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美国商业史
作者简介
邓鹏,社会学硕士、高级品牌管理师。曾供职于某国际知名研究咨询公司,协助麦当劳、联想等品牌开展市场推广研究。曾为新浪网、爱国者等多家大型企业成功操作过品牌战略推广项目。觋主要从事企业品牌发展、公益组织商业化运营等研究工作。已出版《一个人的游戏:朱骏》、《昌运复星——郭广昌的中国式商界传奇》、《商界兄弟连:刘永好四兄弟的创业故事》等著作。
内容简介
第一节 商业种子萌发:殖民地贸易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美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一般由“同文同种” 的群体组成的民族国家不同之处在于,“美利坚民族”的成员来自五湖四 海,因此在宗教、语言、血缘、文化上各具特色,呈现百花齐放之势。 16世纪,风靡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逐渐蔓延到尚处在氏族部落社 会时期的北美大陆,为这片“净土”带来了彻底的改变。1620年,35名 主张纯洁教会的清教徒和66名渴望拥抱财富梦想的男女来到北美大陆。 他们缔结盟约,并以此作为建立和管理这片净土的秩序和原则,即著名 的《五月花号公约》(注:“五月花”取自所乘坐的帆船名号)。 在《五月花号公约》的感召下,到达北美大陆的移民络绎不绝,北 美殖民地迅速繁盛起来。到1733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设立的殖民 地数量达到13个,移民人数超过300万。 北美殖民地时期是美国历史的拓荒和奠基时期,一个经济体从出现 到生长并最终成熟。作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前身,北美殖民地与英国、南 欧、西印度群岛和非洲等地进行的贸易活动,为日后美国成为世界商业 霸主奠定了基础,可以说,美国日后如火如荼的商业发展,就是在殖民 地时期的外贸商业活动的完整延续。 殖民地时期美国对外贸易的繁盛,与当时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 工业发展密不可分。 首先,有利的自然条件为殖民地贸易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英国史学家巴克尔在《英国文明史》中写道:“人改变着自然,自然 也改变着人。一切事物就在这种相互的改变中产生发展。”人们的生产方 式和生活方式,乃至农业、工业和对外贸易等各个领域,都会受到地理 环境的制约与影响。 从地图上看,13个北美殖民地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与大西洋海岸之 问的大西洋沿岸平原,北起圣劳伦斯湾,南抵墨西哥湾,将大大小小的 河流、湖泊串联在一起。良好的水系水路条件,为航运的开展提供了极 大的便利,兽皮、烟草等商品可以方便地通过水路运到世界各地。 优良的港口条件,也是保证商品运输顺畅的重要条件。北美殖民地 有蜿蜒曲折的海岸线,北起马萨诸塞,南至乔治亚,绵延数千英里,较 为重要的海湾有:马萨诸塞湾、长岛湾、特拉华湾、切萨皮克湾、阿尔 贝马勒湾、帕姆里科湾和查尔斯顿港等。由于大部分海湾水深、风小, 培育出纽约、巴尔的摩和费城等条件优异的港口。港口发展迅猛,成为 殖民地时期的重要工商业城市。据《美国经济史》一书统计,在殖民地 时期,最大规模的20个城市均为港口城市。 气候也是经济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北美殖民地大多位于北纬30度 至45度之间,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这种气候既能保证足够长久的温暖季 节,对于生产丰富的粮食品种大有益处;同时具备一定时间的寒冷季节, 人们可以在冬天将余粮进行储存,以供出口。 降水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收成好坏。北美太平洋沿岸雨 量充足,年平均降水量在760到1270毫米,而理想状况下的土壤湿度要 求降水量为760到890毫米,可见北美殖民地的自然环境之优越。 肥沃的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有力保障。北美殖民地南部的马里兰、 弗吉尼亚、南卡罗来纳、北卡罗来纳和乔治亚的土地都很富饶,为烟草、 水稻和蓝靛等经济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瑞典植物学家彼得·卡尔姆曾这样描绘1748年至1751年中部殖民地 的情况:“来到美洲的欧洲人发现,他们眼前是一片沃土,伸展于树木之 间,泥土就像家庭花圃那样松软。他们所要做的,只是伐树堆垛、清除 残枝败叶;然后就能立即着手耕地,在如此疏松的土地上劳动是毫不费 力的。播种之后,他们得到极为丰裕的收成……” 其次,规模不断扩大的农业,为出口贸易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准备。 刚刚踏上新大陆的移民,首先面对的便是解决温饱问题。他们从印 第安人那里寻求帮助,学习简单有效的耕种方法,开始新的农业生产。 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拓荒者在农业上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北部地区,除了种植主要的粮食作物玉米,还有黑麦、大麦、燕 麦、亚麻和少量的烟草。牛、羊、马等牲畜的牧养,也是很多种植园主 的偏爱。美国独立战争以前到过纳拉甘塞特的一位观光者曾写道:“用餐 后我们外出散步,参观了他们牧场上饲养的牛群,我们走过几处草地, 这些草地与我曾在旧英格兰见过的最好的草地相比毫不逊色。”农民将猪 肉制成腌肉,供给附近海岸的捕鱼船队,刺激了桶装猪肉的出口贸易。 中部地区的主要作物是小麦,同时,每个农场都有产量相当大的果 园。《美国的农业》一书的作者写道:“桃子的味道很好,而且产量是那 样的多,以至于整个农庄的猪群都可以尽情去吃,而且落在树下腐烂的 数量也是惊人的……西瓜的产量也很大,这里的村民没有不种上一块西 瓜地的。” 南部地区,最重要的作物是烟草、水稻和蓝靛。1612年,詹姆斯河 流域最先取得烟草培植的成功,南方北部的弗吉尼亚成为最早的烟草产 地;南方南部,包括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和乔治亚等地区,则主要 从事粮食作物的生产。 第一代北美殖民地移民的辛勤劳动,换来了农业生产的大幅提升。 以大米为例,北美殖民地年出口大米总量从1698年的10407磅,增长至 1728年的12884950磅。经济作物的大量出口,有效缓解了进出口贸易的 赤字,促进了美国对外贸易的兴盛。 再次,殖民地发展迟缓的工业,为进口贸易带来了巨量需求。 17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工业尚处在发展初期,主要以原始的家庭副业 为主,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沿海商业发达地区,有一些不成熟的手 工小作坊,在费城住着木工、砖瓦匠、玻璃工、鞋匠、造船工、制革工、 酿酒工等20多种有技术的手工业者。他们的生产并不针对本地消费者, 而是将农产品进行加工,输送到海外市场。通过制革、炼铁、酿酒、面 粉、木材以及烟草的加工等技术活动,手工业者获得丰厚的利润,进而 促成了手工工场的集中与发展。 但是,相对于同时期欧洲的制造业来讲,殖民地工业生产技术总体 上仍然落后。即便得到了某些方面的改进,产品的生产数量仍然不多, 生产效率依然低下,生产单位规模小,活动范围有限,工业品的生产显 然无法满足百姓日常生活的需要。这种落后而迟缓的发展态势,决定了 北美殖民地必须加大进口贸易。 人类先进文明的种子,开始在美洲荒野的土壤中萌发、生长。充满 活力的商业贸易,构成了北美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子。作为仅次于 农业的第二大经济活动,北美殖民地对外贸易的大发展,为美国后期的 商业大繁荣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某种意义上讲,它吹响了美国领跑世界 经济的冲锋号角。 P3-6
风险与机遇并存
世界最发达经济体的百年兴衰
看刀光剑影中的商战传奇
解码神话背后的美国商业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