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佐木常夫高效工作法
作者简介
佐佐木常夫,现任佐佐木常夫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944年出生于日本秋田市。1969年从东京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后进入东丽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在同批高层(文职管理类)中拔得头筹就任东丽集团董事。2003年担任东丽经营研究所所长。曾任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理事、政府审议会委员、大阪大学客座教授等职务。被奉为平衡家庭工作的典范,其著作颇丰。代表作品有《给基层主管的37封信:恭喜你升上经理了》《送给工作的你25句话》《坚强工作,温柔生活》《学会说话》等。
内容简介
跻身管理岗位是你更高的追求 最近有调查称,有60%的年轻人不愿意晋升管理层。理由是薪资收入与工作的努力程度不成正比,占用大量的私人时间,安逸自由的生活令自己毫无信心担当重任。新人们丧失工作的激情,行家老手们得过且过的恐怕不在少数。 我认为,这些理由都没有看透问题的本质。 出人头地、升职立言,便拥有了掌控一切的权力。自由决定工作方式,合理安排工作进程,减少加班以确保充沛的私人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增加薪资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事实上,我对这种高度自由的统筹安排深有体会。晋升科长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减少会议,集中力量专攻重要业务,并且成功形成了每天下午6点准时下班的惯例,缓解了长时间劳动的疲惫,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创造了不错的业绩。 忙碌辛劳是对管理工作的偏见。只有拥有管理的权限,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合理地安排一切。这不正是人皆向往的工作方式吗? 同样地,人们总是给公司一把手的工作贴上“责任重大”“日理万机”的标签,却很少能真正理解权力的作用。责任重大不假,职位上的优待更是人人称羡。顶级的薪资收入,独立齐全的办公室,细致周到的秘书,掌控万般的权力。一旦成为最高层,便可独享这些特殊的待遇和服务,那些各部门的头头脑脑也只能望其项背。 出人头地,晋升高层,会给你的职业生涯带来莫大的好处。管理岗位本来是一份位高权重、薪资丰厚的理想工作,却因为不善此道的人给予了一个错误的示范,导致现在的年轻人对管理职务退避三舍。 管理岗位不等于忙碌辛苦,这片更加广阔的天地欢迎你的到来。 不要吝啬对领导的赞美 试想一下,领导究竟希望获得一个什么样的部下? 完美的听众或者言听计从的执行者,做出成绩为自己长脸的员工,或者言辞谨慎、充满敬意的下属。可能这些都符合领导的要求吧。 然而,领导的内心真正想获得的其实是部下的仰慕。 大家不如站在领导的角度试想一下。如果自己身处高位,手下有两名员工。一名服从安排,业绩优秀,但对自己毫无仰慕之意;而另一名业绩马马虎虎,但对自己充满仰慕之情,作为领导的你会更加看重哪位员工呢? 毫无疑问,当然是培养提拔业绩马虎崇拜自己的那位部下。这样一来,就不难理解自己领导的想法和心情了。 因此,不管是否擅长与领导打交道,言行举止中透露出仰慕之情是同领导最好的共事之道。夸奖对方的优点,如“不愧是有多年经验的老领导了,您的提案太棒了”;表现自己的不足,如“与您相比,我还差得远呢”。如此,投以仰慕崇拜的信号,真切地打动对方的内心。 可是,领导又不傻。之前从未表露仰慕之意的部下突然谈吐间对自己充满溢美之词,岂不显得太刻意了吗?万一领导转念一想,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自己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这些担心,大可不必。人通常都会高看自己三分。即使哪天有人突然对自己献殷勤,都会归结为自身的人格魅力。不仅不会以恶意来揣测对方,还会心情大好地认为自己必有征服他 人的长处。 所以,领导都喜欢听部下对自己的赞美之词。这种情绪化的表现看起来就像小孩子一样,但是有意识地利用这一点,赞美领导,讨得欢心,使他成为自己强有力的后盾,这一点十分重要 三年宏图,始于足下 上一节建议大家按年度总结经验、制订计划,然而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对同一份工作的计划展望基本设定为三年最佳。因为如果在同一个岗位工作了三年之久的话,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也已没有太多成长进步的空间。 我的看法是,应站在管理发展公司的角度去见识更多的岗位,为未来的成长积累丰富的经验。所以,一个部门顶多以三年为展望期限,思考自己在这三年要突破的事项和力争的成果。 要想在这个岗位好好利用三年时间做出成果的话,就必须锁定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的年度目标,有条不紊地按计划执行。 我在进公司的第20个年头接手管理营业事务。新官上任三把火,一到任就立刻考虑改变供应链陈旧低效的现状。当时我所管事项的供应链环节较多,既得利益捆绑严重,人人都想从中分一杯羹,改变现状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 因此,为了实现供应链的高效化,我制订了三年内分三步走的计划方针。第一年针对全新的流通渠道设计好大体框架,走访客户并寻求理解和支持。第二年确定公司业务和格局,网罗人才,吃透每一步发展流程和步骤。第三年以前两年制订的计划为蓝图,在预定期限内着手成立公司。 就这样,把三年时间切割为更小的三等份,制订相应的中期计划,自然就能把每一年度的目标落到实处,争取有限时间的价值最大化。 当然,未必所有项目都能在三年内实现,然而相较于一时兴起的方案和凭感觉的操作,以三年为期,分成小目标逐个攻破更能高效地利用有限的时间。 如何更好地完成职业生涯,方法不是只有一个。也可以固守一个岗位,钻研成为该领域的专家,然后再图高位。如何选择取决于个人自身的考量。无论选择哪一条道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都不可取,分阶段按时完成目标的工作态度才能更加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建议各位用三年的小目标去实现三年的大宏图。 紧抓主要工作,清除无用业务 职场如战场,分秒必争。那么,在高效利用时间方面,最应该注意的地方是什么? 那就是彻底清除掉无用的业务。只要做好了这一点,工作量就会显著下降。 也许有人会疑惑,无用的业务当真有那么多吗? 那么,我们来做个试验。大家试着用列表的方式整理出自己团队内部的工作,按重要程度的高低分为五个等级来进行判定。如此便会发现,大部分工作的重要程度只有两三个等级,能达到五级重要程度的工作少之又少。 我在39岁的时候升任科长,刚刚迈过不惑之年的门槛又逢妻子生病入院,在医院、公司、家的三点奔波中迫使我必须在下午6点准时下班才赶得及回家照顾三个未成年的孩子。为了能够按时结束一天的工作,我试着将公司的业务按重要程度分为五个等级。 我调查了过去一年内的业务周报,详细了解谁做了什么工作,并且做到了何种程度,以此作为工作重要程度可视化的依据。 最终得出结论,重要程度五级,即应优先考虑的重要工作只占全部工作的两成而已。 也就是说,只要高质量地完成这两成事务,就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成果。同样地,剩下的八成事务也可以顺理成章地一并解决。 那么,为什么工作中存在如此多的资源浪费呢? 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在没有明确该事务所花费时间的情况下盲目开展工作。凡事听其自然,那么耗费的时间将会远远超过本来需要的时间。 二是在业务目的不清晰的情况下贸然展开行动。领导指示不明确,部下干活自以为是,每个人没有妥善把握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各位仔细想想,这样的场景是否习以为常? 所以,要想高效利用时间,请大家从分清工作主次开始吧。 充分利用“黄金3小时” 时间要好生计划着用才能将其利用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众所周知,“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如同金钱一样珍贵,理应妥善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说,预先计划安排好可支配的时间不失为一种管理时间的好方法。 如果决定按计划分配使用时间,那么一旦预感到时间不够,就会失去节奏,手忙脚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工作中就会充满紧迫感,时刻考虑如何有效地分配利用,分秒必争,不 敢浪费。 如何才能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利用时间呢?其秘诀就是,尽量安排在所给期限时间的三成时间内完成任务。 假设有一份重要的企划书必须在一周内完成。扣除在会议、出差上花费的时间,那么可以估计留给自己的可支配时间大约只有10个小时。 然而,到此还不能乐观地认为这10个小时能够完全为我所有,因为一些突发情况,如接待没有预约的客户、接听其他公司的来电、应对领导的召唤等,将会耗费掉七成的可支 配时间。 或许有人会觉得七成会不会估计得太多了,但是鉴于以往时间不够的经验,必须做好“可支配时间只有三成”的思想准备,才能确保万无一失。这一点,大家应该感同身受了吧。 为了有效利用这三成的可支配时间,如果我手里有亟待解决的工作,就在自己的日程里为自己腾出时间,充分利用时间碎片,钻进会议室或咖啡馆处理紧急事务。妥善利用短暂的可支配时间,可以确保集中一致地完成工作,从而达到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目的。 这个方法的重要之处不是消极地担心“只有三成时间可供支配”,而是积极地思考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三成时间。 所以,不要对那理想情况下的10个小时抱有幻想,到手的也不过3个小时而已。但是充分利用这3个小时就将真正为我们打开高效工作的大门。 跳槽创业必须敢想敢闯 只要领导还是同一个人,自己继续按部就班地在现在的公司干下去,就很难得到认可和赏识……莫非这就是你的那位同事想要跳槽的原因?如果跳槽的理由仅限于此的话,未免太过草率。这个时候,不妨再一次反躬自省,找一找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长期得不到重用。 社会上屡见不鲜的跳槽理由通常是“在这个公司得不到器重”。然而,以我所见,当今社会广泛存在着一种只计较个人得失的病态心理,只要公司不够器重赏识自己便立马辞职走人。如果基于这样的心理跳槽绝非明智之举。 能力得不到认可,意见主张得不到采纳,晋升成长看不到希望……如果跳槽者带有这种个人中心主义倾向严重的病态心理,那么即使去了新的公司,也会再次心怀不满,最终陷入自我诉求得不到满足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这种危险的心理征兆可能在那位想跳槽的同事身上已经初现端倪,最好劝他多花点时间平心静气地重新审视。虽说对现在的公司早已满腹牢骚,但这里毕竟是自己多方权衡、慎重选择,并且兢兢业业付出了心血和汗水的地方啊。 不过,如果经过反复慎重的考虑后发现即便前途未卜,仍然愿意奋力一搏,那么无论结果怎样,这次跳槽都值得一试。 我在东丽公司任职期间,有一位女性下属为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向领导提出了辞呈。细究其原因,她的直系上级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但我认为本次事件尚不至于严重到辞职的地步,于是极力地劝导和阻止,终于暂时打消了她要辞职的念头。 但是,这位下属去意已决,最后仍然提出了辞呈。因为她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梦想是从事法语书籍的翻译工作。在下定决心离开公司后,她接手翻译了一部卷帙浩繁的法语巨著,并克 服困难成功付梓。 如果意欲跳槽的各位都像她一样,目标明确,胸怀大志,那么这样的跳槽也是值得鼓励的选择。 另外,自主创业也同样需要类似健康的心态。 创业所需要的心理建设比跳槽难上百倍,资金渠道单一,投资风险越大,越是举步维艰。但是,如果你充满干劲且自信其经商才能的话,也同样值得勇敢尝试。 我的熟人当中有一位成功的年轻创业者。从他成功的创业事迹中可以看出至少有三个能力在艰难的创业工作中不可或缺。1.预测及市场调研能力;2.全局性灵活使用信息技术的能 力;3.沟通能力。 然而,他并非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物,也不是那种成熟稳重、懂得利用自己优势吸引对方的老练之人。但是,他好几次带着计划书来找我商谈项目,通过我对他的观察,他言谈间透露出的不畏困难、志在必得的坚韧耐性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所以,这些成功的跳槽者和创业者的事例告诉我们,跳槽、创业绝非易事,但是志在必得的野心和迎难而上的顽强意志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到达向往的终点。 ★开启断舍离思维方式,当舍则舍,为你的工作做减法! ★拒绝拖延,全面提升你的工作效率! √□充分利用“黄金3小时” √□紧抓主要工作,清除无用业务 √□拙劣的创新不如高超的模仿 √□惜时如金,避免加班 √□务必在三分钟内陈述意见 √□学会聪明地拒绝 √□远离低效冗长的会议 √□口头奉承不如踏实肯干 √□避免剽取别人的时间 …… ★畅销书作者佐佐木常夫将为您带来生活工作方式的大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