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探求之路(上)

灿烂的探求之路(上)
作者: 金英今|译者:全华民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3.10
折扣购买: 灿烂的探求之路(上)
ISBN: 9787506399814

作者简介

全华民,男,朝鲜族,1963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延边大学朝韩学院朝鲜语专业副教授,朝汉翻译硕士导师。1986年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2011年获韩国国立忠北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任延边大学出版社汉文编辑。现为延边作家协会副**兼翻译分科主任。中国作协会员。出版译著《朴正熙经济论著选》(1993年)、《鸦片战争与帝国主义侵略》(1996年)、《韩国教育的历史与问题》(2000年),翻译韩国文学论著《朝鲜小说史》(2008年)、《朝鲜民族故事研究》(2008年),韩国系列小说《西便制》(2015年)等。合著《汉朝朝汉翻译基础》(2003年)。 2004-2007年曾四次获得韩国文学翻译院韩国文学作品翻译资助项目,分别翻译金薰的长篇小说《刀之歌》等4部韩国文学作品或文学论著。2015年9月再获韩国文学翻译院韩国文学作品翻译资助项目,翻译朴婉绪长篇自传体小说《那山真的在那里了吗?》。

内容简介

在卢基舜铜像前 ——记朝鲜民族**代生化学家、医学博士卢基舜教授 提起卢基舜(1**3—1957)这个名字,很多延边人不一定很熟悉,但一提起卢博士,几乎无人不晓。他是朝鲜民族杰出的医学博士、生化学家,是民族的骄傲。我在延边大学读书的时候,曾通过一位好友与卢博士的长女见过面。当时,卢博士的长女在延边医学院就读,年龄与我相仿。我的好友和卢博士的女儿是中学时的挚友,她知道很多有关卢博士的传奇故事,十分崇拜卢博士。 卢博士的宅邸位于延吉市一条安静的街道,这是一座独门独院的小洋楼。这在当时很少见,所以,每当路过他家时我都情不自禁地驻足观望一番。卢博士的夫人是*本人,她总是低着头走路,每次遇到她,我都要回头看几眼。 当时,有关卢博士的传说很多,诸如治好了*本皇族的病后迎娶了皇族的闺秀啦,手术时只让郑奎昌教授进手术室啦,等等。 这次采访郑奎昌教授时,我详细询问了已经离世35年的卢博士的情况。 “听说,以前卢博士做手术时,只允许您一人进去,这是真的吗?” 郑先生含笑摇了摇头,说:“没有的事。卢博士偏爱我是事实。他大我十几岁,而且知识渊博,有远见卓识,我自然虚心请教他了。卢教授不愧是我们朝鲜族的骄傲。在全世界朝鲜人当中,他是第二位获得博士学位的人。**位获得博士学位的尹博士,他的名字记不得了。尹博士在德国研究的是朝鲜人的泡菜。这是我听说的,仅供参考。” 郑奎昌教授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讲述了卢基舜的事迹。 1**3年2月2*,卢基舜出生在朝鲜瓮津郡富民面康翎里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上学读书期间,他聪明伶俐,刻苦好学,1911年4月考入汉城医科专门学校。 1915年4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本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大学毕业后,他回到朝鲜,在汉城、铁山等地从事医疗事业。1929年7月,他按捺不住燃烧的求知**再次漂洋过海到*本求学,考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研究生科,在*本**生化学家玉桂三教授的指导下刻苦钻研生化学两年。1931年6月,卢基舜发表的《尿酸氧化酵母》《关于尿囊素的比色定量法》《关于尿囊素酶》和《新生儿与产妇尿羊水中的尿囊素的含量》4篇论文,轰动了*本学界。他在论文里阐述的原 理,成为当时*本学界的一个新发明,其基本原理至今在医学界广为应用。这个新原理,不仅在生化学领域,而且对临*医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1931年,精通德语的他,把这篇论文译成德文,发表在*本东京出版的《*本生化学》杂志上,再次轰动了*本学界。 1932年1月19*,卢基舜获得*本文部省授予的医学博士学位。从此,卢基舜先生的名字与世界**的生物化学家们并肩齐名,而且作为朝鲜人的**代生化学专家声名鹊起。 卢基舜先生不仅学识渊博,医术高明,还拥有崇高的医德。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回到朝鲜,在汉城、铁山、釜山等地从事医学工作14年,积累了丰富的临*经验。1936年6月,他移居中国的图们,在图们市医院工作了10多年。 从医25年间,卢基舜专*小儿科和内科领域,凭着高明的诊断技术和对患者的负责精神深*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他常对年轻医生们说:“治病的关键是诊断。作为医生不能为了挣钱随随便便开处方。” 卢基舜先生又是一位忠诚的医学教育家。1946年9月,他*聘担任吉林省省立龙井医科大学校长。翌年3月,担任东北*政大学吉林分校医学院的副院长。1949年1月,成为中国医科大学**分校教授。那年,延边医科专门学校成立,卢基舜担任校长。1949年4月,延边大学成立,延边医科专门学校改成延边大学医学系,卢基舜担任系主任。1950年,东北人民*****授予卢基舜二级教授职称。 卢基舜不仅组织和指导教学,还亲自担任生化课教学。他培养了1000多名医务人员输送到中国各地和世界各国。他亲自培养的**、二届本科毕业生中,留校的如今都成长为教授、副教授,成为延边医学院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事业的骨干及学术指导者。 卢基舜除了精通生化学以外,在病理生理、药理等领域造诣也颇深,而且精通*语、德语和英语。他既是伟人,又是平凡的教授,还是慈爱的父亲。 晚年,他躺在病榻上还坚持指导学生的临*实习,出考试题,批改试卷。1956年住院期间,他还具体指导了学校多次组织的科研经验报告会。1957年4月1*,为了纪念延边大学成立8周年组织学术报告会时,卢基舜病情恶化躺在病*上,他叫来教师和学生代表交换意见并给予了具体的指导。 1957年,卢基舜的病情急剧恶化。他知道自己支撑不了多长时间了,于是叫来家人留下遗嘱:“我死后,把遗体捐给学院用在病理解剖学教学。” 这位把自己的智慧和学问全部献给**和人民的伟大的医学家,在与世长辞的悲凉时刻,还要把自己的尸体献给学术研究。他除了知识以外,没有钱,也没有财产可留给后代。 1957年6月7*22时,卢基舜先生因动脉硬化、脑溢血永远离开了我们,年仅**岁。6月9*,延边朝鲜族**州人民**在延边医学院校园举行了庄重的追悼会。中共延边州委****、**州州长兼延边大学校长朱德海同志与其他*政领导同志以及各县市医疗卫生系统的知名人士参加了追悼大会。根据本人的遗嘱,对遗体进行病理解剖后,取出患病部位作为病理标本陈列在延边医学院病理标本室。 …… 30年之后的1987年,延边医学院隆重举行卢基舜逝世30周年纪念大会。卢基舜的大女儿冈岛玉子女士*邀请从*本来到自己的故乡延吉。1961年,她毕业于延边大学医学院,后于1965年与家人一起移居*本。 纪念仪式结束后,她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对《延边*报》记者说:“延边是我学习成长的地方,又是父亲工作过的地方。延边是我永远思念的故乡。我因工作需要经常往来中国,但以如此兴奋和高兴的心情踏上中国土地还是**次。延边医学院举行如此盛大的活动纪念我父亲逝世30周年,我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有生以来,**是我*高兴、*激动的*子。一想到父亲去世30年了,他还依然活在人们的心中,我心里十分高兴。我一定把**的这个情景转达给*本的家人。” 她抱着刚出版的《卢基舜先生逝世30周年纪念文集》边说边流 着泪。 “父亲半世纪前写的论文和著作**又重新面世,我感觉仿佛又见到了父亲。” 根据记者的要求,冈岛玉子女士介绍了自己家庭和小妹的情况。 卢基舜生前*喜欢的小女儿冈岛贞子,在美国华盛顿名校约翰·霍 本书所写的朝鲜族科学家们,人物有血有肉,艺术形象鲜活、丰满。这些科学之星克服了种种坎坷波折,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和民族,也为肩负着民族未来重担的后代树立了良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