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的上海人](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00819/00/20200819005401459.jpg)
出版社: 上海文艺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8.80
折扣购买: 隔壁的上海人
ISBN: 9787532171880
宝庆路三号 2014年12月,朋友来微信告知,宝庆路徐元章在郊区 去世。寒冷冬夜,我似乎又一次听见徐元章用软糯的上海 话说:“离开宝庆路,我走走忒算数了呀。” 其实很多次我都想写写徐元章和他的老房子,但几次 动笔又不了了之,直到这次听说他去世的消息,上网翻看 纪实频道的节目时才发现,宝庆路的豪宅已经易主。而徐 元章,离开宝庆路,被安排去了闵行。像被拔离了泥土的 植物,根筋寸断。 他小小的个子,曾身处豪宅一角,靠着门框,发嗲着 说:“叫我离开宝庆路3号的话,我是连外面东南西北也分 不清爽的呀。”一位老年男性,用这种口气说话,或许会 叫人掉一地鸡皮疙瘩。但是在那样的场景里,我听着他双 眼湿濡地说出来,知道是其肺腑之忧。 1957年,徐元章的外祖父——上海滩做染料起家的资 本家携一众亲眷和细软远走香港,膝下13名子女自此各奔 东西。留在上海的母亲,带着13岁的徐元章搬进外祖父留 下的这幢豪宅。就此一住,徐元章的命便和这幢房子长在 了一起。 宾朋来了又走,人生几经起伏,他却几乎足不出户。 世界在洋房外变化着,时间在洋房外翻腾着,而他一直在 房子里。 2005年,我在做媒体实习生时想写一篇关于画上海建 筑的画家的报道。一位非常年长的本地朋友推荐我:不妨 去看看徐元章。“他画水彩,而且他只画老洋房。”给我 的地址一看,就是宝庆路3号。 循着地址按响门铃的时候,我才意识到,从小到大, 其实很多次走过宝庆路时都路过这里,也曾留意篱笆墙里 的洋房。没想到现在门开了,女人一般矮小的徐元章站在 我面前,虽是初见,却犹如已经认识我十来年那样熟络而 随意地说:“你来得正好,我正在煮咖啡呢,赶上下午茶 时间了。”这便是开场白。 去采访对象家里,我从来只是空手带着笔记本去。但 不知道为什么去宝庆路之前,我觉得见老派的上海人家应 该有点作客之仪,便特地买了一盒红宝石小方才去敲门。 带着这盒奶油小方,我跟着徐元章穿过一间低矮的杂物间 ,转过看上去快要塌了的楼梯,再穿过一间厕所,然后是 一条甬道,突然豁然开朗,一间方正明亮的跳舞厅赫然在 眼前。大约有一百多平方米的厅,铺着黄色的地板,朝南 一侧是一色落地窗,窗外白色的台阶下,便是那五千平方 米的草坪。尽管屋内四壁墙纸剥落,堆砌的家具一看都是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但是这间阔朗的舞厅和这排窗户 ,依旧不失气势。 舞厅西侧,是一间小画室,暖气开得很足,这才是徐 元章平日待客的地方。有几个中老年人慵懒地各自占据一 个座位,一看便知是熟客。其中一位自称是律师,自我介 绍说兼职徐元章画作的经纪人,主职是为老徐打房产官司 。还有一位看上去足有80多岁的老爷爷作猫王打扮。他坐 姿笔笔挺,对自己的装扮安之若素,好像他就是穿这细格 子三件套西装和香槟色皮鞋诞生到这世上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