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学刊(新9辑总第19辑)

欧亚学刊(新9辑总第19辑)
作者: 编者:余太山//李锦绣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128.00
折扣价: 88.40
折扣购买: 欧亚学刊(新9辑总第19辑)
ISBN: 9787100175814

作者简介

余太山,男,江苏无锡人,汉族,1945年7月生于上海。无*派。***研究生院历史系毕业。此后任职历史所,1993年起为研究员,曾任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任。专治古代中亚史、中外关系史。***荣誉学部委员。 李锦绣, 1965年9月生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村。1983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90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入北京图书馆敦煌资料中心工作。1993年调入***历史研究所,现为该所中外关系室研究员。

内容简介

坚昆地望小考——兼说鄄韩即坚昆 关于坚昆, 囿于史料, 学界似乎未能往前追溯。 在此, 我提供一个线索, 以供参考。 在研究《穆天子传》 的过程中, 我发现穆天子西征去途, 遭遇一个名为鄄韩的部族, 有可能与鬲昆或坚昆同源, 甚或是后者之先祖。 在涉及这个问题之前, 要说明以下三点: 1.《穆天子传》 于西晋太康二年(281) 出土于汲郡战国魏襄王墓, 因系盗掘, 原简散乱,经荀勖、 和峤等人整理, 以隶字写定为五卷, 前四卷叙述穆王西征事。 一般认为, 这四卷可能成书于战国后期燕赵人之手, 当为传说而附会于穆天子者, 但可能包含早至西周的史料。 书中有关穆天子西征行程的记载不失为中国*早的丝绸之路文献。 2.《穆天子传》 所描述的穆王西征路线, 其现实背景主要为至迟在公元前七世纪末业已存在的东西交通路线, 即所谓*原之路。 关于这条路线, 希罗多德有详细记载, 可以参看。因此, 将这条路线和周穆王挂钩, 从时间上看, 并无不妥。 或者说,《穆天子传》 所描述的种种,很可能存在于周穆王时代或者*早。 3.《穆天子传》 所谓“昆仑山” 应即**之阿尔泰山。笼统地说, 穆天子之去途是沿此山之北麓, 返途乃傍此山之南麓。 穆天子是在去途遇见鄄韩人的。 据《穆天子传》 卷二记载, 穆天子“升于昆仑之丘” 后,“舍于珠泽(哈腊乌斯湖), 以钓于?水(伊格尔河)”。 嗣后, 又“北升于舂山(察斯特乌拉山) 之上”。 在接*赤乌之人贡献后,“济于洋水(萨格赛河)” 和曹奴之人欢聚。 嗣后, 经黑水至群玉之山, 复经羽陵和剞闾氏居地(索果克河流域) 后,“丙午, 至于鄄韩氏。 爰有乐野温和, 穄麦之所*, 犬马牛羊之所昌, 珤玉之所 [ 出 ]。 丁未, 天子大朝于平衍之中, 乃命六师之属休。 己酉, 天子大飨正公诸侯王、 吏、 七萃之士于平衍之中”。 从穆天子沿途经由推测, 上述地区当在**的友谊峰之西、 布赫塔尔玛河流域。 至于我认为鄄韩可与鬲昆勘同,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理由: 1.“鄄韩” [kiw?n-hean] 得视为“鬲昆” [kek-ku?n] 或“坚昆” [kyen-ku?n] 之同名异译。 2.《穆天子传》 卷二载“鄄韩之人无鳬乃献良马百匹, 用牛三百, 良犬七十, 牥牛二百,野马三百, 牛羊二千, 穄麦三百车。 天子乃赐之黄金、 银罂四七、 贝带五十、 朱三百裹、 变口雕官。 无凫上下乃膜拜而*之”。《魏略?西戎传》 则载坚昆“随畜牧, 亦多貂, 有好马”。 两者可以互证。 3.“曹奴” [dz?-na] 得视为“丁零” [tyeng-lieng] 之同名异译。 如前述, 丁零和鬲昆或坚昆在史籍中屡屡相提并论, 足见两者有密切关系。 4.“剞闾” [giai-lia] 和“薪犂” [sien-lyei] 得视为同名异译。 薪犂, 匈奴北方部族, 在《史记?匈奴列传》 与“鬲昆” 一起出现。“薪犂” 在《魏略?西戎传》 中作“新棃” [sien-lyei],与“隔昆” 即“坚昆” 并举。“薪犂” 或“新棃”, 很可能就是《逸周书?王会》 附“伊尹朝献篇” 中与匈奴、 月氏等同列为“正北” 诸族的“孅犁” [siam-lyei]。 尽管“薪犂”、“新棃”或“孅犁” 的情况不清楚, 仅《史记?李斯列传》 载李斯“谏驱逐客书” 有“乘纤离之马”句。“纤离” 当即“孅犁”, 可见也是一个游牧部族。 它的出现增添了“鄄韩” 和“坚昆” 堪同的可能性。 顺便说说, 穆天子归途(卷三) 所遇“阏胡” [at-ha], 似乎即后世见“乌揭” [a-kiat]。 阏胡氏时在胡图斯山之南。 准此, 则坚昆可追溯的*早的牧地应在今布赫塔尔玛河流域。 沟通**外欧亚学交流的桥梁 《欧亚学刊》是关于东方学的丛刊,是欧亚史学集成,汇集了内陆欧亚考古、历史、文化、文献研究的*新成果。凡属内陆欧亚历史文化研究范畴的专题(或资料)研究论文,内容充实,有一定广度、深度,均在收辑之列。 《欧亚学刊》(新9辑)是吉尔吉斯(柯尔克孜)历史文化研究专号。本辑大致分为论文、注、研究目录三部分。 **部分为相关论文。**中亚史学者余太山先生《坚昆地望小考——兼说鄄韩即坚昆》一文,考证出《穆天子传》卷二所见“鄄韩”应为“坚昆”前身。如果该考证成立,吉尔吉斯人在史籍中出现的时间就提前了好几个世纪。不仅如此,按照《穆天子传》的记载,鄄韩是一个农牧业都很发达的部族,这和《史记》《汉书》所载坚昆一再被匈奴打败的形象大相径庭。有关描述可以看作吉尔吉斯人的闪亮登场。另外,文章中*多涉及的是其与唐朝的交往问题。 第二部分是关于吉尔吉斯的碑铭译注与史料要注。 第三部分是关于吉尔吉斯(柯尔克孜)历史文化研究目录初编。该目录展现了学界对吉尔吉斯人历史文化研究的成果,收录的文献数据报括使用中文、*文、韩文、俄文、吉尔吉斯文、西文等文字发表的著作和论文,以历史、语言、文化、民俗等学科论著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