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最具潜力的小学生](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21014/23/20221014235316450.jpg)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0.80
折扣购买: 培养最具潜力的小学生
ISBN: 9787301195406
王金战,中国科学院博士、全国优秀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数学教师、宽高教育集团董事长、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素质教育中的家长作用研究”课题组组长、美中英才教育联盟理事长。他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有三篇论文获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两次在国际学术大会上宣读论文,十多次在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举办专题讲座。本着“每个孩子都是潜在英才”的理念,他创造了一整套独特而实用的教育模式。已出版著作:《学习哪有那么难》、《究竟什么样的孩子适合留学》、《培养最具竞争力的中学生》、《培养最受欢迎的孩子》等。
孩子上小学了。父母应该关注什么? 情景回放 一位冢长在我的博客上留言: 儿子东东今年7岁半,读小学二年级。总体上看儿子是不错的,喜欢看 书,爱好广泛,性格开朗。在班上老师给的评价是“很阳光,很会和小朋友 玩,但就是在学习上没有突破”。有一次他说好由自己安排写作业,可是到 星期天的晚上才发现作业还没做好。为此我还对他大打出手,打完了告诉他 这是因为他自己不负责任,讲话不算数。他好像也服气,我却很心疼,只能 自己躲在房间哭。 有人说,小学阶段不要太认真,孩子已经很不错了,不要要求太高,要 让孩子玩得开心;也有人说,教育要早早抓起。我真的不知道该怎样教育小 学阶段的孩子。 关键点分析 一个孩子就好比是一粒种子,要有肥沃的土壤才可以茁壮成长。这个道 理是尽人皆知的,但未必人人都可以运用自如。很多父母只是看到了这粒种 子多么饱满,便期待着结出最大最美的果实,往往看到孩子多么聪明,就认 为孩子理应取得很好的成绩。殊不知,一旦忽略了这个阶段对孩子良好品质 、良好习惯、良好心态的培育,这粒饱满的种子缺乏源源不断的养料供给, 就会缺乏成长的后劲。 毋庸置疑,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学习成绩是衡量孩子学习状况的最重 要标志,也是父母最为关注的事情。但对于小学生的父母来说,学习成绩并 不应该成为父母唯一关注的事情。我始终认为孩子在小学阶段的重点不是学 习具体的知识,而是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两者并不矛盾,只有养成好的 学习习惯,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好习惯会成为孩子将来持续学习的坚 固根基。案例中的东东已经是个很不错的孩子,在学习上父母绝不要急于求 成。 总之,孩子是一个成长的、不断发展的个体,孩子进入小学,父母应该 重点培养孩子健康和积极的心态,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 孩子良好的品格,这些方面对孩子将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单纯 的学习成绩。 关键帮助 在小学阶段,家长最应该关注是对孩子以下两个方面素质的培养: ◎阳光个性的培养 家长不要因为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孩子个性的培养。 现在有些家长以孩子会背《三字经》、《弟子规》为骄傲,其实孩子背得很 死板,甚至并未领会其中的含义,完全没有乐趣和个性可言。 家长可以领着孩子回归大自然,比如可以去农村体验生活。我有个朋友 ,孩子上小学五年级,暑假他把孩子送到农村,去跟农村孩子一块劳动、一 块玩。这才是把孩子当人培养,而不是把孩子当机器来折腾。让孩子回归自 然,是培养孩子的一个重要部分。特别是在城市的“水泥森林”中长大的孩 子,非常需要接地气,回归大自然,这是对孩子本性和本能的尊重,能给孩 子的个性注入灵气。 ◎广泛阅读兴趣的培养 有些家长只关注考试的几门学科.不在考试之列的就不让孩子学。孩子 只能学奥数和英语,如果看报纸、看画册,家长就反对,这是严重错误的, 应该鼓励孩子多看课外书报,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 孩子缺乏责任意识,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情景回放 女儿刚上小学时,做什么事情都慢。特别是早上特喜欢赖床,被妈妈叫 三四遍才起床,慢慢腾腾地洗刷、吃饭,对妈妈不停的催促全当耳旁风。眼 看要迟到了,这才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催促爸爸快去送她。路上还一个劲 地埋怨,一会儿嫌妈妈叫她叫晚了,一会儿又嫌爸爸骑车骑得太慢了,几乎 每天都如此。 没办法,妈妈不停地唠叨、催促,可女儿嘴上答应得挺好,就是行动依 旧我行我素,妈妈简直拿她没辙。 这样下去可不行,上学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妈妈要想办法让女儿对自己 负责。 这天早上,女儿又赖床起晚了,妈妈不再催促,而是由着她慢慢起床、 吃饭,结果当然是迟到了。老师严厉地批评了她,中午放学回家还眼泪汪汪 的。妈妈假装没看见。第二天,女儿早忘了迟到挨批评的事了,依然磨蹭, 结果又迟到了,老师罚她站了一节课。这次,女儿求助于妈妈,妈妈告诉她 :“你自己的事必须自己做,不能都依赖爸妈,如果明天你再迟到,老师肯 定不会喜欢你了。” 果然,女儿再也不用妈妈催促,责任意识明显强了,每天晚上自己上好 小闹钟,早上再也没有迟到过。因为老师的批评给她留下的印象太深了,她 不想让老师不喜欢她。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