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饼帽子/大作家给孩子的文学课

煎饼帽子/大作家给孩子的文学课
作者: 编者:韦苇|责编:范丽
出版社: 湖南少儿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7.90
折扣购买: 煎饼帽子/大作家给孩子的文学课
ISBN: 9787556253258

作者简介

韦 苇,文学史家,诗人,学者,翻译家,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际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全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义务教育教材编审委员。潜心研究儿童文学,先后著有《世界儿童文学史》《世界童话史》《俄罗斯儿童文学论谭》《点亮心灯——儿童文学精典伴读》等研究著作九部,编著、参著中国儿童文学史和教科书六部,参编辞书三部,编著儿童文学教科书一部,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委托编就出版《世界经典童话全集》20卷,出版外国经典文学译品和丛书多部(套)。 其著作被列为研究生必读书,史料和观点被广泛参阅并引用;译介的作品被广泛传播;创作和翻译作品被收作义务教育语文课本和其他各类课本的课文与范文。

内容简介

煎饼帽子 [英国]凯瑟琳 韦苇译 麦克喜欢吃煎饼。妈妈摊煎饼的时候,他就站在一旁看。他见妈妈用面粉、鸡蛋、盐和水搅成糊糊,然后往平底锅里搁些油;等油烧熟了,烧烫了,就往锅里倒些搅好的糊糊,倒得均均匀匀的。不一会儿,煎饼的一面烧成了金黄色,妈妈就握起锅把儿,手腕用力一抖,煎饼在空中翻了个跟头,落下时再用锅接住。过一会儿,另一面也烤黄了,一片又香又好吃的煎饼就做成了。 麦克觉得摊煎饼又新鲜又好玩,而且看起来并不难,就让妈妈给他也试一试。 “你要小心,可不像看起来那么容易哟。”妈妈提醒说。 麦克用双手抓住锅把儿,也学妈妈的样子,用劲把煎饼抛向空中。怪了,怎么煎饼没有落下来?抬头一看,哟,煎饼贴在天花板上哩。正在这时候,煎饼又落了下来,“啪”的一声,扣到了他的头上。 “这下可好,麦克,你有一顶煎饼帽子了。”妈妈说。 麦克不甘心失败,他又试了一次。这次抛向空中的煎饼正好落进了锅里,他做成了第一张煎饼。 “麦克,你成功了。”妈妈高兴地说。 【点亮心灯】 把童话式的夸张用在生活故事里 韦 苇 《煎饼帽子》这类题材的作品并不少见,但很少写得能让人愉快地接受。原因在于作者把读者放在了被教训的位置,被教训还能有什么快乐可言! 将孩子应该记住的道理用一个故事包裹起来,明显的目的在 于希冀能治好孩子的某种毛病——我把这类作品叫作“药物性儿童文学读物”。药物意义的儿童文学作品并非不能写,其中还不乏优秀之作。 《煎饼帽子》也蕴含着教育意味。但感觉不到任何“放学回家要帮妈妈做些家务”“能干的家务活要学着干”之类的劝诫。作者是抓住一个生活场景,营造了一个完整的、情趣盎然的故事。 写故事多半有起、承、转、合。这个煎饼的故事也同所有精彩故事的写法一样,在“转”处下了一番功夫。 显然,这里有夸张——麦克因为也想能像妈妈那样让“煎饼在空中翻了个跟头”,来一下精彩的让妈妈瞧瞧,不料用劲过猛,一抛把煎饼贴在了天花板上,一时没落下来,这就夸张出点童话味儿来了。 待到煎饼从天花板上落下,不左不右不前不后,啪!扣在了男孩的头上,(注意,妈妈没有大呼小叫:“哎哟,我的宝贝儿子呀,烫着了吧?”也没有指责儿子,而是幽默地说了一句“你有一顶煎饼帽子了”。)作家于是抓住故事的精彩高潮点题:“煎饼帽子”。但是故事还需要一个完美的结尾,就是妈妈祝贺儿子成功——故事中妈妈的语气和情味,成功塑造了妈妈这一形象。 ◆作家、翻译家韦苇教授亲选亲译亲撰,113篇传世经典 + 113篇温情解读,给孩子们的全球儿童文学启蒙课,赋予每个孩子阅读和写作的力量。 ◆全套6册,6个主题,荟萃全球精品,高起点、全方位的儿童文学读本。风格多样:或轻松幽默,或温馨感人,或饱含哲思,或纯真有趣……文体丰富:童话、寓言、小说、散文、故事等各种文体结合。 ◆每一册,选文都是经典,有广度、有深度、有活力,久经岁月沉淀的经典读本。面向全球著名童书作家,涵盖众多经典名著名篇;众多文章被选入各级语文教材、阅读理解范文库;流传久远仍保有活力,影响了数代人童年的经典。 ◆每一篇,翻译都见匠心,外文原版直译,兼顾时代性、本土化的中国儿童译本。86岁高龄的翻译家、作家韦苇老师亲译,真实体现原作风貌的同时,顾及作品的时代性和阅读的趣味性,进行了适当的本土化改动,完全符合中国孩子的阅读趣味。 ◆每一句,解读都含温情,引读、解读,帮孩子打开经典、打开世界的多功能读本。以阅读经典文本为依托,以写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细心引导、深入解读,将功能最大化,从整体上提升孩子的读写综合能力,给孩子实实在在的帮助。 ◆每一页,设计都为孩子,大行距、大字号、大彩图,图文并茂的精致读本。超大行距,与教材课文相同;大字号,与教材课文相近;手绘彩色插图,图文并茂;小16开,每册160页,彩色印刷,轻重合适。一切,都为了给孩子更好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