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明/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无论古今,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都有必要对广 阔无垠的天空进 行区域划分。由于恒星是天上最亮的星星,所以人们 划分区域时,常 常以恒星作为标志,国外用星座说划分,将天上的耀 眼的恒星想象并 组合成某种具体的物象,如巨蟹、白羊等。1930年, 国际天文学联合 会为了统一繁杂的星座划分,用精确的边界把天空分 为八十八个正式 的星座,使天空每一颗恒星都属于某一特定星座。在 我国古代又是怎 样来划分恒星区域的呢?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开始对天空区域进行划分 了,只不过那时 候还比较原始,由于对恒星认识不足,并没有以它作 为参照物来划分 天空,而是按照“四象”等方位来划分的。这“四象 ”就是四个方向, 即东方青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因为 “四象”过于宽 泛,这种做法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星座说,也不 利于古人对星象 的观察与记录。 最迟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创造出了有中国特色 的星区划分体 系,那时的古人发现的恒星已经有几百颗了,为了更 好地认识它们和 观测天象,他们开始对天上的恒星进行分组,一共分 有二十八个组, 被称为二十八星宿。《甘石星经》是由我国战国时代 的天文学家甘德 和石申制作的星表。在这本星表中,它把恒星从北极 向南划分成不等 分的二十八群,各以一个字来命名,虽然这本书已经 失传,但湖北随州 的战国曾侯乙墓的墓葬中,出土了绘有二十八宿图像 的漆箱盖,间接 证明了在战国时期古人用二十八星宿来划分广袤无极 的天空。二十八 星宿的提出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创造,它不仅以 恒星作为参照 来为天空划分区域,而且还为这些区域确定了具体的 名字,方便观 察恒星与天象。二十八星宿可以说是具有现代意义的 星座说了。由于 二十八星宿都是比较耀眼的恒星,我国古代常常以二 十八星宿的出没 情况和位于头顶时的时刻来判断 季节、修订历法,还通过它们来 观察日、月、五星运行。 “二十八星宿说”在汉代得 以传承,最迟在西汉时期还出现 了更为复杂的“星官说”。“星官 说”是“二十八星宿说”的发展。 由于古人对恒星认识的深入,他 们以恒星作为参照划定的天空 区域也必然增多,二十八星宿已经 不能满足命名需要,古人又认为朝 廷官员都是天上的星星下凡,所以 他们开始习惯用皇权统治机构来命 名这些恒星或者恒星群。《史记· 天官书》中录有91个星官。到三国 时,吴国的太史令陈卓以恒星为参 照,定了283个星官。隋唐时期,出 现了一部总结性的星象著作《步天 歌》,以诗歌形式通俗地介绍了中 国古代对全天星官的认识。它记录 有283星官,1645颗恒星,还附有星 图与文字相对照。所有这些都说明古人对恒星及天象 的认识在加 深,对天空区域的划分也越来越清晰精准。随着“星 官说”的完善, 越来越先进的记录恒星数量及位置的星表纷纷出现, 世界上现存最 古老的石刻星图苏州石刻天文图刻于宋代,由于当时 “星官说”已经 相当成熟,所以它所标识的恒星位置非常准确,而且 全图呈现的银 河也很清晰。 古代“二十八星宿说”及“星官说”的出现与完 善,为古人认识天空以及天文历法的修正做出了不可 磨灭的贡献。P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