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传(绿杨明月映珠帘)(精)/丝路百城传丛书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和亲乌孙 ——西汉江都公主刘细君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 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 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 为黄鹄兮归故乡! 这是汉代江都公主刘细 君在西域乌孙国所作的《悲 愁歌》。透过这些哀怨、悲 伤的歌词 , 我们仿佛看到了 一个为了国家安宁而只身远 嫁的汉家女子的寂寞的心境 。 歌中提到的乌孙,是西 汉时游牧民族在西域建立的 国家,国土包括今新疆西北 、哈萨克斯坦东南、吉尔吉 斯斯坦中东一带,都城在距 今伊塞克湖南岸不远的赤谷 城。乌孙与匈奴、焉耆、龟 兹、康居、大宛等相接,也 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 汉朝与乌孙 中国古代的和亲故事,一 直是戏剧舞台上常演不衰的 题材。汉代的王昭君,唐代 的文成公主,都曾用她们单 薄的身体承担起国家社稷的 重任,从而成为中国百姓十 分熟悉的舞台形象。但早在 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昭君 远嫁匈奴之前,就有一个扬 州女子远嫁到西域乌孙国。 她就是汉武帝时江都王刘建 的女儿刘细君 , 史称江都公 主,或乌孙公主。 汉朝建立后,北方的匈奴 总是不断南侵,成为中原的 心腹之患。汉朝对于匈奴的 侵犯,采取了两种策略,一是 武装打击,一是联姻和亲, 一文一武,交替为用。和亲 之法,在汉高祖刘邦时就已 运用,到元帝时以昭君嫁匈 奴呼韩邪单于,其间汉家女 子出塞和亲将近十次。大多 数汉女都出嫁匈奴,唯有刘 细君出嫁乌孙。 建元元年 ( 前 140),汉 武帝刘彻登基,他反对和亲 匈奴之策,决心用武力北征 。当时西陲有几十个大小王 国,大多受匈奴控制,只有 乌孙敢与匈奴抗衡。武帝接 受出使西域的大臣张骞的建 议,决定联络乌孙,结为同 盟,共同对付匈奴。 张骞奉命到乌孙国后, 受到隆重的礼遇。他向乌孙 国的昆莫(国王)表示,汉 家天子准备同乌孙结盟和亲 ,共御匈奴。昆莫听说后, 即与大臣商议,决定先派使 者带几十匹良马作为礼物, 随张骞同至长安,答谢汉皇 ,再议结盟之事。 昆莫这样做的目的,是 想探取中原的虚实。待乌孙 使者到了长安,看到长安雄 伟壮观、富丽繁华,早已羡 慕不已,乐不思蜀。使者回 国后,即向昆莫禀告在汉所 见所闻,说中原的山川如何 壮阔,物产如何富饶,屋宇 如何华丽,人物如何俊美。 昆莫一听,决定接受汉朝的 建议,两国联姻结盟,世代 修好。 于是昆莫派出使臣 携带骏马千匹作为聘礼,来 至长安。武帝大喜,钦定派 遣公主出塞和亲。经过一番 斟酌,江都公主刘细君成为 适合的人选。 刘细君生于江都(今扬 州),自幼聪明伶俐,知书 识礼,能歌擅文。其父江都 王刘建因故自杀,细君便作 为罪臣亲属囚禁于长安。论 辈分,刘细君系武帝刘彻的 侄孙女。虽然她的父亲是罪 人,但公主没有罪,由她去 联姻,武帝觉得甚为放心。 自然,无人能够理会刘 细君本人在得知远嫁乌孙时 那一瞬间的心情。她虽是公 主,不过是失却怙恃的孤女 ,长安宫中的锦衣玉食怎能 填实她那凄清空寂的情怀? 此一去西天荒漠,不要说永 远见不着江都城下的广陵大 潮,连长安城内的汉人衣冠 也从此诀别了! 送嫁那一天,无数的汉 朝使臣、乐工、杂役与侍女 ,带着大量的金银珠宝、绫 罗绸缎等陪嫁妆奁,簇拥着 刘细君出京西去。蔽日的旌 旗,喧天的鼓乐,把送行的 场面装点得十分壮观。 不知走了多少路,过了 多少河,翻了多少山,终于 听见远方传来的胡乐。昆莫 为了迎接汉家公主,在国都 赤谷城内外布置了夹道欢迎 的人群。胡歌、胡舞、胡乐 和胡语,都在向汉家公主表 示竭诚的欢迎。这一切是那 么陌生,又那么充满善意; 是那么奇异,又那么真诚。 刘细君终于不能不接受眼前 这一切,成了乌孙国王的右 夫人。 刚到乌孙的日子,刘细 君很不适应。乌孙作为西域 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风俗 与匈奴一样,吃的、穿的、 住的、用的都与汉人迥然不 同。在江都和长安长大的刘 细君,怎么能一下子适应吃 羊肉、住帐篷的异域生活? 生活上的不适应,还可以随 着时日的推移逐渐消除,心 理上的不适应却几乎与日俱 增。梦里依稀见到的是江都 绮丽的南方景色,是长安繁 华的都市风光,那里生活着 自己的亲戚和朋友,埋葬着 自己富贵的身世和短暂的青 春。如今命运把自己从人烟 稠密的中原一下子抛到“天 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 牛羊”的边陲,满耳只闻异 族言语,满眼都是异国风光 。这一切怎能不教一个年轻 的汉家女子顿生悲切之情? 唯一的精神安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