学及科学方法论的历史意义,并且通过分析和确定的方法来表达它的应用方式,给予科学运动新的发展方向和动力的哲学家。在哲学上,他提出唯物主义经验论的一系列原则,认为感觉是认识的开端,它是**可靠的,是一切知识的泉源。他重视制定系统的归纳逻辑,强调实验对认识的作用。1605年他出版了**本书《学术的进展》,这也是诠释他的见解的**本通俗读物。主要论述“学问和知识的功效,兼及增广知识的价值和荣耀”。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论》是培根*重要的著作。这部著作基本上是号召人们采用实验调查法,哲学家把它看成是从古代唯物论向近代唯物论转变的先驱。培根计划分六个部分来写一部巨著《伟大的复兴》,直到他去世时这个计划也没有完成。 培根也是**的散文家,他在1624年出版的《论说文集》,文笔优美,令人印象深刻。其中有很多名言警句,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内容简介
三谈**统一 (1612年作1625年重写) **是人类社会的主要维系,若其自身能维持真 正的统一,实为幸事一桩。围绕**产生的争执和分 歧是异教徒闻所未闻的劣迹。这是因为异教徒的** 并无任何恒定的信仰,只表现为各种典礼和仪式。他 们的教士、神甫由诗人充当,由此可以想见,他们的 信仰是一种怎样的**。然而,真正的上帝具有这样 一种特性:他是一位“忌邪的神~,所以他的崇拜与 **既掺不得半点杂质,也不容他神分享。因此我们 就**统一要讲几句,谈谈统一的结果、界限和手段 。 统一的结果(除了取悦上帝,因为这是至关重要 的)有二:一是针对教外人士的,二是针对教内人士 的。就前者而言,异端邪说、拉帮结派无疑是坏中之 坏,*甚于伤风败俗。肉体上伤身断肢比一种体液的 败坏②*加危险,精神上情况亦然。所以要使教外人 士望而却步,要将教内人士逐出教门,行之有效者莫 过于破坏统一。每当遭遇此类情形:有人说:“看哪 ,他在旷野里。”又有人说:“看哪,他在内屋中。 ”(每当一些人在异端秘密集会里寻找耶稣,而另一 些人在教堂门面上寻找耶稣之时),这种告诫的声音 应一直在人们耳际回响:“不要出去。”外邦人的教 师①(他工作的性质使他对教外人士特别担心)说: “如果一个异教徒进来,听见你们*着多种方言说话 ,岂不说你们癫狂了吗?”②诚然,无神论者和世俗 之徒一旦听说教内见解如此冲突,印象必不会好,他 们对教会也就避而远之,不免去“坐亵慢人的座位” ③。一位嘲讽大师④竟以“异教徒的莫里斯舞”⑤为 他虚构的丛书中的一本书命名,此事虽小,然而作为 如此严肃的问题的一个佐证,正将这一弊端鞭挞得入 木三分:异教徒丑态百出,卑躬屈膝;恰为那些爱诋 毁神圣事物的世俗狂徒和*朽政客徒增笑资。 **统一带给信徒的则是和平。和平包含着无尽 的福祉。它树立信仰,点燃爱心,并使外在的**和 平净化为内在的平和心境:不必苦心孤诣钻研撰写论 战檄文,转而致力于读写修行、祈祷的伟论。 至于统一的界限,进行正确定位至关重要。似乎 存在着两个**。在某些狂热分子听来,一切主张和 解的言辞都不堪入耳。“平安不平安,耶户说,平安 不平安与你何干?你转在我后头吧。”⑥平安不平安 倒无关紧要,要紧的是沆瀣一气,结*营私。另一个 **则是某些老底嘉派④和态度温暾之辈,他们以为 可以用折中、骑墙和巧妙的调停来调解**问题,仿 佛他们要在上帝和凡人之间做出公断似的。这两种***都应避免,但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将救世主亲 自起*的《基督徒盟约》中的两条相反相成的条文解 释得中肯明白:“跟我们不相合的就是反对我们,不 反我们的就跟我们相合。”也就是说,应将**中的 根本实质性的问题同不纯属信仰,而仅是见解、派别 或良好意图的问题真正分别开来。许多人认为此乃区 区小事,而且已经解决,但倘若处理得*少偏颇,则 会**普遍欢迎。 关于这一点,我仅提供一点建议。人们应当注意 且勿以两种争论分裂上帝的教会;其中一类争论只不 过是由辩驳引发的,争论的问题纯属*毛蒜皮,犯不 着为它大动肝火,势不两立。有一位先哲发现:“基 督的黑衣确实没有缝儿,但教会的外衣五颜六色。” ①因此他说:“衣服可以形形色色,但不可让它开裂 。”②可见统一与划一是两码事。另一种是争论的问 题至关紧要,但因着眼点过于琐屑晦涩,以致使争论 *后钻了牛角尖,脱离实际,明理善断之士有时会听 见一些无知之徒争短论长,但他心里明白,这些殊异 之谈指的是同一码事,然而他们自己却永远不会达成 共识。倘若人与人之间由于判断的差异而出现上述情 况,那我们还能认为洞悉人心的上帝就不能发现脆弱 的人类尽管言辞对立、用意却**一致,从而能接* 双方的意见吗?这类争论的性质,圣保罗在他关于同 一问题的告诫中已淋漓尽致地予以表达。“躲避世俗 的虚谈和那敌视真道、似是而非的学问。”③人们向 壁虚造种种矛盾冲突,并赋予它们新的名号,这些名 号已约定俗成,以致本来该*实义支配的名号,反而 支配了实义。P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