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小札(逸堂四品)

唐诗小札(逸堂四品)
作者: 刘逸生
出版社: 岭南美术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7.40
折扣购买: 唐诗小札(逸堂四品)
ISBN: 9787536236127

作者简介

刘逸生,男,1917年7月生,广东中山县、人。自幼失怙,复无师承,全赖自学。曾在香港《正报》、《华商报》及广州《南方*报》、《羊城晚报》从事编辑工作共三十年。1979年转入暨南大学新闻系,1982年离休。现任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广东诗词学会名誉会长。著有《唐诗小札》、《宋词小札》、《龚自珍编年诗注》等十余种,又主编《中国代诗人选集》四十种及《中国古典小说漫话丛书》(又名《小说轩》)十五种。

内容简介

刘项原来不读书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章碣:焚书坑 秦始皇削平群雄,统一六国八年之后,也就是公元前213年,由于竭力 要巩固所谓“万世一系”的统治地位,他不想如何去安定人民生活,如何 发展生产,却总想到老百姓掌握知识是对自己政权的*大危险,还有能够 传播知识、议论政事的儒生,也是危险分子;进一步他又认为,散在各地 的大量书籍,以及记载各国侯王历史的文件,对自己政权的安全也是极大 的威胁。因此他同意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在三十天内,在全国范围内烧 毁所有诸侯各国的历史记载,以及《诗》、《书》、诸子百家等等著作。 谁要谈论这些东西就都杀头,以古非今的人要灭族,官吏们知情不报的同 样治罪。就这样,他在中国历**开了一个极野蛮反动的先例,使中国占 代文化大量消灭散失。一年之后,秦始皇又借口儒生对他进行诽谤,坑杀 了敢于发表意见的儒生四百六十多人。他以为如此一来,愚民政策达到了 目的,他的统治就巩固了。可惜历史是善于嘲弄人的,仅仅过了三年,也 就是公元前209年,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爆发了。秦王朝没有给读书人 推翻,倒是那些不读书的首先揭竿而起,以摧枯拉朽之势,迅即瓦解了自 称强大的秦王朝。秦始皇期待的“万世之业”,可怜只维持了十四个年头 。 这段焚书坑儒的丑恶历史,从西汉初年开始直到近世都*到人们应有 的指责。其中既有政治家,也有诗人和史学家。在诗人写的作品中,比较 **的就有章碣的《焚书坑》。 在谈章碣这首诗之前,让我们先看看另外几首也是咏焚书的诗,比较 一下,也许能够增加欣赏的情趣。 元代诗人萧立之,字冰崖,有一首《咏秦》诗,是专就焚书一事而写 的。他说: 燔经初意欲民愚,民果俱愚国未墟。 无奈有人愚不得,夜思黄石读兵书。 这首诗指出,秦始皇焚书,原意是为了愚民。假使老百姓果真都变得 愚昧无知,秦王朝也许不至于化为废墟吧!无奈有人不*愚弄,偏要在深 夜思念黄石公和*读兵书①。末句说的“夜思黄石读兵书”,是从《史记 ·留侯世家》生发出来的,据说,张良年轻的时候,曾在下邳(今江苏省邳 县南)遇见一个老人,老人故意把自己的鞋子掉到桥下去,叫张良替他捡起 来。张良原是韩国的公子,年少气盛,以为是侮辱他,原想揍那老头一顿 ,但终于忍下一口气,给他捡起鞋子;老人又伸出腿来,叫他给自己穿上 ,张良也照办了。于是老人约他五*之后半夜在桥上见面。张良**次迟 到,给老人教训了一顿;第二次提早到达,老人才高兴,送了他一部《太 公兵法》。这个老人就是黄石公。张良由于研究了兵法,后来辅助刘邦取 得了天下,*封为留侯。 萧立之这首诗告诉人们:愚民政策是行不通的,因为总有人不*愚弄 。你害怕人家渎书,其实人家连教人行*打仗的兵书也正偷偷研读着呢! 和萧立之《咏秦》诗命意相近的,还有明末清初诗人陈恭尹的一首《 读秦纪》。他在诗中写道: 谤声易弭怨难除,秦法虽严亦甚疏。 夜半桥边呼孺子,人间犹有未烧书。 他指出,不许人家讲话容易,却熄灭不了人家心中怨愤之火;而且立 法虽严,总不能没有漏洞。黄石公半夜叫张良来,送他一本兵书,不就证 明了人间的书是烧不完的吗? 他还有一首题为《咸阳》的怀古诗,其中说: 龙虎有云终王汉,诗书馀火竞烧秦! 上句说,相传刘邦*入成阳,驻*霸上时,*营上面的云气都像龙或 虎的样子,难怪刘邦终于建立汉家王朝了。下旬却是很尖刻的讽刺,意思 说,秦始皇烧掉民间的诗书,以为可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却想不到焚 书以后的残余火种,竟然变成燎原大火,把整个秦王朝都烧掉了。 这个构想实在很妙,但是也有来历。有句成语叫“玩火自焚”,是从 《左传》“夫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也”这两句概括而成的。历** 就有不少“玩火自焚”的例子。秦始皇焚书,也可以归人“玩火自焚”的 行列中去吧! 但是假如要挑眼,他的“夜半桥边呼孺子,人间犹有未烧书”两句, 同史书上的记载是不全符合的。《史记·留侯世家》和《秦始皇本纪》都 说,张良于公元前218年募请了一个大力士用铁锥袭击秦始皇,不料只打中 了另一辆车子上的人。秦始皇大怒,下令搜捕刺客。张良逃到下邳躲了, 起来。在下邳时,遇见黄石公。黄石公送张良兵书,并对他说:你读了它 ,可以成为**的老师r;十年之后,你就会出人头地。果然十年之后,即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人起义,刘邦也带了几千人来到下邳。于是张 良参加了刘邦的起义*。由此可以算出张良见黄石公是在公元前218年或前 219年,那时秦始皇还没下令焚书。焚书是在公元前213年。 不过写诗不是复制历史。诗人为了强调“人间还有未烧书”,为了找 个现成例子,不妨把史实移就一下;何况在秦始皇焚书之后,张良还照样 读他的兵书,准备推翻残暴的秦王朝呢! 到了1941年,柳亚子先生又写了一首《题黄般若黄石斋图》的七*。 诗是这样说的: 鲍鱼*朽祖龙尸,黄石门墙好女姿。 莫讶桥头呼孺子,坑儒焚籍岂良规! 诗的**句,指秦始皇在巡行天下的半路上死掉,尸体在韫椋(wen liang)车里发臭。“鲍鱼”是臭鱼,这里指代秦始皇的尸体。第二句说, 张良此时已做了黄石公的弟子。“好女姿”指张良,因为史**载,张良 状貌如妇人好女。第三、四句是说,有人给张良传授兵书,此事不足为奇 ,因为焚书坑儒对于巩固反动统治决不是高明的办法。 那时候,德国法西斯已经发动世界大战,在**加紧压迫进步人士, 焚烧进步书籍;还有***反动派也一样照此办理。所以诗人有感而写下 “坑儒焚籍岂良规”的话。 现在回头来分析章碣这首《焚书坑》。 当年秦始皇焚书,不会把全国所有“违禁”书籍都运到一个地方集中 起来焚烧,所以全国的焚书坑肯定不止一处;但传说中的焚书坑却在如今 陕西省I临潼县骊山下。这恐怕是因为地近咸阳,烧的规模很大,数量很多 ,所以也就比较出名吧! 章碣这首诗开头**句:“竹帛烟销帝业虚”,把“烟销”和“帝业 虚”相提并举,这种构想是有力而又深刻的,*是耐人寻味的。秦始皇的 意思以为,当这些写在竹简或绸帛上的字迹给火焰吞噬,浓烟消失了以后 ,他的帝业就可以万年永保了。不料事情和他所想的正好相反,竹帛的烟 焰刚一消失,他的帝业也随之化为乌有了!这真是一种*妙的对比,也是 极强的讽刺。诗人拿“销”和“虚”两个含义相近的词并列句中,一种是 反动暴力造成的“销”,一种却是正义战争导致的“虚”,两者形成了强 烈的激射,这就把读者的注意力一下子就吸引住了,觉得诗人构思巧妙, 概括有力,由此生发出许多联想。这样的开头,精力足,分量重,抓纲紧 。古人评诗常说要“工于发端”,这首诗正是一个好例。 在今陕西、甘肃一带,原是秦王朝开创王业的基地,而长安附近的咸 阳,则是秦王朝的国都。诗人或由于上京应试,或由于漫游,经过古称天 险的崤山、函谷关一带,看见函谷关的严密险要,黄河的奔腾咆哮,真是 进可以*,退可以守。可惜就是由于统治者的暴虐无道,把百姓投入水深 火热之中,尽管有关河之险,也没有人为它固守,于是项羽、刘邦两支大 *很快就*进咸阳,而垣赫一时的秦王朝立即土崩瓦解,即使有关要一般 的山河,也成为空话了。这便是第二句的“关河空锁”。 这句是从上面的“帝业虚”顺递下来的。“帝业虚”不是因为无险可 守,而是“地利不如人和”。句中下一“锁”字,再下一“空”字,很有 力量。 “祖龙”是秦朝灭亡以前一句流传在民间的隐语。据说秦始皇死那一 年,就是公元前210年,有个使臣在半路上给什么人拦住,向他说了一句: “今年祖龙死。”“祖龙”是暗指秦始皇,所以“祖龙居”指的就是首都 咸阳。 “关河空锁祖龙居”,也可以认为是诗人概括了西汉政治家贾谊《过 秦论》里的一段话。《过秦论》指出,秦始皇自以为关中形势险要,是能 建立“帝王万世之业”的心脏地区;不料陈胜等农民起义*“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拿起简陋**,登高一呼,全国响应,很快就把秦王朝的大 *消灭了。贾谊总结了这段历史教训,写道:“何也?仁义不施,而*守 之势异也。”正因为反动统治者不肯施行仁政,*守之势便颠倒过来,统 治者成为保守的一方,起义者却处在进*自救的地位,所以秦王朝迅速土 崩瓦解,便毫不足怪了。 下面,诗人进一步以焚书坑中的灰烬为主心,伸出另一条线,作了令 人深思的冷嘲。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两句是从“书”字上生发 开去。焚书以后不到四年——也许这四年之间,未烧的书还陆续地搜出来 烧吧,坑里的灰烬还没有**冷却;然而,山东已经大乱起来,群雄四起 了。这里面有处在*下层的戍卒陈胜、吴广,有“学书不成”的项羽,也 有亭长出身的刘邦。不管哪一位,原来都不是读书人。而恰恰是这些不读 书的人,却灭掉了秦王朝。 愚不可及的焚书者,不知道人民起来造反,同读书不读书没有必然的 关系。不仅刘、项不是读书人,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发生过数不清次数的 农民起义,在他们的队伍中,有几个是真正的读书人啊! 诗人这两句,概括历史现象的力量是很强的,而且这两句话又多么冷 峻,多么富于讽刺意味。 章碣这首诗的思想光芒,正在于他能看到潜藏在工农群众中的伟大力 量。“不读书”的陈胜、吴广是他们的代表,刘邦和项羽也是他们的代表 。他们的力量足以推翻一个号称“天下**”的秦王朝;他们也是愚弄不 了的,愚民政策对他们起不了作用。他们终于显示了翻天撼地的威力,无 坚不摧,无强不破。凡是看过秦始皇陵东侧发掘出来的规模浩大的兵马俑 的人,都能想象到当时秦王朝兵力的强大和精悍;可是,秦王朝的结局, 人们又是清楚地看到的。人们会深刻地认识到:**的只有人民的力量! P26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