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识读本:电影音乐
作者简介
凯瑟琳·卡利纳克 罗德岛大学英语系和电影学科研究教授,研究重点为电影音乐在不同类型和不同国家电影中的运作。她在电影音乐方面著述广泛,包括《确定配乐:音乐与经典好莱坞电影》(1992)和《怎样歌唱西部:约翰·福特西部片中的音乐》(2007)等,并编有《音乐与西部:来自边疆的音符》(2012)及《银幕之后:声音》(2015)等作品。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电影音乐是做什么的? 电影音乐是做什么的?既然很多读者甚至没有听说过,它到底有什么用?具体事例更容易回答这些问题,分析音乐在某一场景中是如何起作用的,我希望这对大多数读者来说会比较熟悉,比如昆汀 · 塔伦蒂诺的影片《落水狗》(1992)中的严刑拷问环节,这一段的插曲是《深陷其中》。 电影音乐,无论是流行歌曲、即兴伴奏,抑或是原创乐曲,能够实现很多效果。它可以为影片设置背景,把观众带入特定时间或地点;可以带动情绪,营造气氛;可以引起对银幕内外元素的关注,以便理清情节和叙事发展;可以让观众对情节发展加深了解或获取暗示,以引起共鸣;可以揭示角色的动机,有助于我们了解他们的想法;可以渲染情绪,有时仅凭画面、角色不能充分展现情感,观众也无法全面感受。电影音乐可将表面互不相干的画面有机结合,并让其有节奏地展开。当电影音乐实现以上所有功能时,可以令观众忘却电影的技术手段—由一系列二维的图片组成,手段夸张,有时是黑白影像,有时是无声影像—完全沉浸在影片当中。当然,电影音乐也不是总能够实现所有这些功能的。但音乐之于电影实在太重要了,因为它可以同时实现很多效果。 万能的音乐提示 以《深陷其中》为例,这是从银幕中一台失真的老收音机里传出的歌曲,当时的画面是精神错乱的罪犯金先生正在折磨一名身着制服的警察。这是一首斯蒂勒 · 惠尔的摇滚歌曲, 1970年代在十几岁的青少年当中红极一时,而在电影播出的时代早已不再流行。然而,在影片《落水狗》中,这首歌曲正体现出电影音乐如何主导观众对电影的反应。 电影音乐最主要的作用是营造气氛,引导观众的反应。对于不得不观看拷问场景的观众来说,似乎相当紧张。歌曲《深陷其中》最有趣的一点是,它让观众感到轻松,并且远离暴力。使这首歌听上去轻松的主要原因是—曲调欢快,节奏传统,歌词老套,和声简单,不出所料—所有这些有效地掩盖了场景的恐怖,消除了紧张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不舒服的讽刺感觉。事实上,音乐调节气氛的功能是如此显著,以至于当金先生临时走出仓库,离开拷问场景,歌曲声消失的时候,气氛急剧变化。为残忍画面配浅薄乐曲以达到讽刺效果的导演不止塔伦蒂诺一人,斯坦利 · 库布里克在影片《发条橙》(1971)中首创了这一手法,他为一段逼真的谋杀场景配了《雨中曲》。事实上,为暴力场景配欢快乐曲的手法已司空见惯,《纽约时报》在1994年为这一现象所写的评论文章标题就是“节拍轻松,尽情折磨”。尽管如此,影片《落水狗》中残酷画面和欢快乐曲的完美结合仍不失为成功典范。为观众所熟知的歌曲,可以非常有效地实现某种特定效果。其实金先生在影片中已经告诉我们关于这首歌曲所需要知道的东西了—“听过 K-比利的《70年代的超级声音》吗?”—播放歌曲的人介绍说它是“迪伦式流行摇滚舞曲中最受喜爱的”。我们很少有人记得 1970年代,但如果我们记得,就会激活记忆中的特定联想:“我”一代的乏味无趣和肤浅冷淡。对于有这些联想的观众来说,歌曲的老套乏味愈发明显,同时,由老套乐曲和可怖场景这种令人不安的组合所营造出的讽刺意味愈发强烈。歌曲开头是这样的: 好吧,我不知道今晚为什么来这儿, 我有种不好的预感。 第 一 段 的 后 面 两 行 分 别 以“椅 子”(chair)和“楼 梯”(stairs)结尾,压了近似韵,将这些日常用品与导致焦虑的动词“受惊吓”(scare)和“跌落”(fall)放在同一个上下文中。这一小节以朗朗上口的歌词结束时,更加失去了韵律: 小丑在我的左边, 小丑在我的右边,我在这里, 深陷其中。 歌词—被观众和角色同时听见—又给影片增加了一个维度。同时在场的还有橙先生,他是假扮罪犯同伙的卧底警察,伤势严重,苟延残喘,身上有qiang。虽然也在现场,但橙先生不是故事叙述的焦点,仅仅作为背景,有几个镜头而已。很有趣的一点是,歌词让观众注意到橙先生的存在。事实上,“有种不好的预感”是说橙先生发现自己“深陷其中”。这样一来,歌曲不再是仅仅为了配合影像达到讽刺效果的手段,歌词让观众更加深入了解当时复杂的情节。橙先生深陷道德两难的境地:他应不应该暴露身份营救那个警察?还是牺牲警察以完成诱捕行动,把犯罪团伙一锅端?塔伦蒂诺说,观众其实也被“困”住了:“你们被困在那里,影片不会帮你们摆脱困境。警察忍受痛苦的每分每秒,观众也不好受。” 歌曲《深陷其中》通过营造气氛引导观众的反应;歌词的内容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向橙先生,同时,从观众的角度给出了诙谐的评论。但这首歌还有更多其他的含意。电影音乐可以洞悉角色内心。正是金先生自己打开收音机,为那拷问场景播放轻快的伴奏,并随之起舞。我想,比起对白,音乐更加自然、更加有效地表现出金先生施虐狂的本性。金先生称折磨警察很“好玩”,可正是音乐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他精神错乱的状态。 另外,电影音乐塑造观众的看法。视觉表现手法可能很模糊笼统。例如,金先生的表情真的可以表现出他施虐狂的本性吗?或者也许表现出他的精神错乱,或者也许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眼神?电影有一系列手段实现叙事效果,包括表演、对白、场面调度和摄影手法,以及特定的剪辑。然而,音乐是各种手法中最为有效的。正是奔放欢快的乐曲同严刑拷问场景的结合,让观众从金先生的面部表情中看到了他施虐狂的内心世界。 电影音乐同样可以在观众与银幕之间创造共鸣情感。当我们体味到角色或事件中的情感时,就会更加投入。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影会显得更切身、更真实。音乐在电影中是传递情感的最有效手段,让观众同银幕中的角色产生共情。在这个特定场合最有趣的一点是,音乐是如何做到让情感共鸣复杂化的。原本观众应该同情受虐的警察,这首歌却让大家同杀人狂建立了更多的情感联系。 更重要的是,自然的节奏和朗朗上口的旋律使欢快的歌曲颇具感染力,以至于影片中的场景也欢快了起来。塔伦蒂诺说:“听见吉他演奏,你立刻陷了进去,用脚打起了拍子,欣赏麦克 · 马德森[金先生]的舞步。紧接着,突然发现,太迟了,你也成了共犯。”这是一种罪恶的乐趣,整个场面变得如此暴力,再也不令人愉快了。音乐让我们在暴力中获得快乐。如果说我们感到很矛盾,这实在远远不足以形容我们的感受。是音乐,或许主要是音乐,营造了这种矛盾的感觉,让观众有罪恶感,在很大程度上为这部影片营造了引以为豪的“炫酷”心理动力学气氛。 每当席琳·迪翁的歌曲《我心永恒》响起,我们的脑海中便会立刻浮现出电影《泰坦尼克号》的经典画面。电影音乐似乎总能在观众与银幕之间创造情感共鸣。然而它的功能还不止于此,它还可以为影片设置背景,给观众提供提示,甚至为你揭示角色的动机。但作为观众我们总是沉浸在电影情节中,似乎忘却自己已然受到电影音乐魔法的蛊惑。本书为你揭开电影音乐背后那些只有导演和作曲家才掌握的奥秘,并带你领略电影音乐历史的百年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