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物研究十二题(精)
作者简介
扬之水,浙江诸暨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多年从事名物研究。著有《先秦诗文史》、《中国古代金银首饰》(三卷)、《棔柿楼集》(十卷)等。
内容简介
两宋茶事 一 两宋之煎茶 煎茶与点茶,均是两宋时代的饮茶方式,前者是将 细研作末的茶投入滚水中煎煮,后+者则预将茶末调膏 于盏中,然后用滚水冲点。站在宋人的立场,自然要说 煎茶是古风,由南唐入宋的徐铉在咏茶之作里已经申明 “任道时新物,须依古法煎”,今人考察两宋茶事,也 认为点茶早是这一时代普遍的习俗。与陆羽《茶经》讲 述煎茶法不同, 宋人茶书,如蔡襄《茶录》、宋徽宗 《大观茶论》,所述均为点茶法, 曰两宋点茶盛行, 诚然。然而与此同时,传统的煎茶之习却并未少衰, 检点付诸吟咏的茶事,这是一个清楚不过的事实,绘画 作品、出土器物,也可以成为它的佐证。而辨名、辨物 之外,更要说明的是,煎茶以它所蕴涵的古意特为士人 所重,这实在是两宋茶事中不应忽略的一个重要细节。 (一)煎茶用器:风炉与铫子 《萧翼赚兰亭图》,是绘画中的名品,旧题唐阎立 本作,今多认为出自宋人之手。所见有辽宁省博物馆藏 一幅,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一幅。两图所绘煎茶情景,笔 致细微,难得尤在细节的刻画。如辽宁省博物馆所藏之 幅,图中绘一“具列”,长方形的四足小矮床,上陈圆 形器皿一,带托的茶盏一,具列的编竹之迹宛然可见( 本书页11,图7)。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之幅,具列上面 摆放的则是茶碾一,荷叶盖罐一,茶托一,器为竹编, 也表现得很清楚。具列之称,见于陆羽《茶经》,卷中 “四之器”:“具列,或作床,或作架,或纯木、纯竹 而制之,或木或竹,黄黑可扃而漆者,长三尺,阔二尺 ,高六寸。具列者,悉敛诸器物,悉以陈列也。”不过 具列之名,在唐宋诗文中很少见,常见的是茶床。唐张 籍《和陆司业习静寄所知》“山间登竹阁,僧到出茶床 ”;宋王珪《宫词》“撮角茶床金钉校”;宋徽宗《宣 和宫词》“司珍新奏玉茶床”;又宋陈骙《南宋馆阁续 录》卷六《故实》“临幸赐宴”条,录其仪注有:“次 看盏人稍前,谢上殿,两拜,次进御茶床。”“酒席毕 ,作乐讫,举御茶床。”唐诗所云茶床,即《茶经》所 谓“具列”,而宋人著作中的茶床却并非陈列茶具所专 用,凡看食、看菜、匙箸、盐楪醋樽,亦皆以茶床为陈 列之具,见《梦粱录》卷三“皇帝初九日圣节”条。不 过出自禁中者,制作更为讲究,故“玉”也,“金钉校 ”也。论其形制,则与《萧翼赚兰亭》中的具列或无太 大不同, 即也是下有四足之案。 两幅《萧翼赚兰亭》皆绘有风炉和风炉上面的铫子 。煎茶者面前一具矮案,案上一个风炉,炉旁置盂,内 里一柄水勺。此为辽宁省博物馆藏品所绘。长案上面的 盂,便是《茶经》中举出的“熟盂”,用作出水和入水 。《茶经》卷下“五之煮”:“第二沸出水一瓢”,“ 有顷,势若奔涛溅沫,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华也”; 白居易《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汤添勺水煎鱼眼,末 下刀圭搅麴尘”,正是煎茶时的情景。 风炉与铫子,为煎茶所用之器。《茶经》卷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