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极的500天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晚饭后天色逐渐变暗,有人开始在舱盖上绕圈跑步, 不一会儿身后就多了一群追随者。凉爽的海风具有强大的 吸引力,船头、甲板和驾驶舱外的护栏上散落着三五成群 交谈的人们。甲板两侧昏暗的吸烟室里烟雾弥漫,“烟友 ”们紧靠而坐,却不得不提高嗓门,在劈波斩浪的嘈杂声 中相互交谈,偶尔爆发出阵阵爽朗的笑声,却又很快淹没 在不停息的波涛声里。之前参加过南极科考的老队员们成 了船上的“抢手货”,不论在住舱还是餐厅,船上的每一 个角落都成了南极故事的讲习所。此时一名老队员正在甲 板上拉伸锻炼,很快就被我们包围了起来。他将脚抬起放 在护栏上,一边压腿一边微笑着娓娓道来,眼神中发着光 。我们伸直了脖子好奇地听着,还一边不停地提问,满怀 期待地憧憬着南极。 日子在船身摇晃起伏的节奏中流逝,背景音乐是发动 机的昼夜不息、一路奔袭。大洋队经常在右舷甲板平台和 船尾作业,每隔一段航程还能见到气象员在顶层甲板上释 放探空气球。我随行带了些书和视频,却不堪船身晃动的 干扰,看半个小时便觉得有些头昏脑胀。船上没有网络, 没有电话,一周下来,大家就把各自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 都聊了个遍,这让我们很为接下来航程里的消遣发愁。考 察队在船上开设了“南极大学”,请船上各行各业的专家 在大会议室里开设讲座,从老教授的南极冰川学科普,到 船医的心肺复苏,再到央视记者讲述风光摄影技巧,大家 不由得感叹这条船上真是群英荟萃,卧虎藏龙。我开始摆 弄起临行不久前买的相机,清脆的快门声漂浮在空气里, 从船舱到船顶,船头到船尾。空旷的大海上,即使在港口 看起来气势恢宏的“雪龙”现在也不过是一叶扁舟。偶尔 在甲板上望见远处的船舶的影子,我们能兴奋地围观好一 阵。 经过半个月的航行,我们抵达了澳大利亚东部的霍巴 特锚地。霍巴特是塔斯马尼亚州的首府,也是“雪龙”前 往南极途经的补给点。靠港的当天夜里,有人在船尾发现 了免费的Wi-Fi信号,消息传开后,船尾的平台上立马挤 满了用手机通话和视频的人,与家人久违重逢的喜悦全都 写在了脸上,昏暗的港口上空飘荡着一阵阵激动的嘘寒问 暖。我利用微弱的信号给家人报平安,还发了一些在海上 拍的照片。女朋友说这是我们头一次在长达半个月的时间 里没有联系,打破了以往吵架后的冷战纪录,我俩都无奈 地笑了。 除了常规的补给油料、淡水、新鲜食物和装备等,这 次靠港我们还要执行一项代号为“1118”的绝密任务。当 时G20峰会正在布里斯班召开,习近平主席和夫人、澳大利 亚总理阿博特等一行将在11月18日当天抵达霍巴特港区, 参观澳大利亚南极科考展览并登船慰问我国的南极科考队 。整个考察队在高涨的热情中迅速展开各项准备工作,舱 盖上开始铺设红地毯,船身上拉起了巨大的横幅,我们反 复练习着合影的站位和姿态。 当天上午,港口的平静被摩托艇的巡逻声打破,一艘 潜艇停在我们对面的泊位上。大家穿着统一的服装在舱盖 上来回走动,激动地等待着那一刻的到来。王医生还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