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普大师写给孩子的趣味数学/科普大师趣味科学系列

世界科普大师写给孩子的趣味数学/科普大师趣味科学系列
作者: 编者:龚勋|总主编:邢涛
出版社: 浙江教育
原售价: 19.80
折扣价: 10.90
折扣购买: 世界科普大师写给孩子的趣味数学/科普大师趣味科学系列
ISBN: 9787553654614

作者简介

主编邢涛/分册主编龚勋

内容简介

[俄国]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 “疯长”的*履虫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科普作家,享誉世界的趣味科学奠基人。别莱利曼一生出版了百余本科普书籍,内容涉及数学、物理、天文等许多方面。他善于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创意层出不穷,能带给读者全新的启发和思考。代表作有《趣味代数学》《趣味几何学》《趣味力学》等。 *履虫是一种很小的原生动物,它进行无性生殖时,单个个体可以分裂为两个个体。假如按照这种方式分裂出来的*履虫都能存活下来,那么一个*履虫分裂40代之后,会产生多少个*履虫呢? 要算出这个结果,我们必须用到代数中的乘方。乘方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它的使用大大方便了我们的计算。比如,在研究宇宙的过程中,天文学家常常遇到一些**庞大的数,这些数往往是几位有效数字后面跟着一长串的0,我们通常称这种数为“天文数字”。例如,太阳的质量约为: 1983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克 显然,这样的数不仅写起来**麻烦,计算时也**复杂,很容易出现错误。而且,在研究中比它大得多的数还有很多。 这时,只要我们使用乘方,所有困难都能迎刃而解。对于1后面带着很多0的数,我们可以用10的若干次方来表示。比如: 100=102、1000=103、10000=104…… 因此,太阳的质量我们可以写成下面这种形式: 1983×1030克 这种表示方法不仅节省书写空间,计算起来也*方便。为了让你能*清楚地认识它的便利,我们来做一个计算:求地球的质量是它周围空气总质量的多少倍? 物理学中提到,地球表面每平方厘米上的大气柱质量约为1千克。假如我们把地球周围的大气层看成是一根根大气柱,那么只要算出地球的表面积有多少平方厘米,就能知道大气柱的数量,也就能算出大气柱的总质量是多少千克。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很容易知道,地球的表面积是51000万平方千米,即51×107平方千米。 已知1千米等于1000米,1米等于100厘米,因此我们可以算出1千米等于105厘米,1平方千米等于1010平方厘米。于是,地球的表面积为: 51×107×1010=51×1017(平方厘米) 也就是说,地球表面的大气总质量是51×1017千克。接着,我们再把它换算成以吨为单位: 51×1017÷1000=51×1017÷103=51×1017-3=51×1014(吨) 通过查资料可知,地球的质量为: 6×1021吨 因此,地球质量是它周围空气总质量的倍数可这样计算: 6×1021÷(51×1014)≈106 即地球质量约等于它周围空气总质量的一百万倍。 现在,我们再回到*开始的那个问题。分裂40代后的*履虫的个数,也就是40个2相乘,可以表示为240个。假如240个*履虫所占的体积为1立方米,已知太阳的体积为1027立方米,*履虫平均每27小时分裂一次,那么多长时间后,一个*履虫繁殖出的后代所占的体积和太阳一样大? 根据上述条件,我们将问题转化为:1立方米需要累乘多少次2才能达到1027立方米。因为210=1024≈103,所以我们可以把1027写成: 1027=(103)9≈(210)9=290 所以,1立方米需要累乘90次2才能变成1027立方米。因此,一只*履虫要经过40+90=130次分裂,才能达到1027立方米这个体积。根据题意,*履虫平均每27小时分裂一次,因此,分裂130次所需的时间为: 27×130=3510(时) 因为每天有24个小时,所以它所需的天数为: 3510÷24=146.25(天) 所以,*履虫可以在**47天分裂出**30代子孙,所有后代的体积加起来和太阳的体积一样大。据我了解,一位微生物学家曾经观察到一个分裂了8061次的*履虫。假设它分裂出的所有后代都成活了,那么你不妨根据刚才的方法,算算*后一代*履虫所占的体积是多大。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个类似的问题:拿一张纸,先将它对半裁开,然后将其中半张纸再对半裁开,一直重复。请问要裁多少次才能得到和原子一样重的纸? 我们假设一张纸的质量是1克,已知原子的质量约为克。因为: 1024=(103)8≈(210)8=280 所以,只要对裁80次就够了,并不是一般人所以为的要裁几百万次。 同样,我们把刚才有关*履虫和太阳的问题反过来问:假如太阳会分裂成两个,接着每一半又分裂成两个,一直持续下去。并假设每次都是平分,且总体积不变。那么,太阳要分裂多少次才能变得和*履虫一样大?显然,从前面的计算中我们已经得到了答案——130。也许,你还在为这么少的次数而惊讶。不过,接下来的这个案例会让你*加吃惊。 由化学反应定律可知,化学反应的速度和温度密切相关。任何温度下都在发生化学反应,只是每当温度降低10℃时,化学反应的速度会降低到原来的一半。也就是说,木柴和煤不只在高温下燃烧,它们在低温下也是可以燃烧的,只不过燃烧的速度**缓慢而已。假设在600℃的温度下,燃烧1克木柴需要1秒钟,那么当温度降到20℃时,燃烧1克木柴需要多长时间? 由题意可知,温度总共下降了580℃,也就是以每次10℃的速度下降了58次,因此反应速度下降为原来的,燃烧时间延长为原来的258倍,所以燃烧1克木柴需要258秒。那么,这段时间到底有多长呢?我们可以大致计算一下: 258=260-2=260÷22==≈(秒) 因为一年约有3×107秒,所以: ÷(3×107)=≈1010(年) 也就是说,温度在20℃时,燃烧1克木柴需要1010年,即一百亿年!反过来说,每年燃烧的木柴重量为一百亿分之一克。反应速度这么慢,我们当然感觉不到了。 天文数字、魔术方阵之谜、丛林中的几何学、神秘岛的纬度……这里,科普大师们用生动多样的形式、引人入胜的数学谜题、新鲜的数学故事,把数学知识、几何知识与许多有趣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小读者发现趣味数学的魅力,学习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巩固已知,学习新知,激发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