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轰炸--滇西的血色记忆/滇西抗日战争资料辑录

大轰炸--滇西的血色记忆/滇西抗日战争资料辑录
作者: 责编:刘焰//李平|总主编:陈光俊
出版社: 云南人民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3.32
折扣购买: 大轰炸--滇西的血色记忆/滇西抗日战争资料辑录
ISBN: 978722218645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滇西抗日战争中的路与桥 王琨楼 滇缅公路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唯一的国际通道,对中 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铁索桥是滇缅公路上 的关节点,没有铁索桥,滇缅公路就不能跨越怒江和澜沧 江,畅通也就无从谈起。保山铁索桥也因滇缅公路的修建 ,无论是在建造技术上还是使用功能上都得到了提升,是 滇缅公路造就了保山铁索桥前所未有的辉煌并永载史册。 保山的铁索桥保证了滇缅公路的畅通,特别是惠通桥在战 争中起着扭转战局的作用。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 ,翌年3月建立“满洲国”傀儡政权。接着入侵中国上海、 热河省、察哈尔省北部和河北省东部等地区。1937年7月7 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北方的京津地区, 并迅速攻陷南京、上海、武汉汉口、广州等地,华东、华 中和华南地区也先后陷落。中国95%的工业,主要的大城 市,沿海几乎所有的港口都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控制之中。 这不仅摧毁了中国本来就十分可怜的国防工业,还堵死国 际上援助中国的海上通道。1939年中国的粗铁产量仅是87 万吨,石油几乎全靠国外进口。在军工制造方面,中国能 够生产一些质量较好的轻武器,但完全没有能力生产如卡 车、坦克、大炮或者飞机等重装备。在战场上,中国军队 连子弹都供应不足。迅速占领中国的沿海城市和港口,切 断国际对中国的援助,使中国处于孤立无助境地,是日本 人最狠毒的一招。特别是武汉会战以后,中日双方进入战 争的相持阶段,战争变成了消耗战。对于中国来说,物资 供应问题此时显得异常严峻起来,拥有一条能够得到国际 援助的道路,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安危和国家的存亡。 抗战全面爆发后,云南省政府向民国中央政府提出建 设滇缅公路的计划,即修筑一条从昆明出发经云南西部到 缅甸北部最后直通印度洋的公路。这样,来自海外的物资 都能在相对安全的缅甸港口仰光上岸,然后通过公路运到 中国的大西南后方基地。1937年10月,也就是上海沦陷前 十多天,民国中央政府官员火速赶到昆明,同云南省政府 一起确定了滇缅公路由昆明经大理下关,保山龙陵,德宏 芒市、畹町出国,然后在腊戌与缅甸的中央铁路接通直通 仰光这一路线。 1937年11月20日,日军占领上海,接着又攻占了杭州 、苏州等地,南京危在旦夕,民国中央政府被迫迁都重庆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此时,滇越铁路由于日军的破坏,每天的运输量正日渐减 少。于是,计划修建的滇缅公路一下子成了全国关注的焦 点。然而,要在短时间内修建这么一条国际公路谈何容易! 这条路长达上千公里,而且80%的公路经过的路段是崇山 峻岭,要翻越高黎贡山、怒山、云岭等横断山系,跨越澜 沧江、怒江两大峡谷,英、美盟国言这条路的修筑起码要 三年。 工程开始后,疟疾大规模爆发,工伤事故每天都有发 生,夺去了很多筑路者的生命,但滇缅公路的建设却从未 因此而停止过。在一些人死去之后,马上又会有一些人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