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播音创作发展史
作者简介
罗景昕,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播音主持史研究基地秘书长。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曾在国家级、省级媒体从事播音主持工作近二十年。著有《中美配音艺术比较研究》《广告配音艺术美》《冯雪锐配音艺术口述历史研究》等。
内容简介
4.《幸运52》 1998年11月22日,《幸运52》悄无声息地开播了。唯恐引进的节目形式因水土不服遭“毙”,栏目的播出时间被特意选择在了多数观众熟睡的星期日早上7时15分。然而,《幸运52》的收视率却出乎意料地一路飙升。该节目是央视购买的英国ECM公司娱乐节目GO BINGO的本土化制作,剔除了原有的“博彩”成分,形成了“寓教于乐”的益智游戏类节目。其形式是由现场选手竞猜和场外家庭观众参与两部分组成,融入服务经济、贴近生活的特点,不仅具有扣人心弦、层层递进的精彩比赛,而且还开辟了电话竞猜热线等多种渠道,使场内场外观众都有公平均等的参与节目、赢得幸运大奖的机会。当几乎所有的综艺娱乐节目都将嘉宾的位置留给明星时,《幸运52》却邀请普通百姓担当选手。虽先后经历了7次改版,但平民化的视角贯穿始终。在央视出现这种纯娱乐化的节目是前所未闻的,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成了央视试水娱乐的开端。 节目在“本土化”移植的过程中,主持人的选择自然成为其中一个重要考量元素。英国ECM公司的专家对选拔主持人提出两点要求:第一,一定要活跃,耍得开;第二,只要他一出现,现场节奏完全由他把握,谁都挡不住。最终,央视主管与英国专家在近百名的候选人中,不约而同地挑中了“摇摇晃晃、张牙舞爪”的李咏。 不可否认,《幸运52》的大放异彩离不开李咏个性化的主持创作。可以说,《幸运52》造就了李咏,李咏“风格”了《幸运52》。而这种“风格”既体现在有声语言表达上,也体现在夸张的副语言及独特的外形特征上。 对于广院播音专业科班出身的李咏来说,语言表达自不在话下。在主持《幸运52》之前,无论是新闻播报、现场报道,还是影视配音,他都能驾驭得游刃有余。然而,李咏与总撰稿人关正文仔细推敲过后却达成了一个共识,李咏的主持语言表达要设定一个另类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有话不好好说。怎么个意思?打个比方,武松不说武松,非说是‘潘金莲她小叔子’。”为了不好好说话,李咏在家里做足了功课,专门买了一本《中国歇后语大全》,认真背诵、仔细研读。另外,李咏还总结出一条规律:“话要有趣,要学会断章取义,正话反说,形成反差,让听者有联想,越想越乐。”从这些“诗外”的“功夫”来看,李咏所有的插科打诨看似无意,实则用心。 李咏的造型似乎与“有话不好好说”的标准异曲同工,在众多央视节目主持人中,可称得上是不折不扣的另类。这样做无非是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为了赚取收视率……我决定闪亮登场,于是就有了后来那个被王朔评价为‘穿得像18世纪法国皇宫里看大门’的李咏。……我完全没有感知到环境对主持人着装的限制和要求,纯粹本着自己审美诉求和习惯,很不规范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一头漂染着时髦色彩的齐肩卷发,一身夸张花哨的礼服,一脸丰富多变的表情,一副潇洒不羁的派头,暂且不论是否被人认可,但至少首先令人眼前一亮。在“注意力”逐渐缺失的时代,李咏的外形确实先吸引了一部分人的目光。李咏自我设计的一些手势也为他打上了特立独行的标签。节目中,李咏出题前或公布答案后,对着镜头击出一拳或扔出手卡的标志性动作,也成为观众心中不可磨灭的经典造型。要知道,过去的主持人谁敢在舞台上扔手卡?!定会被人诟病为不尊重观众的。但这些浮夸的体态语从李咏身上发出,却演变成了节目品牌的符号。 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有声语言、副语言以及外形设计,归根结底是李咏内心的“只要给我合适的土壤,我就娱乐至死”的创作理念使然。“其实我自己心里也一直有个口号——娱乐娱乐。听起来跟‘寓教于乐’差不多,意思可差远了去了。……甭管多‘益智’的题目,我都提倡娱乐包装,有话就是不好好说。”李咏说:“以往的文艺娱乐节目,编导比较注重人的情感,以情拉动收视,比如讲一个动人的小故事什么的。现在,处在快节奏下的人们,本身压力就很大,人们太需要在欢乐中发自内心的放松。这档节目真的是没有跟谁较真,辨出个谁是谁非来,电视台都把姿态放下了,主持人也没有把自己当回事,观众也就没大没小,大家不都是图个轻松快乐嘛。于是,谁都会把自己抛进去。每到节目精彩之处,我先‘疯’了,一蹦三尺高,语无伦次,观众一看我都这样,他们还闲着干吗?也开始撒欢地‘疯’吧。大家都觉得从里到外透着一种平等,因此特别开心。”李咏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从来不会“说教”一些价值观,但又在欢笑中将温暖传递。尽管他嘴上时常挂着“将娱乐进行到底”,在心底却始终牢记:“不管怎样,我很清楚,节目属于人民。任何时候我都必须一屁股坐在老百姓的立场上,这是一个大众娱乐节目主持人的职业道德。” 1. 第一部资料翔实、内容丰满、逻辑严谨、思想深刻的播音类原创学术精品。 2.作者叙述生动而又严谨,但又不是一般性地叙述历史,还会随时总结提炼出精彩的深刻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思想,以深刻的哲思,启发读者的思考,带给读者深刻的审美阅读体验。 3.罗景昕著作既有宏大的体系建构,又有严密的学理思辨色彩,以“思”的深刻和“识”的高度,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精品学术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