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与经济发展
作者简介
李小兵 1957年12月出生,1983年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畜牧专业,1992年3月,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号召下,和丈夫喻麟辞去公职,共同创建成都大帝汉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现担任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成都市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减税的相关理论 一、减税相关理论概述 (一)凯恩斯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增长陷入困境 ,很大原因是战争的破坏导致民间投资严重不足 。在此背景下,以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为代表的 一批经济学家,提出通过增加政府开支来拉动经 济增长等的理论,这一理论被称为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的主要观点之一是,政府应当直接投 资一些项目来扩大社会需求,政府的角色就如同 企业一样,是一个投资主体。政府投资确实可以 立竿见影地拉动经济增长,大量政府订单让企业 的机器轰隆隆运转起来。 到了20世纪70年代,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 经济陷入“滞胀”(停滞性通货膨胀)状态,凯 恩斯主义的缺陷才逐渐暴露。凯恩斯主义的效果 之所以很难维持,主要是因为政府投资的效率很 低。尽管政府将大量订单交给私营企业去做,但 政府本身是一个利益主体和决策主体,而且政府 在做决策时有时专业性不够,因此通过增加政府 开支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政 府投资主要是投向短期内难以产生回报的基础设 施项目,在基础设施不足的国家和地区,这在初 始阶段对经济增长可以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我 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增长也可以佐证这一点。这 也是我国推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原因,“一带 一路”沿线国家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其目前面临 的问题就好比我国改革开放之初面临的问题,基 础设施的严重不足成为制约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 瓶颈,因此向这些国家输出我国规模庞大的基建 产能,帮助这些国家修建基础设施项目,确实可 以实现合作“双赢”。 但对于基础设施已经较为完善、经济发展水 平较高的国家来说,由增加政府开支推动经济增 长的模式则很难再起作用,这时需要将政府投资 转向民生福利领域,应该通过政策引导民间需求 和民间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因为此时政府投资的 边际效益已经剧减甚至为负,这从大量的研究中 都可以得到证明。此时,如果继续通过政府投资 拉动经济增长,尽管投资本身可以创造大量的短 期需求,让经济出现短暂的繁荣,但这仅仅是一 种“非理性繁荣”,因为这种投资最终可能成为 “无效投资”,即投资项目本身在未来并不能取 得应有的补偿或回报,投资项目变成对资源的巨 大浪费。政府投资并不像民间投资那样重视回报 ,民间投资主体由于风险一般由自身承担,投资 失败的后果极为严重,因此投资前会充分调研, 慎之又慎,在整个投资过程中民间投资主体都会 将投资回报率作为投资决策的核心依据。 从经济发展阶段的角度来说,凯恩斯主义可 不管外部环境怎么变,决定性因素还是在于自己,企 业还是要回归经营的本质,经营人才、经营品牌、打造组织能力、奉行产 品主义,追求高质量发展,以长期价值主义者的追求,勇于自我变革,拥 抱新的时代、新的机遇,在迈向世界级领军企业,尤其是在细分领域具有 全球竞争力的隐形冠军道路上,坚定信念,做好自己。面向未来,站在30年发展节点上,大帝汉克提出“问道隐形冠军”, 在做大中国市场的同时,坚定推进全球化,体现了中国民营企业家的雄心 和抱负,以及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持续拼搏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