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品读经典系列

人间词话/品读经典系列
作者: 王国维|总主编:孔庆东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2.80
折扣购买: 人间词话/品读经典系列
ISBN: 9787558114878

作者简介

王国维(1877—1927),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浙江海宁人,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王国维为近代博学通儒,功力之深,治学范围之广,对学术界影响之大,自晚清以来所仅见。他一生著述甚丰,代表作品有《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观堂集林》、《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红楼梦评论》、《古史新证》、《曲录》等62种,批校典籍近200种,涉及戏曲、诗词、哲学、美学、史学、金石、考古、教育、翻译等众多领域,是中国近现代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也是新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内容简介

五十四 论文体 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 有七言,古诗敞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 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 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 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学后不如 前,余未敢信。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 译文 四言诗衰落后出现了楚辞,楚辞衰落后出现了 五言诗,五言诗衰落后出现了七言诗,古诗衰落后 出现了律诗绝句,律诗绝句衰落后出现了词。这是 由于一种文体流行的时间久了后,使用它的人就会 不断增多,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僵硬的模式。即使是 才华出众的创作者落入其中后也很难再产生新意了 ,因此就都丢弃了旧文体而写新文体,以让自己摆 脱旧文体的限制。一切文体之所以开始兴盛而最后 衰落,都源于这个原因。因而,说后代的文学水平 比不上前代的文学水平,我不敢信服。可单就一种 文体来说,这种说法则毫无疑问是正确的。 评点 楚辞,又名“楚词”,是一种诗歌体裁,由战 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所创。作品中所采用的文学 样式、方言声韵都来源于楚地(现今两湖一带), 所描写的内容也均为楚地的山川1人物、历史风情, 地方特色十分浓郁。汉朝时期,刘向对屈原的作品 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进行了整理、加工 ,将它们合编成作品集,并称之为《楚辞》。在中 国文学史上,《楚辞》是继《诗经》之后,又一部 影响深远的诗歌总集。 在文体风尚的变化过程中,诸多文体都沦为了 一个个的工具,而且这种文体工具化的程度在每一 步变化过程中是在不断加深的。王国维发现,“盖 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文体由于 沦为了一个个工具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习套”, 没有了新意,成为人们追名逐利、沽名钓誉的工具 ,其原有的灵性也渐渐消失。人们在诗词上强行追 求格律,不注重营造意境,诗词也就变得越来越死 板,被人们冷淡下来也就是很正常的结果了。王国 维对文学发展所作的概括,充分展现了他敏锐、绝 佳的历史眼光。另外,他借助他所著的《宋元戏曲 考》一书,让后人意识到,文学研究一定要建立在 文学史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史学观点使文学变得 更加有条理,通过美学理论使文学的内涵更加丰富 ,这才是文学研究的正确道路。 五十五 论诗词的题目 诗之三百篇、十九首,词之五代、北宋,皆无 题也。非无题也,诗词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也。 自《花庵》、《草堂》每调立题,并古人无题之词 亦为之作题,如观一幅佳山水,而即日此某山某河 ,可乎?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然中材之