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轮商品市场
作者简介
凯文·莫里森,从事记者一职长达17年,先后服务于英国《金融时报》、路透社、《悉尼晨锋报》、英国阿格斯集团。此外,他还经常为其他媒体供稿。10年来,莫里森主要关注全球商品经济和碳排放交易板块,为《金融时报》及阿格斯集团写了大量报道。
内容简介
煤炭大国的回归 游览位于北京中心城区的故宫,能一窥中国悠久的历史。近5个世纪以 来,多达24位皇帝生活在故宫。故宫是明清两代的政治中心,古老的木结构 建筑鳞次栉比、保存完好。长安街将古老的故宫和天安门广场分开;只有在 长安街上,你才能真正了解中国的今天,预见中国的明天。在这条10车道的 路上,汽车、公交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偶尔也可以见到一两个骑着自行 车的人从人流中穿过,但这条路上已经很少能见到自行车了,因为它已经是 被边缘化了的交通方式,许多人不再骑自行车,而是选择开汽车。 紫禁城曾经是中国最重要的权力象征。而今天,桑塔纳、捷达、吉利或 者夏利代表了中国消费者的个人权力和个人财富。中国的发展具有双重性, 即在下定决心进行改革发展的同时,也保持着历史传统。如今,中国的发展 目标,一方面是追求民主平等,另一方面是追求中国的经济水平赶上发达国 家的经济水平。中国想要重新夺回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光环,如今正在追赶 美国、欧洲和日本长期享有的现代生活方式。面对这样一种趋势,你可能会 想当然地认为,美国汽车产业的支持者们会拍手叫好,因为他们视汽车为自 由和财富的象征。但是,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对机动车辆的需求不断增大 ,却给全球能源出了一大难题。 2007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有人预计,到2015年 ,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个巨 大的转变,特别是当我们考虑到1990年中国国内的汽车总量大概只有英国上 路行驶的汽车数量的1/4(引自2007年国际能源机构以及美国交通部的数据) 。中国经济长达30年的持续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有能力购买汽车了 。西方工厂主看中了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中国工人的勤劳,不断将制造、加 工设备迁移到中国境内,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加工厂”。但是行驶在中国道 路上的3700万辆汽车、6000万辆摩托车需要能源,而且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进 口能源: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石油就不能自给自足了。中国对石 油需求的快速增长,促使中国政府和许多国有企业在全世界寻找能源供应商 。令人震惊的是,它们去了那些美国不敢去的地方,例如苏丹、伊朗,这一 举动彻底改变了世界地缘政治学的局面。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数据,中国上 路行驶的汽车、卡车、运动型多功能汽车以及货车等,到2030年有望增加到 令人难以置信的2.7 亿辆。所以,除非汽车发动机方面有重大的技术突破, 或者有替代能源(不管哪一种都很难在10年内实现商业利用),否则中国将需 要更多的能源。在接下来的20年内,中国将变得和美国一样,对石油异常“ 上瘾”。 大量制造加工厂纷纷迁往中国,也带来了规模庞大的人口迁移活动。过 去20年间,中国城市的规模翻了一番,成千上万的人口从农村搬到了城市公 寓中。中国现在大概有100多个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中国13亿的总人口中 大概有40%居住在城市里,此外,在未来10年内,大概还将有1.3 亿人从农 村迁移至城市(引自2007年国际能源机构的数据)。 为人民服务的电能 对于广大中国家庭来说,电能来自于燃煤的火力发电站。截至2007年, 中国在煤炭方面还是能自给自足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矿储备国,它应当 这样)。但中国已经建造了更多的发电站来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仅 2006年中国新建的发电站就比英国的全部还多。对于英国或者其他国家来说 ,在短短1年的时间内建造这么多发电站,简直无法想象。中国还计划继续 扩建电网,蓝图上的待建发电站将相当于欧洲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建的整 个电网内所有新建的基础设施——包括住房、公寓、餐馆、工厂以及体育运 动场所,从波罗的海国家到爱尔兰的西部,从挪威的最北端到地中海希腊岛 屿的最南端。这一拓展计划将为数百万家庭点亮灯光,给更多的消费者提供 便宜(其中相当大一部分人将第一次拥有汽车)。这个国家对于能源的需求量 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它将在这个10年结束的时候,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 的能源、煤炭、石油以及核能的消费国。考虑到2005年美国比中国多消费1 /3的能源,这一估计说明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变更。这种需求的规模和速度 意味着,2005年之前的3年内,中国的能源需求增长量,相当于日本每年的 能源需求量之和,中国的能源需求变得至关重要,直接推动了2008年油价攀 升到每桶100美元以上。 电力消费的增长,主要是因为更多家庭连通电网了;而电力消费的增长 又进一步刺激了消费者对电器产品的需求。收入的快速增加以及电价的下降 ,使得中国城市的每一个家庭几乎都至少能拥有一台电视机、一台洗衣机以 及一个冰箱。空调的拥有量是4/5。这些电器的用电量占到了家庭用电总量 的1/5。这些家用电器也许提高了中国消费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但是事实上 ,与发达国家同样功能的电器相比,它们消耗的电能更多、排放的碳污染更 多。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能源需求增长如此之快的原因之一。 ……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