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实)

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实)
作者: 叶永烈
出版社: 天地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4.30
折扣购买: 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实)
ISBN: 9787545536621

作者简介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 主要著作为“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反右派始末》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运动”的全过程;《“四人帮”兴亡》及《陈伯达传》、《王力风波始末》是中国十年文革的真实记录;《邓小平改变中国》是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景式纪实长篇。此外,还有长篇自传《华丽转身》、《出没风波里》:《用事实说话——我的采访手记》、《走进历史深处》以及《他影响了中国——陈云》、《中国改革第一将——万里》、《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钱学森》。 作者也致力于“行走文学”的创作,著有“叶永烈看世界”20册,包括《美国!美国!》、《我在美国的生活》、《三探俄罗斯》、《米字旗下的国度》、《如画北欧》、《樱花下的日本》、《大陆脚游台湾》等。

内容简介

红色“福尔摩斯”出了好点子 时间如东逝的流水。在历史的长河中,追寻昔日闪光 的浪涛,往往颇费周折…… 1950年初秋,金风驱走了酷暑,在上海市中心一条并 不喧嚣繁华的马路一黄陂南路一一男一女缓缓而行。那女 的东张西望,在寻觅着什么;那男的跟在她的后边,总是 保持半米的距离。 那女的49岁,一身蓝布衣裤,一头直梳短发,最普通 的打扮。然而,那精心修剪过的一弯秀眉,那双秋水寒星 般的眼睛,风韵犹存,看得出曾经沧桑,非等闲之辈。 她叫杨淑慧,写信或写文章署“周杨淑慧”。她的知 名度并不高。不过,那个冠于她的名字之前的“周”—— 她的丈夫周佛海——却是个名噪一时的人物。在汪精卫伪 政府中,周佛海当过“行政院副院长”(相当于副总理) ,当过“财政部部长”,当过“上海市市长”,是一个声 名狼藉的大汉奸。1948年2月28日,周佛海病死于监狱之中 。 那男的34岁,穿一身蓝色干部服。他在出门前脱下了 军装,摘掉了胸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标牌。瘦瘦的他 ,戴一副近视眼镜,举止斯文,倒是一派知识分子风度。 他姓沈,名之瑜。虽然他的子女也姓沈,但其实他原 姓茹,名志成。他的胞妹茹志鹃后来成了中国的知名作家 。 他本是画家刘海粟的门徒,1935年就读于上海美术专 科学校。1937年毕业后,他留在这所美术学校当助教。战 争的烽火,烧掉了他的画家之梦。1940年,他离开日军铁 蹄下的上海,来到浙江西南偏僻的遂昌县,在那里加入了 中国共产党。从此茹志成改名沈之瑜——因为茹是中国的 稀有之姓,他不改名换姓很容易使弟妹受到牵连。不久, 这位画家进入苏中抗日根据地,在那里当起参谋、文工团 团长来。此后,他在陈毅将军统率之下,进军大上海。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他是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文艺处干 部。 沈之瑜跟杨淑慧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如今,他与她怎 有闲工夫徜徉在黄陂南路上? 事情得从几天前的一个电话说起…… “你马上到建设大楼来一下。”沈之瑜接到了上海市 委宣传部副部长姚溱的电话。 姚溱其人,曾以笔名“秦上校”“丁静”“萨利根” 活跃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报刊,尤以军事述评为世 瞩目。外界以为“秦上校”必定是一员武将,其实他乃一 介书生。他18岁加入中共。1946年,25岁的他在中共上海 地下市委负责文教宣传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 被任命为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从1959年起,姚溱 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1966年7月23日逝世。 沈之瑜奉命赶往位于上海福州路上的建设大楼。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处成为中共上海市委的办公大楼, 中共上海市委的首脑人物陈毅等都在那里办公。那时,只 要一说去建设大楼,便知是去中共上海市委。 当沈之瑜一身军装跨入姚溱办公室,姚溱当即把中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