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可以这么读:桓文霸春秋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2.“中国合伙人” 管仲之所以活着,完全因为他有一位“中国合伙人 ”——鲍叔牙,历史成语称之为管鲍之交。 鲍叔牙,管仲的发小,二人同为颍上人,即今天的 安徽颍上县。鲍叔牙父亲是齐国大夫鲍敬叔,因其封邑 在鲍地,故以鲍叔相称,成为鲍姓始祖,鲍地位于现在 的济南历城区鲍山公园一带,鲍山脚下有鲍叔牙之墓。 从鲍叔牙名字判断,古代同胞兄弟大小以伯、仲、叔、 季排行,鲍叔牙应该排行老三。这位鲍老三和管仲基本 同龄,都是大约周平王末年出生,鲍老三家既然有封邑 ,自然是大富大贵人家。关于管仲出身,向来有两个说 法:一说是周成王时期三监之乱的主犯之一——管叔鲜 的后裔,所以管仲是姬姓管氏,管叔鲜被诛,管氏族人 家道中落,流亡列国,只留下一个地名——郑州市管城 区,纪念管姓家族的列祖列宗;另一说法出自宋人郑樵 所著的《通志》,管仲乃周穆王后裔。两种说法都指向 管仲属于没落贵族,并非贫寒子弟。管仲,字仲名夷吾 ,有名有姓有字号,那绝对是出门闯世界的社会上层子 弟。 鲍叔牙属于富贵人家,管仲是没落贵族,所以青年 时期,这一对发小,是鲍老三带着管仲闯世界,鲍叔牙 是老大,管仲是小弟。 这两位有志青年一起创业做生意,一起从军打仗, 用当下时髦话调侃:一起同过窗,一起下过乡,一起扛 过枪。管仲功成名就之后曾经自嘲:做生意分红,管仲 多吃多占;从军打仗,管仲临阵脱逃。 “夷吾之所死者,社稷破,宗庙灭,祭祀绝,则夷 吾死之;非此三者,则夷吾生。”管仲认为如果不为国 家破、宗庙灭、祭祀绝这三件事而死,那么就不如赖活 着。总之,管仲信奉一句话:活着才是硬道理。 哥俩最后醒悟,无论下海创业,还是当兵打仗,两 个人都不是这块料,要想实现抱负,只能投身政治了。 此时,管仲、鲍叔牙已经三十而立。 这时候,齐国政坛上是齐襄公当政,这位老大是一 个既不能同患难,也不能共享福的独裁者,极端自私自 利,为了自己让朋友两肋插刀,公子彭生就是个典型案 例。他残杀手足,耽淫胞妹,心胸狭隘,睚眦必报,连 自己的两个同父异母兄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战战兢兢 地跑到国外去政治避难,所以与齐襄公共事,无异于与 虎谋皮。于是,管仲和鲍叔牙把赌注押在公子纠和公子 小白身上,但是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又不是一伙的,这哥 俩儿属于竞争关系,用句时髦话,就是零和博弈,而且 这两个人的成功率不相上下。好比两笔风险投资,都有 可能上市,只要上市就一本万利,最稳妥的选择就是大 小通吃,全部买入。于是,管仲和鲍叔牙分头行事,管 仲投身公子纠,鲍叔牙跟随公子小白。 虽然各谋其政、各为其主,但是哥俩儿还是合伙做 生意,风险共担、利润共享,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合伙 人”。 如果公子纠上位,管仲得手,管仲将救回鲍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