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秦汉/亲近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191029/09/20191029091830276.jpg)
出版社: 浙江少儿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5.40
折扣购买: 牵手秦汉/亲近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
ISBN: 9787559712646
韩国“间谍”修造郑国渠 *早在关中(函谷关以西的秦地)建设的大型水利工 程,是战国末年秦国开凿的郑国渠。 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很激烈。关中是秦国的 基地,秦国为了增强经济实力,在兼并战争中立于不败之 地,迫切需要发展关中的农田水利,以提高粮食产量。 韩国是秦国的近邻,在七国中尤其弱小。眼看秦国国 力蒸蒸*上,对其他诸侯国虎视眈眈,一旦秦国打算消灭 其他诸侯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韩国。韩王想来想去,决 定采取“疲秦”的办法。他把韩国**的水利工程专家郑 国派到秦国,让郑国劝说秦王,在泾水和洛水之间开凿一 条大型的灌溉渠,表面上的理由是可以发展秦国的农业, 实际上则是要消耗秦国的物力和人力。 秦王赢政本来就想发展水利,郑国的建议正合他的心 意,很快,这条建议就被采纳了。公元前246年,秦王征集 大量人力和物力,委派郑国主持兴修水渠。 谁知,当工程进行到一半时,郑国的“间谍”身份暴 露了。秦王大发雷霆,要杀郑国。 郑国承认自己是韩国派来的间谍,但他对秦王说:“ 修这条渠对韩国来说只是延长几年的寿命,对秦国来说却 是万代功业。” 秦王想了想,觉得有道理,而且秦国的技术比较落后 ,需要郑国在技术上进行指导,于是,秦王饶了郑国一命 ,准许他继续主持兴修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水渠终 于完工了。 这条水渠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三百余里,可以 灌溉农田四百多万亩,使粮食产量大大提高,促进了秦国 的农业发展,为秦国完成统一大业提供了物质保障。 秦国人为了纪念郑国的功绩,把这条水渠命名为“郑 国渠”。 李斯上奏《谏逐客书》 郑国的“间谍”身份让秦王赢政提高了警惕,他接* 大臣们的提议,下了一道“逐客令”:大小官员,只要不 是秦国人,通通都得离开秦国。 楚国人李斯是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学生,来到秦国后 ,被相国吕不韦留下来做了客卿,这次也要被驱逐。他心 里很不服气,临走前,向秦王上了一道题为《谏逐客书》 的奏章。 李斯在奏章中列举了商鞅、张仪、范雎等人在秦国发 展中所起的作用,指出不分青红皂白就把其他**的人才 通通赶走,对秦国没有好处,反而会助长敌国的威风。秦 王觉得李斯说得有理,连忙命人把李斯找回来,恢复他的 官职,并且取消了“逐客令”。 李斯继续留在秦国,为秦王出谋划策。他劝赢政先灭 掉韩国,以威慑其他**。 同时,有一个叫缭的人也*到了重用,因为他被任命 为秦国尉,所以后人称他为尉缭。尉缭认为,以秦国的实 力,六国中任何一国都无法与之抗衡,但是,如果六国联 合起来对付秦国,后果将难以预料。尉缭建议,先派大批 间谍前往六国,用金钱收买权臣,扰乱六国联合抗秦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