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狄公案.神探狄仁杰(第一辑)
作者简介
高罗佩(Robert H.Van Gulik 1910-1967),荷兰职业外交官,通晓15种语言,主要任职于远东各国。他曾评价自己一身三任:外交官是他的职业,汉学是他的终身事业,写小说是他的业余爱好。作为一个西方人,高罗佩对中国古代琴棋书画十分痴迷。他20岁开始练习中国书法,且终生不辍;他研究中国古琴,师从古琴大师叶诗梦,并与于右任、冯玉祥等组织天风琴社;他能写中国旧体诗词,与郭沫若、徐悲鸿等大师都有唱和;齐白石、沈尹默等人的画上也有他的上款。《大唐狄公案》的插图均为他自己所画。1943年,高罗佩任荷兰驻重庆使馆一秘,与同在使馆工作的中国洋务大臣张之洞之外孙女水世芳结为伉俪。 他一生汉学著作颇丰,学琴,著有《中国琴道》;考证中国文献中的猿,亲自饲养猿,著有《长臂猿考》;出版《书画鉴赏汇编》,教西方人辨识中国文物;编《东皋禅师集刊》,翻译陆时化的《书画说铃》。 他研究的另一重要领域是中国古代性文化,写下《秘戏图考》、《中国古代房内考》。而大型推理探案小说集《大唐狄公案》则是一部在东西方读者中影响最大的
内容简介
第一回 赏古物行家逢奇 遇 受任命狄公赴蒲阳 一县之令,为父母官, 扶老济困,心怀仁善。 判冤决狱,惩恶锄奸, 纵有匡正,首须防范。 各位看官,敝人家居城 内,世代茶商,后来退职还 家不问店务,便迁至城东门 外的乡间别业住下,日子过 得真个如闲云野鹤一般,忽 忽已是六载,平日里最爱的 消遣,便是搜集有关刑侦断 案的前朝文献,如今终于绰 有余暇,可以全力致此。 此时正值我大明盛世, 天下太平,海内清晏,作奸 犯科之事几近绝迹,若是想 要搜集判官如何明察秋毫、 勘破奇案的记述,就非得去 翻阅前代史料不可。我潜心 投入这门学问中乐此不疲, 不过数年工夫,便积累起了 一笔相当可观的收藏,包括 著名罪案记录、歹人常用的 凶器、盗贼使过的工具以及 其他种种与犯案有关的古董 器物。 我最为珍爱的藏品之一 ,乃是一块乌檀木制成的惊 堂木。此物曾为几百年前的 著名判官狄仁杰所有,上面 还刻有诗句,即如开篇处所 示。据说狄公当年升堂理事 时常用此物,为的是时刻提 醒自己为国尽忠、为民效力 。 开篇诗句乃是我凭着记 忆所录下的,只因那块惊堂 木已不复为我所有。自从两 月前的一场骇人经历后,我 不但全然放弃了刑侦研究, 还将与此相关的所有藏品悉 数除去,转而一心收集起青 瓷来。如此宁静祥和又不沾 血腥气的癖好,显然与我素 喜平和的秉性十分相符。 不过,在我真正能静下 心来安然度日之前,尚有一 事须得料理。那些可怕的记 忆始终萦绕心中,至今令我 夜不安枕,非得设法将其摆 脱不可。为了不再重复同样 的恶梦,我必得道破那桩隐 秘,它以如此诡谲的方式呈 现于眼前,使我惊惧无已, 甚至濒临疯癫,惟愿这骇人 的经历终会淹没于忘川之中 。 此时正值秋日清晨,我 独坐于精巧雅致的花园凉亭 内,眼看着最宠爱的两个小 妾侍弄秋菊,纤纤玉手在花 枝间轻盈摆动,令人赏心悦 目。如此静谧美景之下,我 终于可以壮起胆来追溯回想 一番了。 话说八月初九那天——这 日子我将永远铭记在心,正 午时分,烈日当头,本已十 分难耐,待到午后,天气愈 发闷热起来。我只觉心中郁 郁难平,到底还是打算坐轿 出去走上一遭。轿夫询问意 欲何往,我一时心血来潮, 便吩咐去那刘掌柜的古董铺 。 此店正在孔庙对面,名 头倒是颇为响亮,叫做“金 龙阁”。店主刘掌柜虽是个 唯利是图的奸猾小人,做起 生意来却十分在行,时常会 替我寻来些与刑侦探案有关 的古物,店内亦是收藏颇丰 ,令我常在其间欣然赏鉴, 良久方归。 我迈步走入店内,却只 瞧见一个伙计,对我道是刘 掌柜颇觉不适,此刻正在楼 上存放贵重藏品的房中。 我在彼处果然寻到了刘 掌柜。他看去心绪不佳,满 口抱怨头疼得很,还关起窗 上的遮板,试图阻绝窒人的 暑气。如此半明半昧之中, 原本熟识的房间似乎也变得 古怪狞厉起来。我正欲告辞 而去,一想到外面十分酷热 ,便又决意还是盘桓片时再 走为上,于是让刘掌柜取几 样东西来瞧瞧,一边在扶手 椅上坐定,一边用力摇晃着 鹤毛羽扇。 刘掌柜含糊支吾了几句 ,道是一时没有什么别致的 玩意儿好供我赏鉴,四下环 顾半日,方才从屋角端出一 只黑漆镜匣来,放在我面前 的桌上。 刘掌柜掸去镜匣上的尘 土。我定睛一看,不过是一 面普通的冠镜,即镶在方匣 内的银镜,常是为官作宰者 戴乌纱帽时拿来正冠用的。 从漆面上遍布的细小裂纹来 看,似是一件十分古旧的玩 意儿,但又太过平常,对于 行家而言价值无多。 忽然,我瞥见框边镌着 一行嵌银小字,凑近细瞧, 却是“蒲阳狄府之物”。 我一看之下喜心翻倒, 几乎不曾惊叫出声,这定是 著名的狄仁杰狄大人用过的 冠镜了!记得史书有载,狄 仁杰曾经就任江苏蒲阳县令 ,并智断过至少三桩疑案, 可惜其中详情不甚了了。既 然“狄”姓并不多见,那么这 面冠镜无疑便是狄仁杰的旧 物。我只觉浑身倦怠一扫而 空,暗自庆幸刘掌柜一时眼 错不见,居然没能识出这原 是属于前朝著名判官所有的 罕见古董。 于是我佯装疲倦,朝椅 背上一靠,让刘掌柜倒杯茶 来。等他刚一下楼,我忙从 座中跃起,俯身端详那只镜 匣,又随手拉出镜面下的抽 斗,只见其中赫然摆放着一 顶折起的乌纱帽! 我小心地展开官帽,玄 色薄纱已见朽腐,从缝线处 抖落下细细一层微尘,除了 几个被蠹虫蛀出的小洞外, 倒是完好无损。我两手颤颤 虔敬地举起,这可是名垂青 史的狄大人开堂审案时亲自 戴过的乌纱帽哩!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