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作文课——中外名著中的精彩景物描写2
作者简介
王毅,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教授,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多年担任辽宁省高考语文命题组组长。
内容简介
物描写的内含意蕴 1?在某一个日子 那两个孩子的故事已经开始了,或者正在开始,正在展开。也许就从那个偶然的游戏开始,以仰望那棵死去的老树为开始,借意犹未尽来展开。但无论如何,必有一天他们的故事也要结束,那时候他们也会真正看见孩子,并感受结束和开始的神秘。那时候,在某一处书架或书桌上,在床头,在地球的这面或那面,在自由和不自由的地方,仍然安静而狂热地躺着一本书——那个以“艾略特”命名的老人,他写的书。在秋雨敲着铁皮棚顶的时节,在风雪旋卷过街巷的日子,在晴朗而干旱的早晨而且忘记了今天要干什么,或在一个慵懒的午睡之后听见隐约的琴声,或在寂寥的晚上独自喝着酒,在一年四季,暮鼓晨钟昼夜轮回,它随时可能被翻开被合起,作为结束和开始,成为诸多无法预见的生命早已被预见的迷茫。 ——史铁生:《写作之夜》 这个片段取自史铁生的《务虚笔记》,它显然不是一处切实具体的景物描写,而是描写人世间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场景,一些意味深长的时空截取。 从一个偶然的游戏开始,从仰望一棵死去的老树开始,人世间两个孩子的故事已经开始,或者是正在开始正在展开,而且必有一天他们的故事也要结束,那时候他们就会真正看见孩子,并感受结束和开始的神秘。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呢?显然有着一种哲理沉思:人的生命周而复始,有着开始,也有着结束,结束之后,又会有新一轮的开始,这里面有着偶然性,更有必然性。由此想开去,地球的这面或那面,自由和不自由的地方,某一处书架或书桌上,都是这样的生命轮回,大诗人的书被人们读着,见证着这一切。这样的意蕴,被沉思的作者寄寓于生活化的景象:秋雨敲着铁皮棚顶的时节,风雪旋卷过街巷的日子,晴朗而干旱、人很放松的早晨,慵懒午睡之后听见隐约琴声之时,独自喝酒的寂寥之夜…… 景物描写的内含意蕴,来自写作者的思考,他对一些本质问题的沉吟,却不以抽象的哲学思辨出之,而是融化于激发了他这些沉思的生活之中,融化于那些五彩缤纷的鲜活景物之中。中学生作文,一般不涉及这样的深度,但知晓它,或者偶尔一用,会让文章闪现一抹异样的光彩。 “我常到学校那个小小的竹园去散步。立于竹园中的那些中外名人铜像,让人穿越历史,凝神静气,与那些哲人做超越时空的精神沟通,觅得一方属于自己的精神天地。竹林起风了,竹叶‘哗哗’作响,将人拉回现实之中,看看园外灰色的教学楼层,有一种恍然之感。铜像代表的‘古’,风声表示的‘今’,此刻在竹园之中发生了关联,两个世界、两种感觉,在这一瞬间有了见证和体验……” 2?坐在轮椅上的他 很多年了,我还是常常怀疑:C坐在轮椅上,他是不是在跟我开一个玩笑? 在我纷纭的印象里最先走来的就是他。一幅没有背景的画面中,我看见C坐在轮椅上,宽厚的肩背上是安谧的晨光,是沉静的夕阳,远远望去像是一个玩笑。他转动轮椅的手柄,轮椅前进、后退、转圈,旋转一百八十度、三百六十度、七百二十度……像是舞蹈,像是谁新近发明的一种游戏,没有背景,没有土地甚至也没有蓝天,他坐在那儿轻捷地移动,灵巧地旋转,仿佛这游戏他已经玩得娴熟。远远地你想喊他,问他:“喂!什么呀,这是什么呀?这玩意儿是谁的?”他回转头来笑笑,驱动着轮椅向我走来。你想喊他,想跟他说:“嘿下来,快下来,哪儿来的这玩意儿?你快下来让我玩玩儿……” 但是你走近他,走近C,于是发现他两条塌瘪的裤筒随风飘动,那时你才会慢慢想到发生了什么。尤其是如果你见过他赤裸的下身——近乎枯萎的双腿,和,近乎枯萎的整个下半身——那时命运才显露真相。那时,画面里就有了背景。在他的车轮下有了土地,在他的头上有了蓝天,在他背后和周围有了山和海一样的房屋与人群。在我的印象中或者在C的形象里,有了生命,有了时间。 ——史铁生:《残疾与爱情》 《务虚笔记》是一部半自传性的长篇小说,这一章的命名、史铁生本人的情况,都会让我们猜想这个C,就是作家自己。作家在观察那个坐在轮椅上的自己,详细地描绘着一幅油画般的画面:坐在轮椅上的他,宽厚的肩背上是安谧晨光、沉静夕阳,他转动轮椅的手柄,轮椅前进、后退、转圈,随心所欲旋转,像是舞蹈,那样轻捷灵巧,仿佛这游戏他已经玩得娴熟,以至于引起别人羡慕,产生尝试一把的冲动。然而,走近他,是两条塌瘪的裤筒随风飘动,是近乎枯萎的双腿——近乎枯萎的整个下半身! 并不太罕见的一个坐轮椅的残疾人的画面,相当真实。远观其潇洒,近知其残酷,其中的意蕴是什么?命运有它的真相,唯有与命运搏斗者,才会拥有他的亮色和天地,尽管命运的残酷也会与他始终相伴。场面描写中的内含意蕴,由具有生活实感的画面、细节、景象体现出来,这是写作的高手。景物描写的内含意蕴,需要写景者的一种内在沉思: “晚上,我参加完部门活动,慢慢走回宿舍。路经湖边,见湖面上的花罩着薄薄雾气,湖上的月亮依旧明亮,几缕若有若无的淡云轻掩月色。此景立刻让我联想到晚唐杜牧那首诗:‘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也巧,湖对面似乎随我联想,竟也传来了动人乐声。走近一看,原来是庆祝建党一百周年晚会排演。我有些感慨,曾经是‘烟笼寒水月笼纱’的衰亡之声,如今却是喜悦的庆祝之音,景似旧景,情已非旧情。” 3?山脚下的坡地 在山里,山脚下开阔的坡地上野花年年开放,准时无误。在沼泽,在清澈纯净的河的源头,蝴蝶悠然飞舞,蜻蜓和豆娘时而点破如镜的水面,黑色的森林仿佛屏障隔断尘世的嘈杂。森林那边有猛禽在盘旋,有纺织鸟精心缝制的窝,有各色各样的产房,一些湿漉漉的幼雏悄然出世。在荒原,太阳升起又落下,茂密的草丛里蹲着年轻的狼,风吹草低,它们热切的目光不离开美丽的鹿群,柔软的脚步跟随在鹿群周围……诗人可能就在那儿。在遥远的罕为人知的远方,诗人在路途上,伫望和冥想。 ——史铁生:《孤单与孤独》 山脚坡地上,植物在生长,昆虫、鸟类、猛兽在自由活动,窥视着自己的猎物;沼泽、河流、森林、荒原,太阳升起又落下,或许有一位诗人,在这片遥远而鲜为人知的地方,行走、伫望和冥想。 如此画面,如此美而天然,如此原生质朴,写作者寄寓了什么意蕴?生命的生存与延续?大自然的丰富与奥秘?人对此的向往与联想?或者是宇宙天地的运行流转?读者的每一种解说和解读延伸,都可以在这段景物描写中得到印证,但又不能完全概括它那种丰富微妙的意蕴。所以,景物描写中的内含意蕴,根本上由所营造的画面、景象、意境和韵味来暗示,同学们要思考这一点,作文时要有意识地体现这一点: “远望有湖堤,堤岸有杨柳,杨柳依依,清风暖暖。见鸟飞,见鱼跃,见天鹅伸颈长鸣,见白鸭摇摇摆摆,嬉戏追逐于路上,一草一木,一花一树,无一不在诉说着江南之美。作为一个观赏者的我,行进其间,感觉到这些事物的存在,感受到朝气蓬勃的生命力了,‘我’与这个世界在每个瞬间都有了无形的联系,它呈我以万物,我内心涌动起美的韵律。” 4?奇怪的夜晚 这是一个八月的夜晚,天上有星星,但夜色昏黑。先前我从未有过在如此的非常环境中的经历,我是偶然地闯入这片生活的,因此这个有星星闪烁的夜晚,比真实的它更让我感到萧索、沉郁与黑暗。我身处于一条刚刚开工修建的铁路线上。那高高的才完工一半的路基,那些砂粒堆、泥土堆、碎石堆,那些土窟窿,那些随手扔在一边的手推车,那些住着民工的简易工棚的平顶——所有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被黑暗染成一种最单调的颜色,给这片大地平添了一种奇怪的、野蛮的图像,让人联想到那混沌初开的洪荒时代。在我面前呈现的一切是那样的杂乱无章,以至于在这支离破碎的、面目全非的大地上立着的人的侧影和笔直的电线杆也似乎有点奇形怪状。 ——契诃夫:《灯火》 小而精,揣在包里的作文宝典 每天3分钟,搞定写作文 100个范例*100段讲解*100个例句*10条诀窍 看经典名著片段,备战中高考作文 特邀中文教授编写 知名教师倾情推荐 轻松写出高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