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屋余音集

白屋余音集
作者: 编者:王勤谟
出版社: 宁波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7.92
折扣购买: 白屋余音集
ISBN: 978755263560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忆故乡——宁波慈城黄山古村引 言 中央电视台从2015年1月开始播出的百集大型纪录片 《记住乡愁》,再次引起了我对故乡——宁波市江北区慈 城镇黄山古村的思念。 古村是传统文化的载体。现在我国的古村正在急剧的 衰败之中。有些还可抢救,也正在抢救;有些则难以抢救 ,黄山村即是其中之一。但它们还可以通过保存下来的文 物资料和记忆,进行整理、挖掘。 黄山作为一个古村,有它值得怀念之处。因此,为此 文。一、历史久远环境优美 王氏一族自王钰(仝十八先生,讳钰。1418—1503)在 明朝由慈溪县治(今慈城镇)迁居黄山村以来,至我在1929 年出生时,已定居黄山五百年左右。相传,黄山原为应氏 所居,自王氏居此后,应氏逐渐式微,故有“凰来鹰去” 之谚。 我小时,黄山地貌和民国十年(1921)编纂的《慈溪王 氏宗谱》所载的《黄山地图》一样:村南北各为一座孤山 ——前黄山和后黄山,相距三四华里;东西为两条可以行 舟的小河——东浦河和西浦河,相距也为三四华里。黄山 村南面六七华里有一条大江——姚江(也称前江),北面一 两华里有一条较小的江——后江,东西浦河即为后江的支 流。后江在黄山村西面稍远的丈亭镇流人姚江。姚江向东 ,在宁波市三江口与奉化江汇合成甬江,东流人海。 1860年,清钱塘蒋坦在黄山避难时,写的《黄山小志 》说:(南北)“山多丛筱乔松,苍翠若滴。两峰相对,形 似覆盂。”(东西两河之间)“相距数里,而万亩千畦,鳞 次若罫。春秧插齐,一碧如毯;鸥鹭飞来,如凝烟积雪。 唐人所谓‘漠漠水田飞白鹭’此境仿佛似之。” 物理学家、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在《古镇慈 城》(2009年3月总第37期)发表《忆慈城黄山》一文说: “黄山景色秀丽,四季宜人。春天里空气清新,秧田如镜 ,满目青山翠竹,片片映山红。……在后黄山顶的大松树 底下,前后江一览无遗,令人心旷神怡。我曾祖父王慈有 《清明*登黄山》诗云:‘偶逐东风蜡屐游,分明胜景艳 如流。不知底事看花眼,万紫千红总是秋。”’二、聚族 而居的屋宇建筑 从《黄山地图》上可以看到:南面的前黄山脚下有王 氏家庙——黄山庙,内有戏台,我小时,还去那里看过戏 。北面的后黄山脚下有王氏祠堂。南北之间有一条东西向 的东浦河支流。王氏族人的住宅就分布在这条小河支流以 北、王氏祠堂的东西两侧。和清朝时北京的房子不能高过 皇宫一样,黄山村的房子也不能高过祠堂。这些住宅基本 上都是占地面积很大的各支系聚居在一起的大宅院。这些 大宅院都有名称,如大夫第、侍卫房、旗杆门头、白屋、 西甸洋、池墩等。大宅院内分户而居,但户与户之间又有 弄堂互相连通。 1884年,*本维新人士、汉学家冈千仞…访华期间, 应王惕斋的邀请,在其家里住了半个月。在冈氏的《观光 纪游》中有两处简略地提到王惕斋住处“白屋”的情况, 并明确地提到:“族人**三世…‘屋内分六七区,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