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智慧经典(共4册)
作者简介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形成享誉译坛的傅译特色。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文革”之初即受迫害,于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与夫人朱梅馥双双愤而弃世,悲壮地走完了一生。身后由次子傅敏选编出版的《傅雷家书》,则是他性情中的文字,不经意的笔墨,不为发表而创作。“文革”后的新读者,大多通过家书才认识傅雷,甚至把书信家傅雷置于翻译家傅雷之上。 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1888~1955),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大师,西方现代人际关系教育的奠基人,被誉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其著作有《语言的突破》《人性的光辉》《人性的弱点全集》《美好的人生》等。 卡耐基于1888年11月24日出生于密苏里州玛丽维尔附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他在大学时以一篇《童年的记忆》为题的演说,获得了勒伯第青年演说家奖,成为全校风云人物。毕业后,他在丹佛市当过推销员,还到纽约当过演员。后成他说服了纽约一个基督教青年会的会长,同意他晚间为商业界人士开设一个公开演讲班。从此,他开始了为之奋斗一生的成人教育事业。值得一提的是,卡耐基在1948年出版的著作《人性的优点》,被誉为“克服忧虑获得成功的必读书”“世界励志圣经”,成为改变千万人命运、激励无数青年奋进的成功学宝典。 李异鸣,知名作家,图书策划人,成功策划百余部青少年读物,深受读者欢迎。
内容简介
学会付出 一个犹太人的孤儿院遭到了飞机的轰炸,几个孩子和一位工作人 员被当场炸死,还有几个孩子受了伤。其中有一个小女孩伤得很重, 伤口在不停地流血。 值得庆幸的是,没过多久,一个外国援助医疗小组来到了这里, 小组只有两个人,一个女医生,一个女护士。 女医生马上对那个女孩进行抢救,但在抢救的过程中出了一点 麻烦。因为小女孩失血过多,需要输血,但是她们带来的不多的医疗 用品中没有可供使用的血浆。于是,医生把注意力放在了在场的人身 上,她给所有的人验了血,终于发现有几个孩子的血型和这个小女孩 是一样的。可是,又出现了一个麻烦,那就是这个医生和护士都不懂 本地语言,而在场的孤儿院的工作人员和孩子们只听得懂本地语言。 无奈之下,女医生只好用自己会的本地语言加上一大堆的手势告诉那几个孩子:“你们的朋友伤得很重,她流了很多血,需要输血,而你们的血型与她的吻合,你们愿意给她献血吗?”孩子们呆呆地站在那儿,好像明白了她的意思,但眼里却藏着一丝恐惧。 没有人吭声,也没有人举手表示自己愿意献血!这一切出乎女医 生的意料,她一下子愣在了那儿,没了主意。为什么他们不肯献血来 救自己的朋友呢?难道这些孩子没有听懂她的话吗? 忽然,一个小男孩慢慢地举起了他的小手,但是刚刚举到一半却 又放下了,好一会儿又举了起来,再也没有放下。 医生很高兴,马上把小男孩带到里屋,让他躺在床上。小男孩僵 直地躺在床上,看着自己细小的胳膊被针管慢慢地插入,看着自己的 血液一点点地被抽走。眼泪顺着他的脸颊流了下来。见此情形,女医生慌了,忙问他是不是感到很疼,他摇了摇头,但眼泪还是一个劲儿 地往下流。医生开始感到手足无措,因为她总觉得有什么地方做得不 对,但是问题出在哪儿呢? 关键时刻,一个本地护士赶到了这个孤儿院。女医生把情况告诉了这个护士。这个护士来到小男孩身边,俯下身子和小男孩交谈了 一下,不久后,小男孩竟然破涕为笑。 原来,那些孩子都误解了女医生的话,以为要救那个小女孩就必 须抽光身上的血。一想到过不了多久自己就会死去,所以小男孩才哭 了出来。女医生终于明白为什么刚才迟迟没有人出来献血了。但她 还是有一点搞不懂:“既然以为献过血之后就要死了,为什么他还自 愿出来献血呢?”女医生问那个本地护士。 于是那个护士用本地语言问了一下小男孩,小男孩没有丝毫犹 豫,回答得很干脆:“因为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就这一句简单的回答,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友谊需要给予帮助,当你看到别人有困难时,伸出手,给别人 以帮助,哪怕是一份微薄之力,也许就能为自己赢得朋友,赢得友 谊。这里的帮助还可以是广义的,它可以是帮助朋友走出困境,可以 是帮助朋友摆脱痛苦……不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应该给予朋友 帮助,这样友谊才会坚不可摧。如果与朋友相处的时候,只顾自己的利 益,舍不得为朋友多出一份力,那么,这样的友谊是难以维持的。 有个年轻的犹太人叫布赖斯,他想换一份工作,一时又找不到, 闲着没事干,打算回家乡的小县城去住一段时间。但他又怕信息不通,误了找工作的机会,因此在回去之前,请了一群好朋友到餐馆去 吃饭。 等到大家都吃得差不多的时候,布赖斯便趁机说出了自己的请 求:“我想请大家帮我留意一下招工信息。” 一个朋友说道:“没问题,包在我身上,只要我帮你活动一下, 就能很快找到一份轻松的工作。” 朋友们群情激昂,也纷纷向他保证,一有什么信息就马上通 知他。 布赖斯看到朋友们如此热心,含着泪说:“非常感谢大家!等我 找到工作后,再请大家吃饭。” 这时,在旁边一直没有吭声的奥斯拉站了起来,向他劝酒,建议 他回县城开一家店,用心经营,这样既自在又舒服,比找那些工作强 多了。此话一出,现场的热闹气氛顿时没了,大家把目光都投向了奥 斯拉。 布赖斯的心情变得烦闷起来,心想:奥斯拉真不够朋友。于是, 他只将联系电话告诉了其他几个朋友,便垂着头离开了餐馆。 布赖斯回到县城,整天待在家里无事可干,人也像霜打的茄子 一般。妻子劝他在家看看书,写点儿东西什么的,不要总是没精打采 的。可他老想着自己工作的事情,盼着朋友们帮他找到工作后打电话 来。他往往写一会儿东西就会向电话瞧一眼。如果有事外出,一回来 就慌忙地去看电话的来电显示,然而令他感到失望的是,等待他的依 然是空白。布赖斯觉得日子好难挨。 半年后的一天晚上,布赖斯正在房间里看书,这时,奥斯拉带着 一身的寒气走了进来。布赖斯忙给朋友温了酒,责怪他不事先通知自 己,要不然自己就会去接他。奥斯拉说:“你又没给我留电话,我只 好急匆匆地赶来。市晚报招记者,报名明天中午截止,我是专门来告诉你这个消息的。” 后来,布赖斯去报名,最后被聘用了。几天后,他在酒吧请朋友们喝庆祝酒。喝着喝着,其中的一个朋友大声说:“市晚报招聘广告 登出来的时候,我就给你打电话了,是你太太接的。我就知道你一定 能成功,来,我们干一杯。”布赖斯心里掠过一丝不快。接下来,另 一个朋友说广告公司招人,打了好几次电话总是联系不上他。还有一 个说IT通信公司招业务主管,还帮他报了名,打了几次电话都找不到 他…… 每个人都说得非常动听,布赖斯的脸色却越来越阴沉。这时,奥斯拉站了起来,举起酒杯说:“为了布赖斯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大 家都出了不少力。现在大家不说这些,让我们举杯祝贺布赖斯,来, 干!”“对,干!”声音嘈杂而高亢。布赖斯暗地里握住奥斯拉的手 说:“好朋友,干!”泪水在他的眼里直打转,他看着布赖斯,好像 要说点儿什么。但他看看眼前喝得醉醺醺的朋友们,什么也没说。 犹太的社会学家曾说过:“人的一生中,总要经历友情。当你离 开家庭的温暖,离开亲情的呵护时,你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因为你 将获得另一种情感的滋润,这种情感就是友情——友情的地位是仅次 于亲情的。当你在茫茫人海中,认识了一个人,并与他建立起真挚的 友谊的时候,你会感到极大的快乐。从此,你的生活将会充满阳光, 生命也会因为拥有友谊而变得精彩。” 友谊是如此宝贵,你想要得到它,是不可能不付出的,而犹太人从小就知道如何为赢得友情而付出。 本套书不仅告诉孩子做人的道理,还告诉了孩子寓言故事中没有的东西,比如如何生活,并且教会孩子如何思考。社会价值很高。其中,《给孩子的家书》以傅雷写给孩子的家书为基础,是一本教育子女的经典名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著。傅雷夫妇呕心沥血的培养两个孩子,教育他们先成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亦是中国父母的典范及榜样。读懂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一步。《给孩子的塔木德》中的许多道理,是世界共通的、公认的,让孩子学会为人处世之道,是孩子在这个世界立足的根本,《给孩子的人性的弱点》和《孩子的人性的优点》是完完全全给孩子看的书,其中涵盖口才、情感、处世等方面,帮助孩子解决成长可能遇到的问题。不同于成人版,本书内容简单易懂,一目了然,却蕴含大道理,对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孩子好品德有着巨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