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视野里的中国画家/看中国艺术译丛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画家/看中国艺术译丛
作者: (法)拉斐尔·佩初兹|译者:朱子仪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画家/看中国艺术译丛
ISBN: 9787521710199

作者简介

拉斐尔·佩初兹(1872—1917),法国远东艺术史专家、艺术收藏家、受聘大英博物馆东方版画与绘画分部。著有《中国画家》《远东艺术中的自然哲学》等,译有《芥子园画传》等。

内容简介

唐代绘画 唐代是中国佛教极其重要的时期。当时在佛教绘画方面有着卓越表现的画家中,吴道子处于第一位。他作为中国顶尖绘画大师之一名留史册,有关他的传说还在继续为其具有的天才添枝加叶。虽然他的作品非常可能已全部被毁掉了,但靠摹本、12世纪的石刻和木刻的帮助,我们还是可以对这位画家的艺术构想有所了解。他好像是中国观音形象的创造者。观音是佛教宽容慈悲的化身。画中的她穿一件褶皱漂亮的朴素而宽大的衣服,有褶的布盖住她高高的发髻,表现出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无限的仁爱。 如果将书面记载提供的分析与这些巨大的造型艺术作品的片段放在一起,我们就能较为确定地阐明吴道子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的位置。文献称他笔下的线条富有活力,轮廓分明的形体在呈现宗教热诚这一点上达到了令人惊奇的完美统一。他坚持只使用表现力极强的墨线,不准自己使用任何颜料,不管是在画面的边边角角还是突出位置,因为颜料的使用将损害他质朴的画法,而质朴是其绘画特别能打动人的根源。不过为了充分评判由吴道子引入中国绘画的新理念的价值,有必要准确认识这种技巧的性质,因为这种技巧在唐朝初期的7世纪至8世纪得到广泛使用。 当时盛行分析性的、精心的、注重细节、经过深思熟虑的描绘,这种情况在各个时期富有创造性的作品诞生之前都是很常见的。这种技巧需要使用两种基本画法:一种被称为“双勾”,另一种被称为“单描”。双勾画法主要用于描绘风景中的植物,也就是用对向接合的两条墨线画树枝或叶子的轮廓线,这么被围起来的空间用颜色填满,任何结构上的特征(比如树上的节瘤和叶子的细脉)随后再加上去。单描画法是用单条墨线勾出所绘对象的轮廓,然后在围起来的空间填上颜色。 如果说这类分析性的画法有时会导致精细到极致,它却并不显得矫揉造作。纵观整个发展过程,唐代艺术以其绚丽多彩感为特征,一旦对外形的研究走到了尽头,这种类型的作品就必定被取代。吴道子从这些前辈的作品中受益。由于将单一笔触、?气势、线条的不拘一格特征,与色调的值和流动性相结合,他让阴阳两个元素达到了极度统一,使所描绘的一切体现这种基本结构的全部魅力。但我们必须明白这种耐心的对外形的探究并不只存在于某一位大师的成长之中,?其结果必然是掀起一场自主的运动,中国近代绘画的根源也可以追溯到这里。 据文献记载,绘画有两个分支,一个是北宗,一个是南宗,这种分裂发生在唐代。“北宗”和“南宗”这两个术语一定不要从字面上去理解,它们只适用于描述8世纪时摆脱那种要求对外形仔细研究和明确定义画法的新画风。北宗的画风强烈、激情、大胆,南宗的画风忧郁、梦幻。中国的北方典型中饱含游牧民族的元素,与之相对的是中国的南方典型,他们是先前古代文明的继承者,处于道教传说和道家哲人玄奥梦想的影响之下。 李思训和他的儿子李昭道被认为是北宗的创立者,归在他们名下的画作所显示的特点一直保留到明代的北宗绘画之中,其中那一点野性在元代某些大师的笔下显得尤为突出。最初,在呈现辉煌和准确性的同时,北宗风格坚持某种精致的线条,后来其线条则用硬朗和有力的笔触描绘,色彩强烈,用的几乎是纯色。 相比之下,南宗风格用的是中间色调,给人有所保留和刻意抑制的感觉,在着力均等的情况下,这种画法的作品有时更有魅力。线条柔和,隐没在阴影中,色彩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呈现,跟北宗风格中近乎粗鲁的强调相比,它通过明暗对照法和不显山露水的和谐来表现。 南宗风格的创立归在8世纪伟大的风景画家王维的名下,再没有比用墨汁作单色描绘更能体现其旨趣的了。据文献记载,他是第一个这么画画的人。?这形成了在中国和日本被称为?“文人画”的类别,实际上跟书法相当接近,描绘对象的明暗和相对色彩的变化,都要靠水墨的浓淡。王维似乎在探索既流动又飘逸的空气透视的过程中,?主要从明暗对照法出发来处理黑白单色画法。像后世画家那样把对线条的强调作为规则,把多种形式综合起来(有时显得有点过分),似乎这一切都源自王维的作品。似乎王维还让书法技艺闯入了绘画领域。 我们在王维那里看到,风景被当作一种特殊的主题来对待,并有其自己的处理方式。正是王维发现了把握远近景物色彩、形状清晰度和明暗度的原则,正是他构想出空气透视的法则。体现其风格的画作都由一种主色来实施(中国人称为“青绿”),这种矿物色彩不同的明暗从孔雀绿延伸到石青蓝。这就是王维的风格被称为“青绿”的原因。 他用浅蓝色描画远处的风景。群山在背景中形成屏障,成片的树木在远处不见了踪影,这些都用蓝色来表示,将远处的景物与天空的层次相调和。随着向前景推近,?色彩开始接近正常用色,蓝色微妙地分出等级,在树木茂密的山坡中过渡为一种鲜亮的绿色,并在描绘树木枝叶的时候变成自然的本色。高山的山脚弥漫着雾霭,遮住了景物的轮廓,更强化了无限的空间感。 不过当一位大师对色彩明暗度和相对值的研究达到这种程度,必定不仅认识了色彩元素本身,还认识了色彩能够表现的各种色调。?从这种认识到中国水墨黑白绘画只有一步之遥,史料证据显示王维走出了这一步。借助简单的黑白对照,通过明暗度和阴暗等级,他努力创造曾能用“青绿”表现的同样的氛围感和空间感。?没有原作留存下来告诉我们他取得成功的程度,但借助于宋代受他启发的水墨画,可以猜想那些早已遗失的艺术品所显现的这场业已完成的变革的重要性和倾向。 还有一位大师的作品能足够准确地说明唐代绘画史的另一个方面,他就是韩幹。韩幹生活在8世纪中期,作为画马高手而为人称道。 汉代的石雕,还有令人赞叹的唐朝昭陵六骏,体现了3世纪至7世纪艺术家的手法,他们研究并能描绘马的姿态。因此当我们看到在8世纪出现一位杰出的动物画家时,并不感到惊讶。毋庸置疑韩幹不是第一位。文献记载中保留了好几个他的前辈的名字,但一个画派创立者的荣誉却要归到他的名下,可能我们说的只是一场以他的名字为标志的艺术运动,他并不是这场艺术运动唯一的代表。 但韩幹和聚集在他周围的不知名画家的创作宣示了一种富有影响力的传统,一个基础牢固的动物画家流派,他们获得了显赫的声誉。它注定要对元代画马的画家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在此之后,当这个伟大的传统在明代的风格主义潮流中显现逐渐消失的迹象、变得令人腻烦和缺乏生气时,它仍保留了足够的力量,始终透显出在那些伟大时代所获得的精神和活力。 以花卉、鸟类以及植物、昆虫为对象的绘画在这个时代似乎已经创立了。经过前面提到的细致分析,画家按照双勾和单描的方法来描绘花卉和植物,捕捉鸟类极微妙的动作,研究昆虫的基本结构。 因而我们看到中国绘画已朝各个方向继续进行探索,解决在其发展路径上遇到的问题。它吸收外来的影响,改变了有关神灵的观念,找到了一种新的形象。它给予风景的描绘以整套的空气透视画法,?并形成了北宗和南宗两种基本风格。画家是具象大师,其思想已主宰形式,因而能够自由地加以表现。 大家小书,东画西说。本书是“看中国”艺术译丛中的一本,本丛书致力于将中国艺术纳入更广阔的视界,以更高、更专、更全的视角,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者是知名汉学家沙畹的学生、远东艺术史家佩初兹,本书是他获“儒莲奖”的作品。“儒莲奖”有汉学界诺贝尔奖之誉,本书在西方的地位不言而喻。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将中国古代绘画置于视界绘画史的舞台,是了解中国绘画艺术的佳作。 收录大英博物馆东方绘画馆馆长劳伦斯·比尼恩所作作者小传。 独家收录“海外博物馆收藏中国名画一览”,让你足不出户,了解世界各大博物馆珍藏的中国名画。 精选150余幅中外名画随文插图,全彩印刷,内文选用进口瑞典轻型纸,裸脊锁线装帧,可读可藏。 为什么要读一本西方艺术史家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书?!本书将解答所以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