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火的秘诀(养生大讲坛)

不上火的秘诀(养生大讲坛)
作者: 赵熠宸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6.90
折扣购买: 不上火的秘诀(养生大讲坛)
ISBN: 9787506766357

作者简介

赵熠宸,毕业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公共健康硕士专业,国家高级营养师。现就职于陕西省中医医院体检养生科,从事临床营养及中医治未病工作,专业擅长各年龄段人群、特种病的营养保健和中医养生,并在西安电视台《健康那些事》栏目担任客座嘉宾。

内容简介

最近,李大妈很苦恼,她经常会感觉自己口苦、 口干,说话还有一股味,而且大便干燥,头昏,心烦 意乱,坐不安,睡不稳,医生说李大妈是“上火了” 。 我们知道“火”就像我们身体里的太阳,如果离 开它,人就犹如一具没 有生机的“行尸走肉”,寿命也不会太长。然而,任 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过 犹不及好处也会变坏处,火虽然是我们人体的“好东 西”,可是多了也会动摇 人的“健康”根基。 许多人会认为,这样说也许未免小题大做,“上 火”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 十分常见的小毛病,犯得着这么大惊小怪吗?然而, 在传统中医看来,上火 却是件大事,尤其是经常上火,它会引起全身脏腑功 能失调,破坏原本的“阴 阳平衡”,令疾病丛生。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仔细看看引起上火的具体 症状以及给人身体带来的影响,就知道中医为什么这 么重视“上火”问题了。 “火”根据“上”的不同的表现部位,它的症状 也不尽相同,按图索骥我 们可以知道身体的哪里出现了问题。举个例子讲,像 心火旺盛的人,则会表 现为低热、心烦、口干,或者反复的口腔溃疡、牙龈 肿痛,易怒;肺火则会 有干咳少痰,咽部疼痛声音嘶哑等症状;胃火则表现 得更多,像腹胀、便秘、 大便干硬、饭量变小等等;肝火则表现为一个人情绪 特别容易激动,头痛、头晕, 眼干,口苦、口臭、尿黄、便秘等;肾火,则会出现 头晕目眩,耳鸣耳聋以 及腰酸酸软,遗精盗汗等症状。 那么,说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上火呢?中医认 为,一般是由于人的情 志不舒,情绪波动过大,以及受凉、伤风还有中暑, 或者过多的食用辛辣刺 激的食物,像经常吃麻辣烫、涮火锅,贪吃狗肉都会 引起上火,另外作息时 间不规律,缺少足够的睡眠也会引起上火! 如果放任“上火”而不去积极“灭火”,久而久 之,就会引发各种慢性疾病,尤其是对于有心脑血管 疾病的中老年人来讲,上火会加重病情,后患无穷。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杜绝不良的生活 习惯,发现“上火”,正确去火,以免“上火”动摇 我们健康的根基,令疾病乘虚而人! 实火和虚火对健康有多“伤” 人的生命伴随火的始终,有火则生,无火则灭。 这是正常意义的火,可 如果超过了这个范围之内,身体的火“过多”、“过 旺”,就会在五脏六腑各个 脏器中,出现红、肿、热、痛、烦等具体症状。 中医将火分为“实”、“虚”两种。那么,什么 是实火呢?实火一般是受 到外界风、寒、暑、湿、燥、火,令五脏六腑的功能 失调引起的,来势汹汹, 一般表现为面红目赤,口苦、口干、口唇干裂,口腔 溃疡、咽喉肿痛、便秘、 尿少、烂嘴角,牙痛、流鼻血等症状。 虚火则是由于身体久病劳伤过度,导致虚弱生内 热,内热引起虚火。一 般病情比较复杂,表现为全身潮热汗出,身倦无力, 喜热怕冷,手足心热或 者手足冰冷,形体消瘦,头痛失眠,以及尿清便溏等 症状,虚火一般症状表 现不明显,经年累月,想要去火难度也比实火大。所 以,中医治疗上火,一 般先分清虚实,再进行诊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不能一概而论,不然只 会越治越重,贻误病情。 不管是实火还是虚火,人们都应该认识到它是威 胁人们健康的隐形“杀手”,虽然这个“杀手”有时 可以不太冷,但是它所产生的杀伤力却十分严重。 目前在临床上,不只是中医十分看重“上火”问 题,认为它是一种疾病, 需要认真治疗;现代西医也已经证实,“上火”的根 本原因是微循环不足,细 胞所需的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的输送与供给,人体内 的代谢废物也不能及时 排出,引起一系列的功能障碍。轻则会引发急性感染 性疾病,如急性咽喉炎, 口腔溃疡,眼睑炎以及结膜炎,还有尿路感染等等, 重则会引发高血压、结核病, 自主神经紊乱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等。 那么,如何治疗实火和虚火呢?除了请中医为我 们诊断开方外,我们自 己也可以尝试用食疗的方法去医治上火。一般在食物 的选择上,要尽量吃一 些“苦”味的食物,如苦瓜、杏仁、苦菜、芹菜以及 喝苦丁茶等,这些食物 天生就是“火”的天敌,可以自然消火。另外,还可 以适当的食用西瓜、苹果、 草莓以及牛奶等,可以平火补钾,清热去暑。 火也“内”“外”有别 自然界四季表现各有不同,春暖夏热秋凉冬寒, 这是大自然四季气候变 化的规律。在中医理论中,又有风、寒、暑、湿、燥 、火这些邪气的变化, 也就是中医常提到的六气。其实,自然界这六气如果 在正常范围之内,人体 都可以适应。但如果六气的变化太过,就会超过人的 适应能力,形成六种致 病因素,也称之为“六淫”。其中,火就属于六淫之 一,由火邪引起的热证, 也叫作火。 除了火邪以外,其他五种邪气(风、寒、暑、湿 、燥)侵人人体后也会“五 气化火”,形成火邪,这就被人们称之为“外火”。 举个例子讲,如遇风寒人侵, 人体会出现如发烧、身体不出汗,此时如果喝姜汤, 盖好被子发汗后,将外 来的风寒驱逐出去,感冒自然就好了;夏季如暑邪入 侵,会引起大量出汗导 致身体缺水,人们会出现口于、面红、头晕的中暑症 状,其实这也是外来之火。 其实,外火很简单,由外部环境引起的上火都属于“ 外火”。 那么,什么是内火呢?火不仅可以从外界而来, 人体内在也可以生火, 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内火。内火产生的原因多是由 于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 使人体内的阴阳失衡,阳气过盛,产生诸如肝火、心 火、脾火、胃火、肾火 等等,造成这种原因与中医讲的“五志化火”有关系 ,“喜、怒、思、悲、恐” 这五志如果太过就会形成内火之症。例如,大怒伤肝 ,惊恐伤肾、思虑伤脾, 过喜伤心,过悲伤肺等。由于人的情绪波动较快,会 使人体的气血运行不畅, 积聚阻滞,热邪灼伤脉络,导致“气郁化火”,也就 会出现心火、肝火、脾(胃) 火、肺火、肾火等内火之证。P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